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阆苑仙葩,出自于小说《红楼梦》的词曲《枉凝眉》中,指仙界的花草,创作于清代,作者是曹雪芹。“阆苑仙葩”意思:仙境里生长的美丽花朵,指绛珠仙子林黛玉。其中阆苑是指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也称阆风苑、阆风之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红楼梦》里有一首著名的曲词——《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后来被用作了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受了额外的加持,这首曲词被广为传唱,几乎是家喻户晓,顶不济也会哼开头这两句。
如果谁要问,阆苑仙葩说的是谁,美玉无瑕说的又是谁,相信绝大多是人都会朝他翻白眼:怎么问如此弱智的问题?
这可真是应了“成也萧何败萧何”这句话了。
要不是电视剧拍得好,王立平曲儿谱得好,陈力唱得好,这首曲词未必如此广为人知。
要不是编剧或导演有意或无意的曲解,欧阳奋强和陈晓旭又把宝、黛二人的缠绵悱恻演绎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这首曲词的意思也未必被误解如此之深。
其实,这阆苑仙葩和无瑕美玉,倒还真的不是指黛玉和宝玉——
电视剧可以这样改,这样演,是因为编剧和导演有改编权,小说作者的本意可不是这样。
我们由远及近地来捋一下小说的思路,看看作者究竟是说的谁。
小说第一回,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因为动了凡心,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这一僧一道化作一块玉石,带到太虚幻境,随同样动了凡心的赤瑕宫神瑛侍者一起投胎;
侍者投胎降生就是贾宝玉,玉石就是宝玉降生时衔在口中、后来挂在脖子上的“通灵宝玉”。石头后来返回青埂峰下,将所见所闻记在自己身上——所以小说最初叫《石头记》;
后来,有个空空道人路过此地,将石上所记之事抄录下来,自己也因有所感悟而改名为“情僧”,并将所抄录的这部《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
再后来,小说被曹雪芹批阅、增删、整理,改名为《金陵十二钗》。
直到清代乾隆甲辰(1784)年,才有人根据第五回里一部揭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戏曲名,将小说名字正式改为《红楼梦》。
因此,小说所描写的主角儿只能是——“金陵十二钗”。而既然是写“钗”,当然不是写男人——男人用簪,女人用钗,这是常识。
小说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太虚幻境就是一个普天下所有女子的命运管理所,妥妥儿的一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女儿国。
就是在这一回,小说真正的主角——太虚幻境之中“薄命司”里的金陵十二钗,也就是随后要宝玉要听仙女演唱的戏曲《红楼梦》十二支曲子里的主人公——她们的命运,被作者用判词和曲词一一揭示给了读者。
按照作者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这太虚幻境之中,乃至整部小说中,贾宝玉是游历者,是深度参与者,是十二钗命运的见证者——就像刘鹗化身“老残”写《老残游记》一样,《红楼梦》的作者成了小说中一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线索性人物。
也正是在这一回,“红楼梦”三个字,以一部曲词名字的形式正式出现,而这部曲子对应暗示的,正是与贾府、与宝玉有关的这十二位“薄命女子”。
因此,第五回判词和曲词中出现的人物,除了正册里这十二位女子和副册、又副册里的香菱、晴雯、袭人,涉及到的其他人都是辅助性的,无论是孙绍祖还是刘姥姥,当然也包括贾宝玉。
再就是,贾宝玉是不是《枉凝眉》里所说的“无瑕美玉”?
其实,人家作者早就交代清楚了,只是有些人看不明白:贾宝玉的前身,是来自赤瑕宫的神瑛侍者。
瑕,玉上面的斑点也;瑛,像美玉的石头也;侍者,仆从也。这回也就顺便弄明白,贾宝玉为什么整天围着一群女孩子大献殷勤了吧?骨子里的事儿,上辈子就这样。
作者如果自己的化身——这块有斑点的石头或者一身毛病的宝玉——比作“无瑕美玉”,是不是有点脸皮忒厚了?得有多么自恋,才会有这样的想法?明清时候的人,还没有发展到如此不要脸的地步。
无论是青峰埂下的这块石头,还是赤瑕宫里的神瑛侍者,还是贾府里的贾宝玉 ,但凡小说中提起他们,可有半句好话?还不是别人贬、自己骂?
如此,贾宝玉在判词和曲词中是主要人物的可能性,也就可以排除了。
有人会问:“他”这个词,不是指男性吗?不是的,在古汉语中,没有“她”这个词,即使有也不是人称代词,而“他”这个词,既指男性也指女性,而且可以是复数“他们”“她们”。《枉凝眉》里的这个“他”,就是“她俩”“她们”的意思。
钗、黛合写,既表现了二人在品德、才华的不相上下,也表现了她俩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和宝玉的难以取舍——在这场著名的三角恋里,宝玉眼里、口里、心里,可都是这两个姐姐和妹妹了!小说这样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关于《枉凝眉》里的这两个人,究竟是谁,人民文学出版的《红楼梦》说“阆苑仙葩”是指宝钗,“美玉无瑕”是指黛玉,也说得通——她两个都是女性,都可以被比作“奇花异草”,宝钗的蘅芜苑中不也全都是香草嘛。
宝钗固然是颜如玉、德如玉,黛玉这个神仙似的妹妹,可有半点不如她?更何况名字中却也有个“玉”,因此将黛玉比作“无瑕美玉”,又有何不可?这个说法,也可接受,只要不是把“美玉”看作是贾宝玉就行。
推而广之,小说里这些奇女子,特别是这十二正钗,论出身、论模样、论人品、论才华,哪一个不是金玉之人?
故尔,小说里才说:“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就是作者的本意——这石头,这假宝玉,记录、赞美、伤感的是 “薄命司”里的这一群!
读《红楼》,却不知道不知道这部以女性为中心的小说里写的是谁,特别是主角儿是谁,岂不是白读了?!
至于贾宝玉为什么最终还是成了小说或者读者眼中的主角之一,这就有些无心插柳或者明暗虚实的意思了——正像小说《金瓶梅》,也是着力塑造的是潘金莲、李瓶儿和春梅这几个女性,西门庆也跟着成了男主角一样。
都说《红楼梦》学习、借鉴了《金瓶梅》,所言不虚——虽然一个俗到了底,一个雅上了天。
说到底,《老残游记》也是如此。
成就了别人,也就成就了自己。没想到,写小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