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线器(Hub)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
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 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介质访问控制机制。集线器每个接口简单的收发比特,收到 1 就转发 1,收到 0 就转发 0,不进行碰撞检测。
集线器(hub)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基本上不具有类似于交换机的”智能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它也不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 MAC 地址表,所以它发送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节点发送数据时,不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而是把数据包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点,如图所示,简单明了。
HUB 是一个多端口的转发器,当以 HUB 为中心设备时,网络中某条线路产生了故障,并不影响其它线路的工作。所以 HUB 在局域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多数的时候它用在星型与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中,以 RJ45 接口与各主机相连(也有 BNC 接口),HUB 按照不同的说法有很多种类。
简介
集线器(Hub)是指将多条以太网双绞线或光纤集合连接在同一段物理介质下的设备。集线器是运作在 OSI 模型中的物理层。它可以视作多端口的中继器,若它侦测到碰撞,它会提交阻塞信号。
集线器通常会附上 BNC and/or AUI 转接头来连接传统 10BASE2 或 10BASE5 网络。
由于集线器会把收到的任何数字信号,经过再生或放大,再从集线器的所有端口提交,这会造成信号之间碰撞的机会很大,而且信号也可能被窃听,并且这代表所有连到集线器的设备,都是属于同一个碰撞域名以及广播域名,因此大部份集线器已被交换机取代。
原理
信号转发原理
集线器工作于 OSI/RM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物理层定义了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因为集线器只对信号进行整形、放大后再重发,不进行编码,所以是物理层的设备。10M 集线器在物理层有 4 个标准接口可用,那就是:10BASE-5、10BASE-2、10BASE-T、10BASE-F。10M 集线器的 10BASE-5(AUI)端口用来连接层 1 和层 2 。
集线器采用了 CSMA/CD(载波帧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CSMA/CD 为 MAC 层协议,所以集线器也含有数据链路层的内容。
10M 集线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多端口中继器,它在连网中继扩展中要遵循 5-4-3 规则,即:一个网段最多只能分 5 个子网段;一个网段最多只能有 4 个中继器;一个网段最多只能有三个子网段含有 PC,如图 19,子网段 2 和子网段 4 是用来延长距离的。
集线器的工作过程是非常简单的,它可以这样的简单描述:首先是节点发信号到线路,集线器接收该信号,因信号在电缆传输中有衰减,集线器接收信号后将衰减的信号整形放大,最后集线器将放大的信号广播转发给其他所有端口。
分类
处理
HUB 按照对输入信号的处理方式上,可以分为无源 HUB、有源 HUB、智能 HUB 和其他 HUB。
无源 HUB
它是品质最差的一种,不对信号做任何的处理,对介质的传输距离没有扩展,并且对信号有一定的影响。连接在这种 HUB 上的每台计算机,都能收到来自同一 HUB 上所有其它电脑发出的信号;
有源 HUB
有源 HUB 与无源 HUB 的区别就在于它能对信号放大或再生,这样它就延长了两台主机间的有效传输距离;
智能 HUB
一听这词就知道这家伙一定比那两个强!智能 HUB 除具备有源 HUB 所有的功能外,还有网络管理及路由功能。在智能 HUB 网络中,不是每台机器都能收到信号,只有与信号目的地址相同地址端口计算机才能收到。有些智能 HUB 可自行选择最佳路径,这就对网络有很好的管理!
