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是曹植模仿战国时宋玉《神女赋》对楚王梦巫山神女之事而作,虚构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情节,全篇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对洛神的描绘,诸如“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气若幽兰”等,皆可见巫山神女的影子。
《洛神赋》是一篇千余字的散文,原名《感甄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所写的浪漫主义名篇,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赞誉。
曹植写《洛神赋》时三十岁,正才华横溢,文思泉涌,他虚构了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奇幻情境。全篇词彩流丽,想象丰富,描写细腻,由静态到动态,引读者为之惊艳,随之心动,随之流连,随之叹惋……
曹植精妙的文学语言,自如的行文方式,让洛神诗意地鲜活在每一位读者的心里,也引发了后世书画家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以笔墨来传诵。
东晋书法大家王献之曾用小楷书写《洛神赋》,传至宋代时,仅存有13行,北宋米芾辑刻的《宝晋斋法帖》中便有呈现。因文字刻于玉石上,被后世昵称为《玉版十三行》。
据记载,王献之所书《洛神赋》仅留存的十三行墨迹本,到元代仍然存世,而赵孟頫便是它的最后一位收藏者。
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楷书四大家之一。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与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因为王献之的小楷《洛神赋》仅剩十三行,赏之意犹未尽,赵孟頫遂以小楷抄录了《洛神赋并序》。此册为延祐六年(1319)年书,纸本,原作当为手卷,清代时被裁割重装为六开十二页,每页纵25.7cm,横10.3—13cm不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