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
朋党之争,是封建政治中的常见现象,不过唐朝的牛李党争却是一个另类。唐朝的牛李党争成为唐朝黑暗与衰败的重要原因。
唐朝末期中,牛李党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他和唐朝的灭亡息息相关。
在唐宪宗元和三年的一场科举考试,拉开了牛李党争的序幕。
通过这场考试,牛僧孺和李德裕的父亲产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再加上唐穆宗时期的科举考试,已经入朝为官的牛僧孺和李德裕又产生了激烈的政治博弈。
这时他们两人各分朋党,拉开了互相撕咬的序幕。
围绕着当时种种朝廷问题,两个派各执己见,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更是互不相让,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分歧。
面对藩镇时,牛党的人大都主张慎重的态度,说白了就是息事宁人,不愿意打仗。而李党的人主张坚决执行强硬的态度,扫平藩镇,重振中央政府的权威。
而边防安全问题中也有分歧,比如著名的维州事件,牛党也是主张息事宁人,而皇帝听信了牛党的主张,导致损失边防城市。李党开始对牛党恨之入骨。
在有关改革的问题时,两党更是争得耳红面赤,李党主张采取实际行动,牛党主张稳妥为上。
牛党大部分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途的,而李党大部分是祖上功德而入仕途的。这就导致两党面对进士出身的官员有着不同的看法。
对待佛教的态度上,双方也有非常大的分歧,在李党的支持下,唐武宗开展了会昌灭佛。不过随着武宗去世,牛党的人又废除佛教禁令,佛教又重新兴盛起来。
两党在斗争中分歧逐渐加深,党派势力此起彼伏,像唱戏一样。两党人士借助手中的权利,欲杀对方而后快,两党人士的仕途在这半个世纪中难辨是非。
封建时期党争不少,但像牛李党争这么持久,残酷的却不多见。这种权力斗争,伴随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其实,牛李党争说白了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面对朋党,皇帝采取的办法就是谁符合皇帝的想法和利益,皇帝就支持谁。
唐宪宗和唐文宗都是这方面的高手。有着皇帝的支持,朋党现象自然更加深刻,更加难以消除。
其实不止皇帝,宦官的存在也使得朋党现象更加严重。由于宦官的权势越来越大,导致朝堂大臣与宦官的权利斗争越来越严重。
不过宦官有着非常有利的地位——君王宠信。这也导致有些大臣要与其结交。
当时牛党李党的人对宦官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关系密切,希望宦官成为政治盟友,第二种是和宦官关系一般,不愿得罪宦官,第三种就是与宦官对抗到底。
宦官也要借助朝臣的势力来揽权,宦官的加入,更加使得牛李党争白热化。面对牛李党争时,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悲哀说法,这何尝不是封建时代的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