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
管鲍之交的故事出自《列子力命》。
列子说:管夷吾、鲍叔牙是好朋友,都为齐国做事,管夷吾服侍公子纠,鲍叔牙服侍公子小白。当时齐侯贪恋妻妾姬侍,有很多宠妾公子被宠幸的,嫡子和庶子没有区别。大家害怕发生动乱,管仲与召忽帮助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帮助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
后来公孙无知发动兵乱,齐国大臣雍廪杀死了公孙无知,齐国没有了君主,两位公子抢着回国。管夷吾与公子小白在莒国作战,射中了公子小白,侥幸的只是射中衣带钩,小白并没有死。
公子小白率先逃回齐国,被拥立为齐君。以后,齐国威胁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召忽被迫自杀,管夷吾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对桓公说:“管夷吾很能干,治理国家不二人才。”桓公说:“他是我的仇人啊,我想杀了他。”
鲍叔牙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没有私人怨恨,而且管仲能尽力为主人做事,甚至不惜得罪你,也一定能尽力为齐王您做事,假如大王假如想称霸,非管夷吾不可!”于是,桓公就让鲁国把完好无损的遣送回来,鲍叔牙代表齐王到郊外迎接,并当即释放。
桓公用厚礼对待他,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鲍叔牙也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桓公把国政完全交给管仲打理,称他为“仲父”。
管仲经过一些列政治操作,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召集宋、陈、蔡、邾五国在齐国进行会盟,史称“北杏会盟”。齐国越来越富强,齐桓公终于称霸诸侯。
管仲当上齐国宰相后有一次曾感叹说:“我年轻时,家里穷困,曾经与鲍叔一道做买卖,分钱财时鲍叔总是多给我一些,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婪,知道我贫穷。
我曾替鲍叔出主意而非常失败,鲍叔不认为是我愚笨,知道时机没有到来,事情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是我不好,知道我没有碰到合适的机会。
我曾三次作战三次败逃,鲍叔不认为是我胆小,知道我家里有老母要我照顾。这次国君争夺,公子纠失败了,召忽自杀了,我也被囚禁而受到耻辱,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是不在乎这些小节的,而是以不能扬名于天下为耻。生我的人是父母,知道我的人是鲍叔啊!”
这就人们称道的管、鲍善于结交友,而小白善于任用能人的故事!
按:实际上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能这样看历史上管仲、鲍叔、桓公等这些历史上做成大成就的人。所以说无所谓善于交友、也无所谓桓公任用能人。
而是说召忽不是能够自杀,而是他不得不自杀;鲍叔不是能够推举贤能,而是不能不推举贤能;小白不是能够任用仇人,而是不得不任用仇人啊。
到管夷吾生了重病的时候,小白问他,说:“仲父的病已经很重,不能再瞒着你了,如果你的病治不好,那我应该把国家政事交给谁治理呢?”管夷吾问:“您想交给谁呢?”小白说:“我想交给鲍叔牙。”
管仲说:“不行,他是一个廉洁大臣,但他的眼里不揉沙子,一听到别人有错,终身也不会忘记。用他来治理国家,在上面会困扰国君,在下面会违背民意。他会得罪于您的,是不会长久的。”
小白问:“那么谁行呢?”管仲回答说:“不得已的话,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对上面能听凭您忘掉自己,这人不用提防;在下面能和下属达成一片;对于自己不如黄帝而感到惭愧,总是要求进步;对于别人不如自己表示同情。
把仁德分给别人的人叫做圣人,把钱财分给别人的叫做贤人。以为自己贤能而瞧不起别人的人,没有能得到别人拥护的!自己虽贤能而能尊重别人的人,没有得不到别人拥护的。他对于国事有所不闻,对于家事也有所不见。不得已的话,隰朋还可以。”
按:可见管夷吾并不是要轻视鲍叔,而是不得不轻视他;并不是要重视隰朋,而是不得不重视他。开始时重视,有可能后来要轻视;开始时轻视,有可能后来要重视,重视与轻视的变化,并不由我自己。
反过来,对于鲍叔来说,是不是也可以说一句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管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