其他
按其它方法还有很多种类,如 10M、100M、10/100M 自适应 HUB 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市场价格贵不到哪去,尽量买好一点的。
性质
集线器(HUB)属于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基础设备,具有流量监控功能。它和双绞线等传输介质一样,是一种不需任何软件支持或只需很少管理软件管理的硬件设备。它被广泛应用到
各种场合。集线器工作在局域网(LAN)环境,被称为物理层设备。集线器内部采用了电器互联,当维护 LAN 的环境是逻辑总线或环型结构时,完全可以用集线器建立一个物理上的星型或树型网络结构。在这方面,集线器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多端口的中继器。其实,集线器实际上就是中继器的一种,其区别仅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更多的端口服务,所以集线器又叫多口中继器。
这种设备的广播发送数据方式有三方面不足:(1)用户数据包向所有节点发送,很可能带来数据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能非法截获他人的数据包。(2)由于所有数据包都是向所有节点同时发送,加上其共享带宽方式(如果两个设备共享 10M 的集线器,那么每个设备就只有 5M 的带宽),就更加可能造成网络塞车现象,更加降低了网络执行效率。(3)非双工传输,网络通信效率低。集线器的同一时刻每一个端口只能进行一个方向的数据通信,而不能像交换机那样进行双向双工传输,网络执行效率低,不能满足较大型网络通信需求。
结构
普通集线器外部板面结构非常简单。比如 D–Link 最简单的 10BASE~T EthernetHub 集线器是个长方体,背面有交流电源插座和开关、一个 AUI 接口和一个 BNC 接口,正面的大部分位置分布有一行 17 个 RJ–45 接口。在正面的右边还有与每个 RJ–45 接口对应的 LED 接口指示灯和 LED 状态指示灯。高档集线器从外表上看,与现代路由器或交换式路由器没有多大区别。尤其是现代双速自适应以太网集线器,由于普遍内置有可以实现内部 10Mb/s 和 100Mb/s 网段间相互通信的交换模块,使得这类集线器完全可以在以该集线器为节点的网段中,实现各节点之间的通信交换,有时大家也将此类交换式集线器简单地称之为交换机,这些都使得初次使用集线器的用户很难正确地辨别它们。但根据背板接口类型来判别集线器,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用途
依据 IEEE 802.3 协议,集线器功能是随机选出某一端口的设备,并让它独占全部带宽,与集线器的上联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或服务器等)进行通信。由此可以看出,集线器在工作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是 Hub 只是一个多端口的信号放大设备,工作中当一个端口接收到数据信号时,由于信号在从源端口到 Hub 的传输过程中已有了衰减,所以 Hub 便将该信号进行整形放大,使被衰减的信号再生(恢复)到发送时的状态,紧接着转发到其他所有处于工作状态的端口上。从 Hub 的工作方式可以看出,它在网络中只起到信号放大和重发作用,其目的是扩大网络的传输范围,而不具备信号的定向传送能力,是—个标准的共享式设备。因此有人称集线器为“傻 Hub”或“哑 Hub”。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许多 Hub 在功能上进行了拓宽,不再受这种工作机制的影响。由 Hub 组成的网络是共享式网络,同时 Hub 也只能够在半双工下工作。
