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频陷死循环:创业坎坷,职场难回

2023-07-30 07:24:00 生活常识 投稿:七秒鱼.

创业者频陷死循环:创业坎坷,职场难回

(图:网络)

或许很多网友对于这句网络流行语还记忆犹新。这是B站一段视频里,一名被戏称为“窃·格瓦拉”的小偷面对媒体采访时的“名言”。

实际上,创业大潮中真有一些“窃·格瓦拉”:笃定不再上班打工,也难以融入职场圈子。

至于原因,并非是他们好逸恶劳,而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心态上已经“高不成低不就”。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无回(无法走上回头路)创业者。

“创业前觉得趁年轻总得拼一拼,失败了大不了重新打工去,但真的失败了,却发现难以回头。”已在深圳连续创业四载的胡郭锋告诉懂懂笔记,虽然自己只有28岁,但却已经不停“折腾”过五个创业项目了。每当一个项目失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找新的项目“续命”。

“无回创业者”不是个案,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职场现象。他们不甘心再去面对着所谓公司领导唯命是从,而独立创业又总是遭遇败局,这些一贯勤奋的创业者,为何频频陷入创业的死循环中,无法自拔?

专业技能退步,失败的创业者没有回头路

“我是学软件编程的,就是俗称的‘码农’。”

毕业之后,胡郭锋曾在腾讯系某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从事应用开发。虽然工作强度大,薪资还算可观,但他总感觉看不清自己的未来:整天写代码,似乎没有什么发展前途。

或许是大环境下的心血来潮,他在2014年初拉着几位大学同窗创办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然而,因为缺少人脉积淀,公司没过多久便支撑不下去了。为了寻找融资“续命”,他和联合创始人不得不寻找新的行业概念转型。

“最早是做APP,后来转型做VR和小程序开发,也拿了一些投资。” 胡郭锋表示,VR曾经很火爆,但当时他切入这一行业的时机并不成熟。

于是,没过多久,为了寻找持续的盈利能力,公司便开始涉足小程序领域,“折腾到现在也踏空好几波概念了,今年初确定转型做区块链应用。”

从应用开发、VR,再到一片红海的小程序、区块链,胡郭锋的每一次转型,都是为了追赶风口,追逐资本红利。而他也为了能够将项目经营良好,不断地学习着新的行业知识,充实所涉足领域的专业能力。

“让我谈VR和小程序,我无所不知。聊区块链,技术和资本话题也考不倒我。”一再创业失败,让他暗暗发誓这一次再不行就老老实实去公司上班,然而静下来扪心自问,胡郭锋坦言开发能力都被新一代“码农”甩出了好几条街,自己还能干什么?

他发现,身边有许多类似他这样的创业者,在折腾了很多创业项目之后,到头来将原本引以为豪的专业技能,也都忘得一干二净。这些“奔三十”的年轻人,的确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其实中间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曾经咨询过几次招聘的事,发现一开始就被淘汰了。”胡郭锋表示,曾经在面试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时,人力资源总监跟他说:“创业、带团队虽然是一段非常宝贵的阅历,但一线城市规模成型的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大多偏向于专业能力强,或是行业应用开发经验丰富。”

创业时,公司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一手包办,所以创业者往往都成了杂家、多面手。“如果去一些小公司,创业者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但大部分创业失败者又不愿意,而且薪资水平也并不理想。”在胡郭锋看来,涉猎领域过广,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丧失、落后甚至退步,是大部分创业者难以重新被职场接纳的原因。

“除了那些眼高手低的应届生之外,我们则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资深求职者。” 胡郭锋坦言。

为了生存,重新寻找创业项目,或者加入合伙创业项目,似乎成了这部分创业者受挫后的最佳选择。然而,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心态对于他们的影响,似乎也不容小觑。

心理落差大,俯首听命成了一道坎

“让刚毕业的学生去创业真的是个巨讽刺的话题。”

毕业于编导专业的姜恒,三年前踏出校门后就与六位朋友一同创立了一家影视工作室。他告诉懂懂笔记,去年底工作室因为资金问题经营不下去,已经被迫结业解散。

到了今年初,包括他在内的七位联合创始人,无一重返企业上班打工。“我们都是去了一些创企,以合伙人之名行苟延残喘之实。”至于为何难以重回职场,他承认绝大部分是因为心理落差太大导致。

