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拿什么献给下一个10年

2023-07-30 03:20:00 生活常识 投稿:有一人

2019年就要过去了,这个10年就要结束了。跟以前相比,这个10年让人失望。

以10年为一个单位,2010到现在的10年,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2000-2009是(PC)互联网的时代,1990-1999是(未联网的)个人电脑的时代。

过去的每个10年中后期,都会有一个划时代的产品诞生,定义了下一个10年的主要基调,为其疯狂的增长埋下伏笔。

但在2010-2019的十年走入尾声时,我们还不知道,那个能定义未来10年的革命性产品在哪里。

1980年代:个人电脑

在1980年代中期,苹果Macintosh电脑的发布,宣布了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无独有偶,微软的Windows也是在80年代推出首个版本。

我们拿什么献给下一个10年

80年代起,离线的个人电脑以及在上面进行的家庭娱乐、学习等操作,已经渗透到一些较高收入的人群。在未来10年,电脑行业将致力于让每个家庭的桌子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

当时跟电脑相伴在一起的,一定是成堆的软盘和光盘。

我们拿什么献给下一个10年

每张只有1.44M和650M的容量,现在看来几乎什么都做不了,但当时已经能超出电视、报纸和电影等娱乐形式一大截。

正是这些仍然不能上网的电脑,将会在之后的10年派上大用场。

1990年代:Windows95和互联网浏览器

1995年发布的Windows95系统,将操作系统图形界面的基本格局固定下来,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两大网页浏览器——Netscape和IE的基本界面,也就定下了普通人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方式。

我们拿什么献给下一个10年

以http://开头的网址构成的这张全球大网并非与生俱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在90年代打败了文字聊天室和FTP、Gopher等其它传输方式。而后,美国在线(AOL)、瀛海威等私有的、不能互通的运营商自建网络也被淘汰。

2000年之前虽然还是56K“小猫”,即拨号网络的天下,下载一个几百KB的图片都需要等一分钟;但是为现代互联网准备的一切工具都已经成型。

在90年代末期,新闻门户、即时消息、网络拍卖、分类信息等现在最常见的互联网应用,都已经有了被固定好的形态。

我们拿什么献给下一个10年

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只不过是将这些已有的形态构造得更完善,使其能容纳更多人同时使用,并向上不断添加附属功能。

2000年代:iPhone

2007年,苹果宣布了第一代iPhone,当时它还不完全算是现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因为缺乏应用商店。但是iPhone奠定了此后手机的交互方式。

一年后,iPhone有了应用商店。当时的应用程序还十分简陋,占用的运算量和存储空间都非常小,能做的事情也有限。

我们拿什么献给下一个10年

但这是未来10年的入口,此后手机只是依次改善了性能、增大了屏幕大小,增加了摄像头数量、缩窄了边框、以至于要折叠起来。

2010年代:?

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2010年到2019年,即将过去的这10年当中,是否有诞生了什么跟个人电脑、Windows95和IE、iPhone同等重要的东西出来,乃至未来的10年只不过是在它基础之上的补充和完善呢?

没有这样一种东西。

它不会是智能音箱、VR/AR眼镜、物联网、智能硬件、自动驾驶汽车、也不会是滴血检验基因、电子烟、比特币。

以上所说的所有东西,没有任何一种,已经在这10年行将结束的时候,能够让每一个人清晰的认识到,这就是接下来的时代,就像1+1=2一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现在蔚然成风的,只有手机外形设计的进一步优化。2016年开始,全面屏概念逐渐成型,它去掉了手机的上下边缘和正面的实体按钮。

如果这就是未来10年继续改善的方向,那么可以预见的就是,到2029年我们将会拿着一块更完全的,更彻底的玻璃,它没有边框,或许是柔性的,可以折叠。

我们拿什么献给下一个10年

这些东西肯定会普及,但是它的本源依然是2007年的iPhone。

人们曾将改善硬件形态的很大希望寄托于VR和AR。它理论上可以隔空模拟出无穷大的显示器和最好的机械键盘什么的。

但是,如果只是在便携的屏幕上操作,即使是未来发展出可以多次折叠的屏幕,它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如果需要接管我们的感官,那就逃不开戴眼镜操作。而眼镜这种交互方式,又因为之前3D眼镜产品的不成熟,基本上被判了死刑。

任何可能需要用眼镜形态实现的硬件都会有体验上的问题,这就大大的限制了人们进一步探索人机交互形态的可能。

语音当然也有自己的发展,AirPods意外的成为苹果最近出货和营收最强劲的产品,也带火了整个真无线耳机行业。这不仅意味着耳机的更新换代,也悄然让语音助手有了比你的手机更自然的栖息地。

我们拿什么献给下一个10年

带着真无线耳机的人们,走在路上很自然的对着空气说话,将会成为未来10年很有可能常见的风景。

就像80-90年代,人们看见有人拿着一个砖头,然后对着这个砖头说话一样,一开始会感觉这人是疯子,但后来也就习惯了。

语音也已经进入谷歌、微软等的生产力产品中,将有更多的任务经由语音指令,由AI更快速地完成。

但即便如此,用语音交互从效率讲,或者是从专注度、或者办公室的安静需求等诸多方面,仍然不能代替行之有效的屏幕交互。

没有实体的AI

啊,我们终于说到了AI。

人工智能或曰机器学习,将会是一种不具备物理实体形态的工具,十分简略地讲,它目前的作用是让一些原本需要手动的、人工精确定位的、或者反复地重复操作的工序,得以自动化的完成。

但是,鉴于AI并不是一种有形的存在,它仍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语音能部分承载它,但不是全部;其它的AI应用又只能在现有的屏幕介质上完成。

这让人们难以因为一种富有科技感的,直观可感的新工具的诞生,而感慨科技的伟大并投身其中,就像以前很多个10年我们曾经历过的那样。

科技拜物教需要一种神奇的载体,作为信徒的精神寄托。它曾经是乔布斯从皮包里拎出来的一体机,是盖茨身后的蓝天白云,是“一个宽屏触控iPod、一台革命性移动电话、一台互联网通讯设备”。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很多科技巨头都相当尴尬难熬,它们因为创新不力,丧失了扭曲现实的美丽光环,被各国监管部门和民众架在火上烤。

你很难说,它们失去外界的宠爱,跟它们不能再贡献一个个人电脑/Windows95/iPhone一样的发明毫无关系——因为这十年里居然需要一个做房地产的公司,来帮忙维持科技企业的光环。

等待未来的诞生

所以,我们只能带着些许遗憾进入2020年代。也许我们会在接下来的10年看到这样一种标志性的东西诞生,它可能是脑机接口——这会从根本上继承VR/AR眼镜未竟的事业。

它也可能是终于成熟了的半自动家庭轿车,或者便宜到百元机级别的无人机,或者几千块钱的绕月轨道旅行。

但还是别想太多了——我们已经倒退回连大气层内的超音速飞行都没有了的年代,加上波音还出了大问题,让以后坐飞机都变得不那么容易。

科技更新的乏力,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但我们上面的梳理说明,人们不会心平气和地等待在此期间出现的创新真空。

人类社会周期性地需要一种现实可感,可复制,可快速普及的新发明,以此作为下一个10年的图腾。能在2020年代,看到这样一种东西出现,继续给所有热爱科技的人以期待和向往,这就是我对未来10年的最大憧憬。

来源:航通社

标签: # 拿什么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