Hub 主要用于共享网络的组建,是解决从服务器直接到桌面最经济的方案。在交换式网络中,Hub 直接与交换机相连,将交换机端口的数据送到桌面。使用 Hub 组网灵活,它处于网络的一个星型结点,对结点相连的工作站进行集中管理,不让出问题的工作站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并且用户的加入和退出也很自由。
操作方法
堆叠方式
为了使集线器满足大型网络对端口的数量要求,一般在较大型网络中都采用集线器的堆叠或级联方式来解决。但这两种方式的主要应用场合不一样,下面先来介绍堆叠方式。
堆叠方式是指将若干集线器的以电缆通过堆栈端口连接起来,以实现单台集线器端口数的扩充,要注意的是只有可堆叠集线器才具备这种端口,一个可堆叠集线器中一般同时具有”UP”和”DOWN”堆叠端口,参见图 9。
集线器堆栈是通过厂家提供的一条专用连接电缆,从一台的”UP”堆栈端口直接连接到另一台集线器的”DOWN”堆栈端口。堆栈中的所有集线器可视为一个整体的集线器来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堆叠栈中所有的集线器从拓朴结构上可视为一个集线器。如图 20 所示的是一款 3Com 的 SuperStack II PS Hub 40/50 堆栈集线器的堆栈连接示意图,而图 21 所示的是 Cisco FastHub 300/400 堆栈集线器堆栈连接示意图。这种集线器间的连接通常不会占用集线器上原有的普通端口,而且在这种堆栈端口中具有智能识别性能,所以堆栈在一起的集线器可以当作一台集线器来统一管理。集线器堆叠技术采用了专门的管理模块和堆栈连接电缆,能够在集线器之间建立一条较宽的宽带链路,这样每个实际使用的用户带宽就有可能更宽(只有在并不是所有端口都在使用情况下)。
采用堆叠的集线器端口扩展方式要受到集线器的种类和间隔距离的限制,首要条件是实现堆叠的集线器必须是可堆栈的;另一个这种堆栈连接一般彼此间隔非常近的向台集线器之间的连接(厂家所能提供的堆栈连接电缆一般是 1m 的),所以这种集线器端口扩展连接方式受距离限制太大。
安装要点
具体施工做法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施工图集 03X602》及国际标准规范 《EIA/TIA569 商务楼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故障处理
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是局域网中用得最为普及的设备。一般情况下,它们为用户查找网络故障提供方便,如通过观察与 HUB(或 Switch)连接端口的指示灯是否发亮,可以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对于 10/100Mb/s 自适应 HUB(或 Switch)而言,还可通过连接端口指示灯的不同颜色来判断被连接的电脑是工作在 10Mb/s 状态下,还是 100Mb/s 状态下。所以,在大多数应用场合,HUB(或 Switch)的使用是有利于网络维护的。但是,因为 HUB(或 Switch)的使用不当或自身损坏,都将给网络的连接带来问题。
将网络从 10Mb/s 升级到 100Mb/s 后,网络无法正常工作。
在局域网中,当网络的连接范围较大时,可通过 HUB 之间的级联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在 10Mb/s 网络中最多可级联四级,使网络的最大传输距离达到 600m。但当网络从 10Mb/s 升级到 100Mb/s 或新建一个 100Mb/s 的局域网时,如果采用普通的方法对 100MHUB 进行连接将使局域网络无法正常工作。众所周知,在 100Mb/s 网络中只允许对两个 100Mb/s 的 HUB 进行级联,而且两个 100Mb/sHUB 之间的连接距离不能大于 5m,所以 100Mb/s 局域网在使用 HUB 时最大距离为 205m。如果实际连接距离不符合以上要求,网络将无法连接。这一点要引起足够重视,否则在用户规划网络时很容易造成严重的错误。
