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三次火攻奠定胜局)

2023-08-06 10:54:00 生活常识 投稿:取一盏清酒

摘要:​三国时期,最有影响的三大战役依次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大战役的胜方都是采用火攻扭转战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火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用火攻,那么胜负就难定了。

三国时期,最有影响的三大战役依次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大战役的胜方都是采用火攻扭转战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火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用火攻,那么胜负就难定了。

建安五年一月,袁绍亲率精兵10万南下进攻曹军。四月,曹操派关羽在白马斩杀袁将颜良,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打算回守许昌。

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恰在此时,袁绍谋士许攸来降,得知袁绍军粮所在。曹操亲率精锐5000奇袭袁军乌巢粮屯,烧毁全部囤粮。袁绍军队得知军粮被烧,导致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

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次火攻烧掉袁军的粮草,烧去袁军的斗志,彻底扭转了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三次火攻奠定胜局)

公元208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意欲统一南方。曹军与吴军隔江对峙。吴将黄盖向都督周瑜献计:“当前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如用火攻,击败曹军。”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

诈降之日,黄盖带领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在靠近曹军之际,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着火的船队乘风快速向前飞驶,冲向曹营。当时东南风正急,火烈风势,樯橹营寨灰飞烟灭,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凭借这次火攻,孙刘联军轻易击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三次火攻奠定胜局)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公元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为了夺回丢失的荆州,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亲率数万蜀军东征东吴孙权。蜀军气势强劲,一路势如破竹。第二年二月,刘备率领主力进驻猇亭,扎下营寨。

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树林、茅草茂密,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吴军大都督瞅准时机,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大败。刘备率领少数人马,一路溃退,最后逃至白帝城才得以幸免。借着这次火攻,吴军转守为攻,以较小的代价一举击败了蜀军。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三次火攻奠定胜局)

三国时期,三大最重要的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点:采用火攻,奠定胜局。水火无情,其实也揭示了大自然力量的伟大。古代生产力低下,冷兵器杀伤力有限。为了击败敌人,又能避免己方的伤亡,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善于借助外力为己所用。正如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个人要取得成就,既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要善于借助外力。谨记:好帆凭借力,助我破浪行。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