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这种古代刑法的残忍程度简直难以言表。无数受害者被迫面对三千刀的刻割,这令人毛骨悚然。在为了震慑谋反者的目的下,几乎所有落入敌手的谋逆者都注定要走上凌迟这条酷刑之路。对于太平军将领们来说,在被俘后不选择提前自尽,而是选择活活受罪,背后的原因是天生对生存怀有强烈的欲望,认为太平军将领们心存无畏或不惧死亡并不站得住脚。事实上,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心态,都无法完全解释他们为何不提前结束生命。回顾林凤祥和李开芳这两位将领,一个选择了提前服毒,另一个伪装投降,但最终他们面临的命运却如出一辙。
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太平军将领们不自尽的原因。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们肩负着救国的责任,饱经沧桑的生活早已使他们见惯了生死离别,承受了无数的磨难。在敌人的掌控下,或许他们怀抱着一丝希望,期待某个转机的到来,或者保留着对家人和国家的深深思念。他们内心可能充满了希望和坚持,即便在临近死亡时,也依然选择奋起抵抗。
当最终意识到逃脱无望,面对无尽的痛苦,目睹鲜血和生命的消逝,恐惧和绝望必定会涌上心头。曾为正义而战的他们,最终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夺取。这种无助和恐惧,无疑是更为残酷和可怕的。他们所遭受的痛苦,远远超出俘虏他们的人能够理解的范畴。
一、预判敌人的预判,最终还是被救下的林凤祥
林凤祥,北伐的出色将领。在进攻天津失败后,他被迫率领太平军开始突围,来到河北和山东交界处的连镇。这里既资源丰富,可以整顿士气,又是等待援军的理想之地,希望能够继续北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结局,仍然怀抱着幻想,围堵他们的正是满清八旗中的名将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察觉到太平军的停滞,也停下了追击,选择驻扎并准备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围困。经过二十多天的对峙,李开芳精心挑选了不到一千骑兵南下突围,准备接应援军。却未得知援军已覆灭,反而独自驻扎并等待接应,从而失去了南下逃亡的机会。
在连镇,太平军苦苦等待援军的到来,几乎将所有食物吃光,甚至不得不采取食人的极端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清军发布招降令,很容易吸引一些不愿意活活饿死的太平军。太平军左右为难,一边是饥饿致死,一边是活命的机会。他们还存在顾虑,即一旦逃亡被太平军发现,就可能被抓住,甚至被吃掉。当太平军开始监视投降者时,清军却积极地设法接纳投降者。一些人成功投降后,没有被杀害,反而与曾经的战友并肩作战。这种行为对许多太平军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心理暗示:投降是可以活命的。
越晚投降,活命的机会就越小。当连镇即将被攻破时,僧格林沁开始显露真实面目。投降的太平军在这几天内全部被杀害,而在被攻破后,不到两千名太平军也全部丧生。遗憾的是,这些人中并没有林凤祥。只有在清军经过三天三夜的搜寻后,才听到投降兵说林凤祥挖了许多密道。他们逐一搜索每个地方,最终在一座塌墙下找到了一个隐蔽的地道。这个地道竟然非常宽敞,里面有床帐家具,还储备了一个月的粮食。这里聚集了三十多名北伐军的大小将领。林凤祥的右臂和左腿都受伤了,无法行走,他甚至喝下了毒药。
僧格林沁没打算这么轻易放过林凤祥,下令全力救治。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凌迟他。僧格林沁派人将林凤祥等5人押送到京城凌迟,路上还特别交代,只要有人奄奄一息,立即就地凌迟,以免让其逃脱。最终林凤祥未能成功自杀。
二、心理博弈,诈降的李开芳
在连镇被攻破后,僧格林沁并没有放过李开芳,而是追击着他。此时,李开芳才意识到连镇已经丧失,他赶紧率兵突围,躲到了冯官屯。这个地方实在太小,只有巴掌大小。然而,李开芳却奇迹般地坚守了整整两个月,甚至还差点击败了僧格林沁。清军使用民夫进行水淹冯官屯的战略,终于消灭了太平军。
面对突围无望的现实,太平军只能拼尽全力进行顽强的抵抗。不断涨水让他们无处立足,且伤兵众多,很多人的腿上甚至长满了蛆。就在这时,清军表示若在三天内投降,可以不杀,这一举动立刻吸引了两百人投降。
接纳了投降兵后,僧格林沁安排他们进行战斗的演练,目的是让太平军剩下的人看清清军说话算数,投降不杀,进一步瓦解太平军的力量。
冯官屯这么一个渺小的地方,其实本不需要如此大张旗鼓,但僧格林沁却坚持如此做,只为了抓住李开芳,将他残忍地处死。而表示招降只不过是个陷阱,目的正是为了捉拿到李开芳。
至于李开芳投降后的要求,僧格林沁虽然答应了,甚至李开芳请求南下后再也不北犯的要求他也一一答应了。当然,答应与实际行动并不一定相符。
先投降的一百四十人全部都被杀,只有首领幸免。而这事李开芳自然是不知情的。李开芳等人被清军团团包围,五个人负责押送一个降兵,以防止他们逃窜。
僧格林沁亲眼见到李开芳后,还故意装出关切的样子说:“既然我答应了不杀你们,那当然是不会出尔反尔的。将来还会带你们立下功勋,平定江南。你有什么战略建议?”
急于求生的李开芳立刻回答道:“我可以招抚江南各营,靠硬打的话难以成功。”
而这个建议自然得到了僧格林沁的高度赞同,随后又说:“京中有亲王想见你,见完后马上回来,随我一同南下。但是在京期间不要耽搁。”
当然,众人都不相信这句话,李开芳只是在假扮投降,而僧格林沁却是想要他的命,将他和其他七人一同押送至京城,进行极其残酷的凌迟处罚。
这段历史故事中,在林凤祥和李开芳的遭遇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明知道自己将面临凌迟的处决,为何他们并没有选择提前自尽呢?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反映出了一种坚持生存的希望。林凤祥选择服毒,虽未成功自杀,但这显示出他并没有完全放弃生存的意愿。毕竟,在如此困境下,人们最强烈的欲望莫过于求生的渴望。而李开芳在被俘之际仍保持着一身光鲜的服装,这也是他内心对生存的强烈渴望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