某单位自行组建一个局域网,使用了两个 16 口(还带一个级联端口)的 10M 共享式集线器,所有电脑通过 HUB 与总机房的 HUB 相连。其中 HUBA 通过级联端口连接到 HUBB 的第 16 个端口上,HUBB 通过级连端口连接到总机房的 HUB 上,其他端口分别连接工作站。整个工作站使用静态 IP 地址,其值分别为 192.168.0.2、192.168.0.3……依次类推,192.168.0.1 分配给 NT 服务器使用,每台电脑(包括服务器)的子网掩码全部为 255.255.255.0。在正式连接服务器前每设置一台工作站,都使用 Ping 命令进行测试,结果全部都连通,而且 HUB A 所连接的工作站全部也能用 Ping 命令与 HUB B 所连接的工作站相通。但是,当连入了服务器后,只有 HUB B 所连接的工作站能够登录服务器,而 HUBA 所连接的工作站却无法登录。
通过观察电脑上网卡的指示灯,以及两个 HUB 上各端口的指示灯,除发现 HUBB 的第 16 个端口与 HUB A 的级联端口对应的指示灯不亮外,所有网卡和其他端口的指示灯都均匀发亮,说明电脑与 HUB 之间的连接均正常,因此问题极有可能是出在 HUBA 的级联端口与 HUB B 的第 16 个端口上。按照这种情况,开始怀疑在 HUB A 的级联端口和 HUB B 的第 16 个端口中至少有一个端口是坏的。为了进一步确认其端口是坏的,可将两个 HUB 的位置进行的调换,但结果依然如旧。接下来试着把连接 HUB A 级联端口的双绞线插在了 HUB B 的别处的一个普通端口上,结果问题解决了,网络中所有的工作站都能与服务器连通,而且两个 HUB 所连接的工作站都能相互得到响应。 由此可以看出,有些 HUB 的级联端口和与之紧靠的一个端口不是独立的两个端口,而应属于同一个端口(虽然存在两个独立的物理端口)。以前的许多 HUB 是使用了一个拨动开关在两个端口之间进行级联端口的选择,而在随后推出的产品中却省了这个开关,但如果将其中一个端口作为级联端口使用,另一个端口将无效。
一台连接两幢楼的 HUB 经常烧坏,有时候一个月之中就要坏三四次。
经测试,其中 A 楼的电源系统已经老化,零线绝对电压是 30V,火线绝对电压是 250V,而用万用表量电压还是 220V;UB 到 B 楼 HUB,则两个 HUB 要承受 30V 的电势差,很可能因此而损坏。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需在 A 楼的交换机房接一根地线即可。
我们知道在环型网络中只存在一个物理信号传输通道,都是通过一条传输介质来传输的,这样就存在各节点争抢信道的矛盾,传输效率较低。引入集线器这一网络集线设备后,每一个站是用它自己专用的传输介质连接到集线器的,各节点间不再只有一个传输通道,各节点发回来的信号通过集线器集中,集线器再把信号整形、放大后发送到所有节点上,这样至少在上行通道上不再出现碰撞现象。但基于集线器的网络仍然是一个共享介质的局域网,这里的”共享”其实就是集线器内部总线,所以当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同时发送数据时仍然会存在信号碰撞现象。当集线器将从其内部端口检测到碰撞时,产生碰撞强化信号(Jam)向集线器所连接的目标端口进行传送。 这时所有数据都将不能发送成功,形成网络”大塞车”。
出现这种网络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现实情形来说明,那就是单车道上同时有两个方向的车驰来。
我们知道,单车道上通常只允许一个行驶方向的车通过,但是在小城镇,条件有限通常没有这样的规定,单车道也很有可能允许两个行驰方向的车通过,但是必须是不同时刻经过。在集线器中也一样,虽然各节点与集线器的连接已有各自独立的通道,但是在集线器内部却只有一个共同的通道,上、下行数据都必须通过这个共享通道发送和接收数据,这样有可能像单车道一样,当上、下行通道同时有数据发送时,就可能出现塞车现象。很好理解吧?
