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艺术

2023-07-30 07:20:00 生活常识 投稿:月熙儿

我在网易的时候参加过四五场中层管理培训班,后遗症是,对几乎所有管理培训班都产生了“这也太好骗钱吧”的歧视心态。

之所以讲“几乎所有”,是因为其中的小半场“面试技巧”的培训帮助很大,让我受益的观点总结为一句话:不要问开放性的问题,诱导性的问题,而是引导应聘者多做案例分析,描述他过往的具体经历,才能更准确地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问的艺术

回到正题,我昨天在微博开通了付费提问,第一批的7个问题,至少有3个我不乐意回答。

1、你会在乎哪些工作中或产品上的细节?

这是一个典型的知乎体问题。我反问提问者一句:你会在乎哪些生活中的细节?

正常人遇到极度开放性的问题,第一反应通常是“千头万绪,无从说起”,类似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总结能力强的,当然可以讲出来12345,也就是讲讲段子而已。讲段子没毛病,但故事会有故事会的问法,比如说:

能不能举两三个例子,讲讲令你印象深刻的,特别有创意的产品交互设计?

能不能举两三个例子,讲讲你常用的,提高产品工作效率的小技巧?

能不能举两三个例子,讲讲你特别欣赏的,证明自己工作态度特别好的细节?

诸如此类。

好的提问,应该尽可能避免开放性。过度开放的问题只能证明,其实你没想好问什么,就是想从对方那里随便扒拉一点干货出来。而我把前胸一捂,正色道:“瞎鸡巴扒啥呢你。”

2、能聊聊社区类产品前中后期,在设计内容分发机制上的心得和意见建议吗?包括timeline和非timeline两种形式上的优缺点和适用的产品类型。

该问题可以吓死一整个种群的高原牦牛。

社区类产品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果不举具体的例子,社区类产品 + 前中后期 + 内容分发机制 +timeline&非timeline,同学你知道会产生多少个变量吗?

如果产品经理有博士学位,这是一篇典型的5万字博士论文好吗?

你确定要花199元来问我对吗?

如果我愿意回答,也只能从N多个变量中,随便蒙一两个来讲。但靠蒙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我一看见宏大叙事就烦得不行,烦到想上去殴打提问者的地步。宏大提问只能证明你脑袋里边对问题一团浆糊,全无头绪,只能漫无目的地提问,指望别人把变量组合给你一条条撸清楚。但其实没人会撸给你看,不不不,99999元也不行。

3、如果你是微博的产品经理,你会做哪几件重要的事情,让微博发展的更好更快?为什么?

首先,微博的产品经理什么决策都做不了。产品决策是由高管层,CXO,至少是产品VP这个级别来做的。其次,“发展得更好更快”是个含混不清的概念。

我再反问提问者一句,你猜纯银我会做哪几件重要的事情,让自己发展得更好更快?

你猜不出来对不对?

因为你不了解我。

同理,我也不了解微博的具体数据,微博的战略,微博背后的公司政治与资本角力。于是“更好更快”是个特别虚的虚词,全无意义。它是一个美好的期待,但不是具体的目标。好比你已生崽,我问“怎样让你的子女过上好日子?”你是不是瞠目结舌,先得给“好日子”下一个定义。

所以稍微好一点的问法是:

你认为做什么动作可以显著提升微博的整体用户体验?

你认为做什么动作可以帮助微博扩大市场影响力?

你认为做什么动作可以让微博更有效地提升用户停留时间?

上面的问题,其实还是过于含混。比如“整体用户体验”务虚居多,4亿用户啊4亿用户,4亿用户的整体体验和“中国人,你幸福吗”也没多少区别。

“市场影响力”具体是指哪个市场——互联网市场,青少年市场,媒体市场,社交市场,广告市场,哪个细分广告市场?

“用户停留时间”虽然相对明确,但不同的用户群和用户诉求,对应不同的产品优化手段,泛泛而谈也只能讲几句大路货,然后你不明觉厉,还认为是极干的干货。

我昨天看caoz的文章,有句话特别有共鸣,他说:“我觉得很值钱的,交了许多学费才总结出来的血淋淋的教训,你可能因为缺乏相关背景,完全不觉得有多值钱。更可怕的是,入门级的反而容易被接受,越高端的越难以分享。”

越是新人和小白,越难把自己的问题落实到具体的点上,多提开放性的问题,作宏大叙事,希望能听到金玉良言的总结。但我刻薄地说一句,开放性问题只能换回来段子、鸡汤和臭狗屎。当你的思考能落实到具体的点上,能在提问时也讲解背景,厘清条件……你可能就不提问了。

我之前开“知心怪蜀黍”问答专栏,多次收到几百上千字的来信,介绍完背景后说,其实把问题详详细细地描述一遍,自己已经有了一点解决思路。即便我一字不答,亦有收获。

说回微博相关的问题,拿微博问答举例,我乐意于回答的是:

你猜测微博问答在微博的产品体系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意义?

微博问答目前在产品设计上有什么急需改进的部分?

微博问答在运营方向上的风险点在哪里?

因为微博问答还是一个早期产品,特别单薄,这么问没毛病。假如把“微博问答”改成“知乎”,背景复杂50倍,提问就得再次细分背景,厘清条件,否则又变成特别无聊的宏大叙事了。

讲了一些坏的例子,最后也讲讲好的例子,我愿意回答的付费问题。

4、对于一款小而美的产品,例如生辰,如何搭建盈利体系,在覆盖运营、人力等成本的基础上还有利可图?

5、对“得到”式的平台型知识付费服务,录播课程和直播课程哪个更适合呢?理由又是什么呢?

6、类似财新私房课和知乎live的这种本质是小班授课的模式,传统线下培训机构也加入这种模式是否适合?比如考研突击,比如会计考证。如果有更多产品采用这种模式,是否还有机会分一杯羹?

7、银叔,为何你极度迷恋大胸妹?这种迷恋对做产品有哪些帮助?

按照由分答首创的规则,提问被回答后,其他人1元围观,提问者可分得每次围观0.45元。所以好的提问有可能收回成本甚至赚钱。望诸君共勉之。

文/纯银V(简书作者)

标签: # 艺术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