越剧是形成于浙江省绍兴呈现一带的地方剧种。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的特点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体现于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 然而,唱腔虽然重要,流派却并非仅指唱腔,更包含舞台表演艺术等多重内容。通常同一剧目不同流派演绎会有不同风采。
越剧的由来
越剧的由来是从“落地唱书”发展起来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开始演变为农村草台、庙台演出的戏曲形式,称“小歌文书班”,简称“小歌班”。后又因演出中以鼓、板击发出“的笃、的笃”之声,又被称为“的笃班”。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这种说唱形式最早在浙江嵊县(今嵊州)一带的“田头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开始流行起来,后流行于江、浙、沪、皖、赣等地,又称“绍兴戏”。由最初的单纯自娱,经过半个世纪的演变,最终形成专业演出的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