正因为集线器的这一不足之处,所以它不能单独应用于较大网络中(通常是与交换机等设备一起分担小部分的网络通信负荷),就像在大城市中心不能有单车道一样,因为网络越大,出现网络碰撞现象的机会就越大。也正因如此,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它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也就是所谓的”单工”方式。如果网络中要选用集线器作为单一的集线设备,则网络规模最好在 10 台以内,而且集线器带宽应为 10/100Mbps 以上。
集线器除了共享带宽这一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方面在选择集线器时必须要考虑到,那就是它的广播方式。因为集线器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基本上不具有”智能记忆”能力,更别说”学习”能力了。它也不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 MAC 地址表,图示如图 2 所示。
这种广播发送数据方式有两方面不足:加上以上所介绍的共享带宽方式,就更加可能造成网络塞车现象,更加降低了网络执行效率。
了解了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集线器在局域网中的安装与连接方法。
接入设备最重要的是它的接口技术,不同的接口应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不同的应用又对应于相应的接口,不仅集线器如此,包括后面将要讲到的交换机、路由器等都一样。集线器的接口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为了使大家熟练地掌握集线器的各种应用连接,我们有必要对集线器的一些主要接口进行一下认识。
集线器通常都提供三种类型的端口,即 RJ-45 端口、BNC 端口和 AUI 端口,以适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电缆构建的网络。一些高档集线器还提供有光纤端口和其他类型的端口。
(1)RJ-45 接口
RJ-45 接口可用于连接 RJ-45 接头,适用于由双绞线构建的网络,这种端口是最常见的,一般来说以太网集线器都会提供这种端口。我们平常所讲的多少口集线器,就是指的具有多少个 RJ-45 端口。如图 3 所示。
集线器的 RJ-45 端口即可直接连接计算机、网络打印机等终端设备,也可以与其他交换机、集线器等集线设备和路由器进行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当连接至不同设备时,所使用的双绞线电缆的跳线方法有所不同。具体参见前面介绍的网线制作篇内容介绍。
(2)BNC 端口
BNC 端口就是用于与细同轴电缆连接的接口,它一般是通过 BNC T 型接头进行连接的,图 4 所示的是一个集线器 BNC 端口通过 BNC 型接头连接的示意图。
大多数 10Mbit/s 集线器都拥有一个 BNC 端口。当集线器同时拥有 BNC 和 RJ-45 端口时,由于既可通过 RJ-45 端口与双绞线网络连接,又可通过 BNC 接口与细缆网络连接,因此,可实现双绞线和细同轴电缆两个采用不同通讯传输介质的网络之间的连接。这种双接口的特性可用于兼容原有的细同轴电缆网络(10Base-2),并可实现逐步向主流的双绞线网络(10Base-T)的过渡,当然还可实现与远程细同轴电缆网络(少于 185 米)之间的连接,下图 5 所示的是一种通过集线器所带有的 BNC 接口与双绞线 RJ-45 接口连接两种不同传输介质网络的网络连接示意图。
同样,如果两个网络之间的距离大于 100 米,使用双绞线不能实现两个网络之间的连接时,这时也可以通过集线器的 BNC 端口利用细同轴电缆传输将两个输网络连接起来,而两个网络都可以仍采用双绞线这种廉价、常见的传输介质,如图 6 所示。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两个网络之间的距离仍不能大于 185m。
(3)AUI 端口
AUI 端口可用于连接粗同轴电缆的 AUI 接头,因此这种接口用于与粗同轴电缆网络的连接,它的示意图如图 7 所示,带有这种接口的集线器比较少,主要是在一些骨干级集线器中才具备。
由于采用粗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造价较高,且布线较为困难,所以,实践中真正用于粗同轴电缆进行布线的情况已十分少见。不过,由于单段粗同轴电缆的(10Base-5)所支持的传输距离高达 500 米,因此,完全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作为较远距离网络之间连接的通讯电缆。因此,也可以作为一种廉价的远程连接解决方案。连接图参照上图 6 所示,所不同的这里所采用的网络间的连接介质为粗同轴电缆。
