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马相如出生贫寒,但文才出众,而卓文君出生富户,多才多艺,但却是个寡妇。卓文君是个敢于追求真爱的奇女子,她喜欢上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也爱上了卓文君,并为她奏一曲《凤求凰》。二人互相爱慕之事被卓文君之父卓王孙知道后,限制了卓文君自由。卓文君逃走,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坎坷不平的爱情之路,立下的只是一段佳话。
在卓文君的诗词中有过一句话,甚至到现代都被男女标榜成恋爱名言,那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这句话是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定情之句,那么两人的爱情真的是如此纯粹和美好吗?
一
究竟是不是,正史中所讲述的史料还是过少,但是对司马相如这个人的评价倒是比较中肯,许多人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就是此人爱好功名利禄,并有些贪慕虚名。
由此可见,司马相如的品行其实也不见得就多好,但是一个才貌俱全的卓文君偏偏就喜欢这么一个人,难道真的爱他的才?还真不是。
卓文君家里很有钱,但是家族人都是商人身份,在汉朝是士农工商阶级区分,卓家就属于最底层的商人世家,没有政治地位。
而司马相如是士族出身,并且在自己二十岁的时候就拿钱买了个官职,当了一个武骑常侍的官职。
虽说已经是官家人了,但是司马相如认为自己的仕途还是不顺,达不到自己心里预期的发展方向。
所以说看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身份背景,我们就能明白两人其实身份悬殊极大,卓文君是社会最底层的商家小姐,而司马相如是社会最上层的士族读书人。
而在汉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处在什么阶层的女子嫁给夫家后,她的地位就随着夫家地位提升或者降低,很显然卓文君要是嫁给司马相如,那么她就是士族妇女了。
关键是卓文君在和司马相如相爱之前就已经嫁过一次了,可是她的前夫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卓文君于是就返回娘家守寡。
试想一下一个底层商户之女,还是一个丧父的妇人,卓文君的身份是有多么尴尬,但是这不影响卓文君追求美好的事物,她从小就有着主见,喜欢音律弹琴,还特别热爱读书作诗。
二
那么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第一次是怎么见面,彼此之间又是如何相爱上的呢?
司马相如来到卓文君的故乡,这也是因为司马相如没有了差事,准备回到成都过日子,但是自己虽然是士族子弟,可是家里却比较穷,无奈之下司马相如就打算出去做个工作赚点钱养家。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故乡的县令私交不错,就跑去找这个县令,不过司马相如是什么人,他也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始终拉不下脸要个职位,于是就憋在心里。
而县令也不好直接给他一份工作,他崇敬司马相如,生怕给了工作,司马相如觉得是有辱斯文。
于是这俩人也扭来扭去,就都拉不下脸。而后来恰好卓家举办宴席,县令也被邀请到宴席做客,县令看到现场是人山人海,还都是名士,于是就派左右去请司马相如过来。
司马相如开始不愿意来,后来县令亲自过来请他,他才无奈的来到卓府,而司马相如本身长得就很俊秀端庄,来到卓府后,所有的客人都对他的风采十分的惊羡。
在酒宴上,宾客们敬完卓家,立马就跑来敬司马相如,就这样司马相如为此喝了不少酒,在酒意浓烈的时候,司马相如被邀请去弹琴助兴。
要是换作平时,司马相如是绝对不干,但是这时候,司马相如灵感大开,就弹奏了一首《凤求凰》,也因为这首曲子,在座的宾客都如痴如醉。
而琴声也让闺房的卓文君听到了,卓文君就跑出来偷偷在厅堂的门缝里一览司马相如的风采,卓文君的心房直接被这个男人给俘获了。
后来司马相如去方便的时候,卓文君的侍女就邀请他与小姐一见,司马相如其实早就听说卓文君的音律优美的大名,于是两人在月色下第一次见面。
夜晚和月光是男女私会的最浪漫场面,一个喝了不少酒,心扉大开,另一个是守寡不久,孤独寂寞,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含情脉脉,于是就这样两人有了爱慕之情。
不过很搞笑的是,司马相如觉得自己孑然一身,没有财力和官职,感觉自己配不上卓文君。而卓文君认为自己是商贾之女,还守过寡,也配不上司马相如,两人都心里有些自卑。
后来卓文君直接坦露了心怀,告诉司马相如介意自己守寡之身吗?女方都如此直率,司马相如当然不在释怀了,于是就对卓文君说:“你愿意陪我去成都生活吗?”
