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膑作为古代中国的著名军事家之一,他的著作对于中国后来的军事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中国军事理论的普及和发展,对于推动军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孙武与孙膑则在兵法理论上相互补充,提高了《孙子兵法》等兵法书的实用性。
孙武(公元前544年-公元前496年),又称孙子,是中国战术家、军事思想家,其作品《孙子兵法》是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孙武的军事思想、战争策略和对一系列重大战役的指导都对中国历史和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孙膑(公元前380年-公元前316年)则是春秋时期末期至战国时期初期齐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孙武辈里算是晚辈了。他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一《谋攻篇》的作者,并且还著有《武备志》、《膑耳经》等兵法典籍,对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战争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孙膑的成就
孙膑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写作《谋攻篇》。这篇文章主要集中在战略和战术方面,阐述了许多攻击和防御方法,此书中的一些建议甚至可以被用于今天的实战中。《谋攻篇》的出版对中国战争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兵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孙膑还在其著作《武备志》中阐述了兵器的分类和使用,这些内容不仅为之后的战争技术与战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在现代军事中仍然有不少参考价值。
孙武与孙膑的关系
孙膑虽然比孙武晚了近两个世纪被生下来,但是他确实是孙武的弟子。在《孙子兵法》中,有多次提到孙武和孙膑在用兵和军事战略方面的协作。两人同样擅长运用潜在的资源,预先捕捉到敌方的行动,并准确地利用了这些信息来设局打败了敌人。
不过,孙膑也和孙武在一些观点上不同意。在他的《武备志》中,孙膑强调装备的重要性,认为“穿云烽丝甲,方可枕戈待旦”(指得是士兵在战斗中穿戴武器和防护服装)。而孙武则注重智慧和军事思维,比如其提倡“留一线,去在不远处”,意思是要留下一条后路,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地盘,寻找关键位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