借助于收发器,AUI 端口也可实现与 RJ-45 接口、BNC 接口甚至光纤接口的连接。下图 8 所示的从左至右分别为:AUI to RJ-45 收发器(用于实现 AUI 端口与 RJ-45 接口的连接)、AUI to BNC 收发器(用于实现 AUI 端口与 BNC 接口的连接)、AUI to ST 收发器(用于实现 AUI 端口与光纤接口的连接)。当然这种收发器种类还有许多,如 RJ-45 toRS-232、RJ-45 to BNC 等。不过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玩意儿,猜一下其价格,我想多数情况下您是会把它看扁了,我第一次购买时也是怎么也想不通的这个价格的,但问了许多家(还真难找),我才明白我得接受这个价格事实。一般来说这种产品,正品的要 130 元左右,是不是出乎您的意料呢?这种转接口收发器主要品牌有:D-Link、HP 等。这种产品起到一个接口类型转换的作用(当然不是电缆连接这么简单,需要通过一定电路来完成的),所以通常称之为”转接器”。
(4)集线器堆叠端口
这种端口当然是只有可堆栈集线器才具备的,它的作用也就是如它的名字一样,是用来连接两个可堆栈集线器的。一般来说一个可堆栈集线器中同时具有两个外观类似的端口:一个标注为”UP”,另一个就标注为”DOWN”,在连接时是用电缆从一个集线器的”UP”端口连接到另一个可堆集线器的”DOWN”端口上,都是”母”头,所以连接线端就必须都是”公头”了,不过这种连接线是购买可堆栈集线器时厂家就会为您提供的,如果损坏或丢失,也可直接在电脑城做一条,只要对商家讲明用途即可,端口示意图如下图 9 所示。
集线器的安装相对简单,尤其是傻瓜集线器,只要将其固定在配线柜并插上电源线即可。需要连接哪根双绞线,就把哪根双绞线的 RJ-45 头插入至集线器端口即可。智能集线器虽然也是固定好就能行使用,不过,如果想实现远程管理,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配置,为集线器指定 IP 地址信息。另外在一些大的网络中一般都采用机架式集线器,这样就涉及到集线器的机架安装了。
集线器从结构上来讲有机架式和桌机式的两种,一般部门用的集线器是采用桌面式;企业机房通常采用机架式。机架式集线器便于固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一般是与其它集线器、交换机,还有的与服务器安装放在一个机柜中,这一样一来一则便于网络的连接与管理,同时也节省上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如果您在选购时所选购的是机架式的集线器时,您可以选配集线器机架(一般为厂家提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机架式集线器的安装。
机架式的集线器一般都是与其它设备一起安装在机柜中,这些机柜当然在业界都有相应的结构标准的,特别是在尺寸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如宽度,1U(单元)的高度等),这样所有设备都可以方便、美观地安装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集线器里面空空的,却非要做得一样大的原因所在,当然机箱大也有另一方面好处,那就是可以更好地散热。
在国际标准机柜从宽度上大致可分 19 英寸、23 英寸和 24 英寸三类,这主要是根据服务器机柜的要求而定的。根据安装设备数量的不同,还可以选择不同高度的机柜。机柜的高度通常以”U”作为单位,”U”其实就是”Unit”的意思,中文的意思就是”一单元”,1U=1.75 英寸。这种机柜的安装通常主要按以下几步来进行。
第 1 步: 固定安装支架
在将集线器安装至机柜之前,应当先在集线器规定位置上安装固定支架(这要参照操作手册进行),这是为以后将集线器安装在机架上作准备。不同的集线器,所安装的支架有较大的差异,不过,安装原理基本上是一致的。图 10 所示的是 Cisco 集线器随机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
Cisco 公司网络设备的尺寸大多为 19 英寸(因为 19 英寸是国际上最为流行的机柜标准),当将 19 英寸的网络设备安装至 19 英寸机柜时,安装支架的固定方式如图 11 所示。当将机柜的尺寸为 23 或 24 英寸时,网络设备就需要安装至 23 或 24 英寸机柜中,安装支架的固定方式就要如图 12 所示。
第 2 步: 固定设备
安装支架固定好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安装好支架的集线器设备放入机柜相应位置,并且固定在机柜中了。其实这种安装方法很容易,实际上只是固定几个镙钉即可,安装方式参照图 13 所示。