“虽然创业忙,但还是个小老板、合伙人,但进入企业摇身一变就成了打工者,上面总会有一个头头。”姜恒透露,公司解散后自己曾到一家广告公司任策划总监。尽管位居高管,但还是难以忍受上级对其工作指手画脚。有时被老板指责几句,就足以让他郁闷很久。

自己创业时已经习惯了发号施令,考虑事情也是宏观的规划角度。但来到新公司之后,他必须放下姿态,学会和基层同事沟通,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

“要说内心不难受,那真是假的。哪怕再失败的创业者,那点儿优越感还是有的,所以干了一个多月我就辞了。”姜恒说,几乎所有曾在一起创业的合伙人,都抱怨过重回职场打工之后的各种不适应。最严重的一位,甚至每晚都陷入在失败的自责中,患上了神经衰弱和抑郁症。

这份自卑,甚至延展到了亲友社交圈。姜恒关掉公司以后便开始避开一切有可能的亲友聚会,即便是至亲问起公司的事情,他也都尽量轻描淡写,生怕被人知道自己的现状。

在他看来,现在的工作虽然工资低一些,但是有归属感。

说白了,就是要有股权、期权,以及公司合伙人的身份。而这一切,也只有同样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创公司,才能够满足他的需求。

“我们跟真正的老炮创业者争市场没优势,跟初生牛犊的求职者争岗位也争不过。”他笃定地告诉懂懂笔记,为了避免内心产生强烈的落差感,自己认识的很多创业者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否则都不会再去企业上班。

效率高、抗压强,却饱受歧视与孤立

“半年已经换了三份工作,最长一份不超过三个月。”

就业相比创业,其机会成本的确是降低了不少。半年前刚刚结束创业辛劳的杨海涛告诉懂懂笔记,回到职场后自己一直在调整心态。

有句话说得好,每一位创业者都是一匹野马,但生活不可能处处是草原。而杨海涛回归职场后,却经常被领导质疑,是将这份工作当成未来再次创业的“跳板”。

尽管换了三家公司,他都没有得到较为公平的职务任用。有两家企业想将他打回原形,从基层做起。以防止他无法稳定的在公司工作,浪费过多的培养成本。

“而且同事也不愿给好脸色看,确实很难融进去。”杨海涛表示,因为创业的时间不短,也曾被媒体报道过,所以在重回职场之后,他曾经不自觉的和领导、同事们聊起自己的创业经历。

现在想来,一是有种下意识的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优越感,二是想通过这些过往拉近与同事间的关系。毕竟对于一位创业者来说,能够拿出来分享的,也就只有那段苦逼的创业史和社会经验了。

“但没想到大家会那么反感,甚至有人背地里直接说,又来了个Loser。”显然,他的同事们听闻的“创业故事”并不少,也看惯了创业者的那种眼高手低,处处爱表现的姿态。

杨海涛分析,或许创业者并非处处爱表现,只是创业时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时常为结果负责的工作态度,让大部分创业者重回职场之后在节奏上慢不下来。这就容易给同事一种爱出风头,爱抢功劳的错觉。

大家都秉承着创业者“你能你上”的心态,让杨海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难以得到较好的配合。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一个独自奋战的孤军。

渐渐的,杨海涛反倒因为过往的创业经历,产生了些许的自卑感。为了寻找心理舒适区,他在应聘第三份工作时故意在简历上抹去了那一段三年创业史,随手写了一段普通的就业经历。进入公司之后,他也收敛了创业时的锋芒,尽量让自己习惯那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心态。

低调点儿,没坏处。

尽管创业“九败一胜”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落魄的创业者却面临两难境地。要么是心态上回不去了,要么是重回职场后却发现难以适应。

即便这些“无回”创业者拥有良好的工作效率,较强的抗压能力,到头来还是会因为专业技能退化、心态落差较大、难以融入集体等原因,无法适应打工生活。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因此,万众创新没问题,但大众创业却要慎重。

“无回创业者”应该认清眼前的现实,调整心态耐心历练,重拾专业技能,融入职场环境。

而上班一族不应受“创业成功学”的影响,尤其是刚踏出校园的年轻人,不要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基础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创业,导致陷入难以轻易回头的死循环。

作者:懂懂笔记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