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是什么意思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是为雍正帝。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0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康熙诸子初随“承”、“保”、“长”等字、后均随“胤”字。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帝王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怡亲王允祥逝后其名改回胤祥。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是指的什么?
九子夺嫡指的是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而相互争斗残害的历史事件。
清朝皇帝后宫佳丽甚多,康熙也同样如此,他生了很多孩子,其中安全长大的有二十四个,其中九个参与了这场著名的皇位争夺战。
最开始的时候,康熙已经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如果二阿哥一直老老实实地成长最后继承皇位,也就没有九子夺嫡的事了。可是二阿哥由于出身高贵,又早早被定为皇太子,难免骄纵,养成了他嚣张跋扈的性格。满清当时的制度中,皇太子是可以参与政事的,康熙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和他的矛盾也日渐加深。担心有一天管不了这个儿子被他夺权,在康熙杀掉索额图之后,父子关系越发紧张,因此康熙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 *** ”的理由,废除了太子。
太子之位空悬,其他的皇子们都想吃到这一块肥肉。除了那些资质一般,母系背景又很弱小的皇子没有参与争夺,其他觉得自己有希望的皇子们都参与了皇位争夺。
皇位在封建社会是至高无上的代表,这么大的利益让皇子们忘记了兄弟之情,相互残杀起来毫不犹豫,也算是生在皇家的一种悲哀吧。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四阿哥胤禛胜出,继承了皇位。他鉴于自己兄弟们争夺皇位的惨烈,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这种事,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皇帝亲自写诏书放在乾清宫匾额后面,皇帝驾崩后才能取出打开宣布下一任继承者。
康熙九子夺嫡各个结局分别是什么?
皇长子胤禔: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终身圈禁。
二皇子胤礽:被两次废黜,第二次遭废黜吼被终身圈禁。
三皇子胤祉:先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后被关押在石景山,当年就被折磨致死。
皇四子胤禛:成功夺得帝位,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皇八子胤禩:雍正四年被赶出皇族,自己改名阿其那,禁闭于宗人府,不久后死于监狱。
皇九子胤禟:雍正三年,在押解途中突然死去。
皇十子胤?:获罪被关进大牢,直到乾隆继位才被释放。
皇十三子胤祥:成为满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讳的人,在雍正皇帝即位后,被封为怡亲王,总理朝政。
皇十四子胤禵:雍正三年被降为贝子,次年被软禁,乾隆朝获释。
扩展资料:
九子夺嫡深度解读:
“九子夺嫡”实际上是对于嫡长子继承制中存在的问题的一次最充分的体现。遍观整个中国历史,除了清朝中前期的“九子夺嫡”事件,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在其稳定时期有出现如此明目张胆,并且人数之多的皇子争夺皇位继承人事件。
历史事件存在着偶然性,但也同样是必然的。在嫡长子继承制经历了由先秦孕育到两千多年成熟发展的过程后,终于在封建王朝末期深刻地暴露出这个制度的弊端
清朝九龙夺嫡指的是哪九个皇子!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康熙十五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 *** ”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 *** 。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惨遭迫害。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九子夺嫡之争是什么?
所谓“九王夺嫡”是指康熙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情。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二阿哥(原太子)、三阿哥、四阿哥(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锇、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其实,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和老十四: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是助老八争位的,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是助老四的,他自己也无意争位。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其中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再不会立他了,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胤誐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塘浑水,主动早早退出了竞争行列。这样,实际的竞争者只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胤禛胜出,即雍正皇帝是也。
皇十三子胤祥被康熙圈禁了十年。这十年正是康熙几个儿子争夺储君之位最为激烈的十年。康熙非常爱他的这个十三子,之所以将他圈禁是康熙不想他卷入诸位皇子的争斗中,这样以后无论哪个儿子即位都不会排斥皇十三子胤祥了,这样他就可以善终了。康熙可谓是用心良苦啊,胤祥为人耿直,善恶分明,这样如果处在当时那样复杂的环境下势必会得罪人,所以康熙用这种办法来保护他。
康熙朝九子夺嫡是哪九子?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儿子
康熙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康熙诸子初随“承”、“保”、“长”等字、后均随“胤”字。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帝王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怡亲王允祥逝后其名改回胤祥。
1、长子胤禔(1672年-1735年),惠妃生,皇长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直郡王, “大千岁党”之首
2、太子胤礽(1674年-1725年),孝诚仁皇后生,皇太子,“ *** ”之首。
3、三子胤祉(1677年-1732年),荣妃所生,皇三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诚郡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九月因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降贝勒。康熙四十八三月,晋诚亲王,“三爷”。
4、四子胤禛(1678年-1735年),德妃生,皇后佟佳氏(隆科多之姐)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雍亲王。四爷党之首。
5、五子胤祺(1680年-1732年),宜妃生,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抚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恒亲王。
6、六子胤祚(1680年-1685年),德妃生,六岁夭折。
7、七子胤祐(1680年-1730年),成妃生,惠妃抚养,身有残疾,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晋淳郡王。
8、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良妃(?-1711年)生,惠妃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为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为廉亲王,“八爷党”之首。
9、九子胤禟(1683年-1726年),宜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为贝子,八爷党。
10、十子胤?(1683年-1741年),温僖贵妃(孝昭仁皇后之妹)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八爷党。
11、十一子胤禌(1685年-1696年),宜妃生,十二岁早亡。
12、十二子胤祹(1686年-1763年),定妃生,苏麻喇姑抚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贝子。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履亲王。
13、十三子胤祥(1686年-1730年),敏妃生,(德妃抚养),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怡亲王,四爷党。
14、十四子胤禵(1688年-1755年),德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贝子,雍正元年五月封多罗郡王,八爷党。
15、十五子胤禑(1693年-1731年),王密嫔( *** )生。
16、十六子胤禄(1695年-1767年),王密嫔( *** )生。
扮成阮籍的雍正17、十七子胤礼(1697年-1738年),陈勤妃( *** )生。
18、十八子胤祄(1701年-1708年),王密嫔( *** )生,八岁夭折。
19、十九子胤禝(1702年-1704年),高襄嫔( *** )生,三岁夭折。
20、二十子胤祎(1706年-1755年),高襄嫔( *** )生。
21、二十一子胤禧(1711年-1758年),陈熙嫔( *** )生。
22、二十二子胤祜(1712年-1744年),谨嫔生。
23、二十三子胤祁(1714年-1785年),石静嫔( *** )生。
24、二十四子胤秘(1716年-1773年),陈穆嫔( ***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