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脂肪酸是什么?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指不含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是一类碳链中没有不饱和键的脂肪酸,是构成脂质的基本成分之一。
一般较多见的有辛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有少数植物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等中也多含此类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是具有长链烃的羧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其碳氢链有一个不饱和键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
脂肪酸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分子内不带碳碳双键的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等;另一类是分子内带有一个或几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最常见的有油酸,油酸的碳链中只有一个碳碳双键,所以又叫单不饱和脂肪酸。一般脂肪酸化合物的碳链都较短,其长度一般在18-36个碳原子。
不管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生物体内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大多是偶数,极少含有奇数碳原子,尤其是在高等动植物体内主要存在12碳以上的高级脂肪酸,一般在14-24个碳,以16和18碳脂肪酸最为常见。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仅在一些植物、反刍动物、海洋生物、石油酵母等体内部分存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脂肪酸
什么是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指不含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是一类碳链中没有不饱和键的脂肪酸,是构成脂质的基本成分之一。
一般来说,动物性脂肪如牛油、奶油和猪油比植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中也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含脂肪最丰富,且多为饱和脂肪酸。另外,脂肪酸的相对密度一般都小于1,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碳链增长而减小,而且不饱和键越多密度越大。而且纯净的脂肪酸是无色的,某些脂肪酸具有自己特有的气味。
饱和脂肪酸是什么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指不含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是一类碳链中没有不饱和键的脂肪酸,是构成脂质的基本成分之一。一般较多见的有辛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有少数植物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等中也多含此类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SFA)是含饱和键的脂肪酸。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这些食物也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故进食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也必然进食较多的胆固醇。
【油脂揭秘】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既能促进肝合成胆固醇,又能促进肠道吸收胆固醇,具有显著升高TC和LDL-C的作用,因而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的膳食因素之一,但月桂酸虽然属于饱和脂肪酸,但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其他饱和脂肪酸还要低。就升高血清TC作用而言,以豆蔻酸最强,棕榈酸次之,月桂酸再次之,硬脂酸则作用轻微或没有作用。
月桂酸,虽然名为月桂酸,但在月桂油含量中只占1%-3%。目前发现月桂酸含量高的植物油有椰子油45%-52%、油棕籽油44%-52%、巴巴苏籽油43%-44%等。
(二)豆蔻酸也称为肉豆蔻酸、十四烷酸,分子式 C14H28O2,可简写为C14:0。常温下为白色至带黄白色硬质固体,偶为有光泽的结晶状固体,或者为白色至带黄白色粉末,无气味。
豆蔻酸(C14:0),是饱和脂肪酸的一种,与月桂酸(C12:0)、棕榈酸(C16:0)一样,都会提高人体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物质)水平,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有研究表明,豆蔻酸使胆固醇升高的效果强于月桂酸和棕榈酸,因此要注意避免过量摄入。
豆蔻酸主要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油中,一般植物油中豆蔻酸的含量少于5%,但在肉豆蔻种子油中其含量达到70%以上。
(三)棕榈酸,又名软脂酸,十六烷酸,分子式为C16H32O2,可简写为C16:0。为白色带有珠光的鳞片,不溶于水,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及其他有机溶剂,是已知分布最广的饱和脂肪酸之
棕榈酸是1840年由 Edmond Frémy 在皂化的棕榈油中发现的。这也是最早生产棕榈酸的工业路线。即棕榈油在超过200℃的高温下水解,所得混合物再经蒸馏可获得纯的棕榈酸产品。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棕榈酸的过量消费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它可能会增加血液中的LDL水平。
棕榈酸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油脂中,也存在于奶、肉、黄油等制品中,如棕榈油(30%-50%)、猪、牛脂(25%-30%)、可可脂(25%-30%),乌桕油中含量高达60%以
(三)棕榈酸,又名软脂酸,十六烷酸,分子式为C16H32O2,可简写为C16:0。为白色带有珠光的鳞片,不溶于水,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及其他有机溶剂,是已知分布最广的饱和脂肪酸之
棕榈酸是1840年由 Edmond Frémy 在皂化的棕榈油中发现的。这也是最早生产棕榈酸的工业路线。即棕榈油在超过200℃的高温下水解,所得混合物再经蒸馏可获得纯的棕榈酸产品。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棕榈酸的过量消费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它可能会增加血液中的LDL水平。
棕榈酸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油脂中,也存在于奶、肉、黄油等制品中,如棕榈油(30%-50%)、猪、牛脂(25%-30%)、可可脂(25%-30%),乌桕油中含量高达60%以
(四)硬脂酸,即十八烷酸,是有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分子式C18H36O2,可简写为C18:0,熔点70℃,在室温(20℃)和体温(37℃)下都是固体,是已知分布最广的饱和脂肪酸之一。
“饱和脂肪酸”名声欠佳,因为其会促进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的发生,但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硬脂酸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并无上升作用。硬脂酸摄入体内以后,可以转化成油酸。硬脂酸虽有提高血液黏度,使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风险,但其被转化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以后,由于熔点低(13℃),生物流动性高,上述风险就不存在了。
硬脂酸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油脂中,如猪、牛脂(12%-20%)、羊脂(35%左右)、可可脂(35%左右)。人体可以利用它产生能量,合成细胞膜或转化成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通过淋巴管、静脉将其运输到脂肪组织、肌肉、肝脏中储存起来,需要时再转化为能量。
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区别是什么?
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来源不同、影响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指不含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是一类碳链中没有不饱和键的脂肪酸,是构成脂质的基本成分之一。
2、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含有反式非共轭双键结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是指脂肪酸链上至少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脂肪酸。如果与双键上 2 个碳原子结合的 2 个氢原子在碳链的同侧,空间构象呈弯曲状,则称为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这也是自然界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形式。
反之,如果与双键上 2 个碳原子结合的 2 个氢原子分别在碳链的两侧,空间构象呈线性,则称为反式不饱和脂肪酸。
二、来源不同
1、饱和脂肪酸
此类脂肪酸多含于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有少数植物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等中也多含此类脂肪酸。
2、反式脂肪酸
①、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反刍动物的脂肪组织及乳汁。
②、其他来源:日常生活的烹调过程中,尤其是油炸、煎烤时,植物油中的顺式脂肪酸高温受热后也可以部分转变为反式脂肪酸,但量很少。
三、影响不同
1、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是含饱和键的脂肪酸。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这些食物也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2、反式脂肪酸
①、形成血栓。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②、影响发育。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③、影响生育。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对 *** 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中断 *** 在身体内的反应过程。
④、降低记忆。研究认为,青壮年时期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老年时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
⑤、容易发胖。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喜欢吃薯条等零食的人应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会造成明显的脂肪堆积。
⑥、容易引发冠心病。根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HDL)的含量下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饱和脂肪酸、百度百科-反式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