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鼎盛时期,即在攻下益州之前、关羽兵败之前,其军力大约有15万人。当荆州失陷时,损失接近5万兵员,同时失去了一条重要的北伐通道,使得蜀汉再也无法实现隆中之策的可能性。刘备在夷陵一战中又损失了5万军队,而这些军队基本上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随后经过诸葛亮数年的治蜀,才勉强恢复了足够出兵北伐的军力。更重要的是,大量青年将领在夷陵战斗中战死,导致蜀汉的人才储备直接中断,因此后来诸葛亮和姜维进行北伐时都没有可靠的队友支持。
蜀汉要向西川进军,朝北方推进,必须在汉中展开军事行动;而要向东方进军,则需要在荆州展开军事行动。如果失去了荆州,向东方发动军事行动将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地形极其恶劣)。刘备可能明白困守蜀地等于是慢性死亡,因此他抱着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选择将所有的二代将领都带上,进行拼死一搏。换句话说,一旦失去荆州,他确实变得非常焦急。荆州的保持意味着西川内外交通畅通,而一旦失去荆州,西川就会受到外敌的威胁,内部动荡也会迅速出现。
夷陵之战对蜀国来说是一场必须打的战争,否则不仅面子上挂不住,更重要的是会损失了荆州一半的国力。即使打了这场战争,胜利的机会也不大。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正确思路应该是只占领荆州后就寻求和平解决。只要在战术上不出现差错,还是有希望的。陆逊的指挥能力非常强,荆州也不一定易于攻克。
那个时候蜀国和吴国的兵力差距不大,但由于蜀国失去了荆州,国力上不如吴国,取得胜利的机会并不大。只能选择迅速作战,先占领荆州,然后再进行持久战或者寻求和平解决。然而,陆逊打出了一套出色的防守持久战战术,蜀国仰仗的是士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士气明显下降。再加上地形的不利因素,很容易出现战术失误。再加上刘备的指挥能力并不特别强,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是诸葛亮来指挥,也很难取得胜利,最多只能全军覆没。
夷陵是荆州的西大门,更重要的是它是长江三峡的东大门,西陵峡就是以此得名。三峡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控制夷陵,意味着控制了长江上游的交通要道,对于蜀汉来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夷陵地区的地形险要复杂,加上吴军的顽强抵抗,使得蜀汉难以攻克。
夷陵之战中,刘备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夷陵,但遭遇了陆逊的坚决抵抗。陆逊利用地形优势,采取了水上阻击战术,以火攻为主要手段,使得蜀军在水上遭受重大损失。同时,陆逊还派遣吴军在夷陵岸边设立阵地,对蜀军进行射击,使得蜀军无法登陆。
在长时间的战斗中,蜀军士气低落,粮食和军需物资也面临短缺。最终,刘备不得不下令撤退,夷陵之战以蜀军失败告终。这场战败对蜀汉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损失了大量的军队和物资,还失去了对长江上游的控制,使得蜀汉的北伐计划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夷陵之战对蜀汉来说是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夷陵地区的地形、吴军的顽强抵抗以及蜀军自身的困境都导致了蜀军无法攻克夷陵。这场战败使得蜀汉失去了重要的战略优势,对于后来的战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