卓文君害羞的答应了,于是两人就趁着月色之际,一起偷跑出家门前往成都生活。
三
卓文君的爱情很理想,现实却很骨感,司马相如的家里家徒四壁,啥值钱的都没有,卓文君并没有觉得后悔,她反而想和丈夫一起打拼,司马相如也十分的内疚,给不了妻子好的生活。
而卓文君的娘家知道这事后,气得要死,但是最终也接受了这个现实,原因就是司马相如是士族出身,司马相如也想尽办法谋得一份差事。
但是自己虽为士族出身,可是父母都病故了,无依无靠的他谋不到任何工作,妻子卓文君就对丈夫说:“你同我回娘家一趟,问我的兄弟们借贷也能够维持生活,何苦让自己困苦到这个地步。”
于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就回到她的故乡,卓文君找到自己的哥哥借了一些钱,盘下了一个酒家,开始经营生活,卓文君负责卖酒,司马相如负责装酒和干杂活,夫妻俩的生活虽然苦一点,但是十分幸福。
而卓文君的爷爷听说后更加的生气,更是告诫卓家人不准再借卓文君任何钱财,但是卓文君的兄弟们实在不忍心看到妹妹如此困苦,依旧是偷偷援助她。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夫妻俩的生活也在慢慢的好转,后来卓家的一些族人就给卓文君的爷爷说:“你有一个儿子和两个闺女,家里不缺钱。
再说文君已经是司马相如的妻子,司马相如穷是穷,但是他有名气,又是县令的贵客,何必让他们再受委屈。”
后来卓文君的爷爷也看到孙女和孙婿当街卖酒的景象,于心不忍,就让给了卓文君一百多个家奴,并且还给了一百万钱供他们生活,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摇身一变成为了当地的富有的家庭。
有时候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司马相如因为自己的一些文章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就诏他入京为官,司马相如再次入仕。
而卓家因为司马相如的缘故,反而受到了不少人的恭维,当地很多人都亲自过来拜访卓家。
其实真实的原因就是为了讨好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爷爷也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孙女婿给自己带来的各种好处,于是对司马相如就更加好了。
四
司马相如后来衣锦还乡后,亲自来到卓家向卓老道歉,卓文君的爷爷反而毕恭毕敬,司马相如看到这种情况就渐渐的有些膨胀了。
他觉得自己贫穷时候没啥人看重自己,自己当官了,反而很多人巴结自己,就连自己的岳丈也是这样,司马相如在家乡每天都要应对各式各样的人的拜访。
后来内心慢慢膨胀的他,竟然开始想着纳妾,而在汉朝士族子弟纳妾其实不算什么,只要你养得起,你纳多少都没问题。
司马相如就开始物色自己的妾,而卓文君这时候已经年老色衰了,她听闻消息后,黯然的写下了《怨郎诗》。
而丈夫的读完后,丝毫没有愧疚之意,司马相如觉得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到了现在有了点成就,纳妾不就应该吗?再说妻子也只是商贾之女,让她做正妻已经对得起她了。
卓文君看到劝不住丈夫,于是又写下《诀别诗》,诗里面情真意切的写了自己和司马相如一直以来的携手共进,到现在自己年老色衰的无奈,并表示不想在困扰丈夫,两人分开吧!
这个诀别诗有一种离婚的意味,司马相如读完后,细想了这么多年,卓文君和自己度过的点点滴滴,后来就醒悟了,于是就不再纳妾,并后来辞官和妻子隐居。
两人一辈子虽然没有子嗣,但是两人是真正做到了白首不相离。
虽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晚年的婚姻并不幸福,但是卓文君却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心,这也是一个聪明女人的明智之选,不哭不闹,只是单纯的以退为进。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隐居之后,也再无多少踪迹,但是相传两人一同在音律创作上留下了不少作品,不过作品大多数都是未记载,只是流传在蜀中民间。
卓文君的一生是值得的,她勇敢为爱而拼搏,而司马相如虽然性格上有些追求名利,但是在妻子的温柔陪伴下,也渐渐的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夫妻感情相处几年就会变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卓文君却善于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丈夫的心,所以两人的爱情就靠着理解和调剂而稳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