第 3 步: 固定导线器
将集线器安装至机柜后,就要进行网线连接了,在一个机柜中一般来说有好几个网络设备在地起,这样也就有许多条网线集中在这个机柜中,如果这些网线不理清楚的话对网络管理会带来非常大的不便,为此我们就需要对网线进行捆绑安装、整理。这时一般就要为网线安装导线器,从而使成束地网线变得整齐和美观,且易于管理。导线器的安装方式如图 14 所示。
上面我们介绍了机架式集线器安装在机柜中的方法,这一般适用于较大网络中,对于小型办公室,通常没有机柜,集线器只能安装在桌面或墙面上。
集线器在桌面上的安装,可先固定安装支架在桌面上,这种安装方式要注意又有两种不同的安装方向:一种是让集线器水平放置的水平安装方式,如图 15 为水平固定方式;另一种是让集线器垂直放置,它的支架固定方式如图 16 所示。
集线器在墙面上安装的方法同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集线器水平固定在墙上,则可采用如图 17 所示的安装方法;另一种是把集线器垂直安装在墙上时,则要按图 18 所示方式安装。
集线器的连接虽然简单,基本上不需什么配置,但是通过对它的连接原理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利用集线器,满足中、小型网络应用需求。在正式介绍集线器的连接方法前,先来了解一下集线器的信号转发原理。
应急方法
当一个集线器提供的端口不够时,一般有以下两种拓展用户数目的方法。
(1)堆叠
堆叠是解决单个集线器端口不足时的一种方法,但是因为堆叠在一起的多个集线器还是工作在同一个环境下,所以堆叠的层数也不能太多。然而,市面上许多集线器以其堆叠层数比其他品牌的多而作为卖点,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区别对待:一方面可堆叠层数越多,一般说明集线器的稳定性越高;另一方面可堆叠层数越多,每个用户实际可享有的带宽则越小。
(2)级连
级连是在网络中增加用户数的另一种方法,但是此项功能的使用—般是有条件的,即 Hub 必须提供可级连的端口,此端口上常标为“Uplink”或“MDI”的字样,用此端口与其他的 Hub 进行级连。如果没有提供专门的端口而必须要进行级连时,连接两个集线器的双绞线在制作时必须要进行错线。
早期的 Hub 属于一种低端的产品,且不可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部分集线器在技术上引进了交换机的功能,可通过增加网管模块实现对集线器的简单管理(SNMP),以方便使用。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同是对 SNMP 提供支持,不同厂商的模块是不能混用的,同时同一厂商的不同产品的模块也不同。提供 SNMP 功能的 Hub 其售价较高,如 D-Link 公司的 DEl824 非智能型 24 口 10Base-T 的售价比加装网管模块后的 DEl8241 要便宜 1000 元左右。
如果网络系统比较简单,没有楼宇之间的综合布线,而且网络内的用户比较少,如一个家庭、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办公室,则没有必要再考虑 Hub 的外形尺寸。但是有的时候情况并非如此,例如为了便于对多个 Hub 进行集中管理,在购买 Hub 之前已经购置了机柜,这时在选购 Hub 时必须要考虑它的外形尺寸,否则 Hub 无法安装在机架上。市面上的机柜在设计时一般都遵循 19 英寸的工业规范,它可安装大部分的 5 口、8 口、16 口和 24 口的 Hub。不过,为了防止意外,在选购时一定注意它是否符合 19 英寸工作规范,以便在机柜中安全、集中地进行管理。
像网卡一样,市面上的 Hub 基本由美国品牌和中国台湾品牌占据,大陆几家公司也相继推出了集线器产品。其中高档 Hub 主要还是由美国品牌占领,如 3COM、Intel、Bay 等,它们在设计上比较独特,一般几个甚至是每个端口配置一个处理器,当然,价格也较高。我国台湾地区的 D-Link 和 Accton 占有了中低端 Hub 的主要份额,大陆的联想、实达、TPLink 等公司分别以雄厚的实力向市场上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这些中低档产品均采用单处理器技术,其外围电路的设计思想大同小异,实现这些思想的焊接工艺手段也基本相同,价格相差不多,大陆产品相对略便宜些,正日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随交换机产品价格的日益下降,集线器市场日益痿缩,不过,在特定的场合,集线器以其低延迟的特点可以用更低的投入带来更高的效率。交换机不可能完全代替集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