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海之所以称之为黑海,是因为黑海的称呼,最早来自于古希腊,希腊人认为黑海是“世界文明中心”,所以希腊语中将其称作黑暗、昏暗之海,随后的游牧民族也沿袭了黑海这个名字。
全球最大的内陆湖是里海还是黑海?这是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从《世界地理》公布的信息来看,里海面积37.1万平方公里、黑海面积43.64万平方公里,二者都是内陆咸水湖,区别是里海被标记为内陆湖,而黑海则以“陆间海”为名,也就是海洋学中所说的“具有海洋特性、被陆地环绕而成的咸水湖”。
可是,各国为什么会默认面积更小的里海为全球最大的内陆湖,而不是黑海呢?
以前的主流地质学家认为,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爱琴海和地中海相通并注入北大西洋,自然无法与完全封闭且没有出海口的里海争夺“全球最大内陆湖”的称号。
但21世纪的地理学界却并不认可,因为黑海具备内陆湖的淡水特性,即水深200米以上的浅水层以淡水为主,200米以下的才是咸水,而整座湖泊都是咸水的里海,反倒符合“陆间海”的所有特征。
那么,黑海为什么这么特殊呢?
这事儿得从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开始说起,当时的小亚细亚半岛因板块挤压导致构造隆起,古地中海被凸起的大陆架一分为二形成现代地中海和黑海。
黑海水位在此后几千万年里不断地蒸发下降,导致含盐量越来越高,虽然期间因地震而反复多次与地中海隔绝又连接,但直至末次冰期(约6000年前)的一次大地震后,才有了一条裂缝形成海峡与地中海永久相连,且中间还存在马尔马拉海与同样狭小的达达尼尔海峡。
末次冰期大地震不仅打通黑海和地中海,同时也将欧洲大陆的多条淡水河引致黑海,这就形成了特殊的水文:黑海原始海水的含盐量很高,而流入的淡水河水质密度更轻,使得黑海100米水位以上的基本都是淡水,而200米以下则全是高浓度咸水,二者之间泾渭分明。
黑海有多瑙河、第聂伯河、顿河三大水源,仅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每秒注入量就超过6500立方米,第四大河第聂伯河则每秒贡献1670立方米,还有年均径流量达295亿立方米的俄罗斯顿河。
虽然注入黑海的淡水量十分巨大,但仍然无法触及200米以下的咸水区,淡化中和极为有限。
由于地理位置过于重要,欧洲各国历朝历代都在争夺黑海控制权,沙俄为此与土耳其征战数百年也未能达成目的,乃至二战后的苏联在巅峰期都不敢强行夺取。
个中缘由甚多,欧美各国几百年前就十分清楚黑海在欧亚之间的战略走廊意义,更何况黑海还有40多个大规模的商业海港,每天至少有2400艘商船在黑海作业。
上个世纪80年代后,黑海各国又相继勘测出油气资源,仅2020年8月的土耳其就发现了 3200 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还是难度最低、成本最少的气船式开采法,这还不算未知储量的可燃冰。
土耳其之所以在奥斯曼土崩瓦解后又迅速崛起,黑海和土耳其海峡当居功至伟,所有进出黑海的船只都得通过土耳其许可,这也是土耳其死活都不愿意拓宽海峡的主要原因,甚至还偷偷在两岸最窄的地方拓宽道路,使原先最窄740米宽度缩减为710米。
这样的宽度,别说不用军舰值守海峡,就算在两岸架几座榴弹炮台,他国船只也不敢硬闯。
除此之外的另一个争议话题是“黑海为什么叫黑海”,因为除高加索山脉等部分海域气候恶劣外(冬季冷空气会引起巨浪),黑海沿岸大部分都是气候宜人、水清沙白的旅游胜地。
黑海之称最早来自于古希腊航海家,他们认为黑海的海水颜色比地中海更黑,所以一口气命名了好几座颜色海,包括白海和红海也是希腊人起的名字,中国黄海虽然不是希腊人取的名字,但也因黄河携带泥沙注入海域导致变黄而参照取名。
另外一个原因是黑海存在危险性而将其冠名为“黑”,例如中世纪的鼠疫“黑死病”。
还黑海底的咸水无法通过氧气来分解动植物沉积物,导致海床只有厌氧微生物可以存活,厌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氢,这些剧毒气体经年累月积蓄后,不仅使其他生物被迫集中在200米以上的淡水和半咸水层生活,对沿岸生活的人类和动植物也会产生隐患。
2013年欧空局就曾警告过:如果黑海发生彗星或小行星撞击事件,那么,海床积蓄的硫化氢云会威胁到整个黑海生态,甚至威胁到数以千万计的黑海居民生命。
就算黑海渔业资源丰富,所有大型捕鱼船也会被警告“禁止使用拖网”,以免破坏淡水层与咸水层之间的平衡,就连各国举办的黑海钓鱼大赛也被禁止使用深海垂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