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是哪个朝代
问题一:龙门石窟在哪个朝代的事件之后建立 1、 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2、简介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问题二:龙门石窟是哪朝代建的?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一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龙门石窟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六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是中原北方三大石窟群之一,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 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孝明帝时期的三十五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之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 在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的就是古阳洞,它开凿于公元493年,而在中国历史上,这一年是北魏太和十七年,正是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年。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以南。窟内所供奉的主佛是佛祖释迦牟尼,南壁的大龛是释迦多宝并坐佛,在佛教中又称“二佛并坐”。南北两壁上下各有三列佛龛,每列分别为四个相互对称而又富于变化的大龛。 其中一座大龛的龛楣上雕刻着一套完整的佛传故事,表现了悉达多王子成道的过程。 古阳洞中大小列龛多达数以百计,不但佛教故事最多,龛上图案的装饰也十分精美华丽,严谨完整,丰富多彩。 石窟中的佛像都是信徒们所奉献的,每尊佛像上都记载着敬奉者的祈愿经过。从这些造像铭中可以看出,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北魏时期开凿的主要洞窟还有宾阳三洞。 宾阳中洞所供奉的是三世佛。主佛两边各有两个弟子和菩萨侍立,左边是迦叶和文殊菩萨,右边是阿难和普贤菩萨。佛和胁侍面相都清瘦略长,衣纹折叠规整而稠密,体现了北魏造像的艺术特点。 宾阳中洞顶上雕莲花宝盖和十个迎风飘拂的伎乐供养天人。洞口的内壁两侧是大型浮雕,分为《维摩变》、《佛本生故事》、《帝后礼佛图》、《十神王象》四层。龙门石窟不少洞窟中都有礼佛图,以宾阳中洞的为更佳,但是已经被盗往国外。 在北魏晚期还开凿过一些很有特点的洞窟,如莲花洞、火烧洞、皇甫公洞、魏字洞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药方洞,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大量古代的药方而得名。洞中雕刻的一些药方,还能治疗现代人所说的疑难杂症,比如治疗消渴,也就是糖尿病。这些药方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还要早。 北魏王朝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活动的终结是以宾阳中洞的停工为标志的。 随着北魏王朝的灭亡,龙门石窟的开凿趋于衰落,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唐王朝建立,唐代从开国到盛唐的一百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开窟造像的第二次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按时代先后大体自南而北,集中在龙门的西山,到了武则天时期,一部分才转移到了东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龙门唐代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大像龛等。 唐代开凿的之一个洞窟是位于龙门西山北端的潜溪寺。这时正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建立的时期。 唐代开窟造像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鼎盛。虽然石窟造像属于佛教艺术,但它跟政治紧密相连。从龙门许多唐代石刻造像中,还可以窥见武则天一步步走上女皇宝座的踪迹。 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十一月,是专为唐高宗、武则天做“功德”而开凿的功德窟,也是以唐朝宫廷内道场供奉者智运等为首的一批御......>>
问题三:龙门石窟是曾哪个朝代的都城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历史上,洛阳曾是东汉、北魏和武周等朝代的都城。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永平年间建成了号称中国佛教之一名刹的洛阳白马寺。北魏皇帝普遍崇尚佛教,而武则天对佛教更是笃信有加。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他们在洛阳大兴土木,龙门石窟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处。
问题四:洛阳龙门石窟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问题五:洛阳龙门石窟创建在那年 什么朝代 公元493年北魏年间始建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搐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
问题六:龙门石窟是哪个朝代建的 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问题七:龙门石窟经历了哪些重要年代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五级景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中期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始于公元494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北宋的四百余年间。
问题八:龙门石窟是出于什么年代呢 北魏开凿,历经数个朝代,400余年,唐朝开凿的规模大一些而已
问题九:白马寺和龙门石窟分别始建于哪个朝代 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之一座寺院。
安徽桐城市白马寺约建于唐朝末年。
青海省互助县白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又名金刚崖寺。
江西省抚州白马寺始建于北宋初年。
问题十:三大石窟分别是哪个朝代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唐代,后经历代修建而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敦煌莫高窟于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龙门石窟在哪里?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具体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的龙门山和香山上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更大的石雕艺术宝库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雕艺术的更高峰”,居中国大石窟之首
现在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旅游景点
龙门是大禹治水时挖的,鱼跃龙门的传说也发生在这里
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代,终于清末
历经10多个朝代,已建成1400多年,是世界上最长的洞穴
建成时使用了大量的彩画,但今天很多已经褪色
覆盖在沂水东西两山的悬崖峭壁中,南北长1公里
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后与麦积山石窟并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先后在天竺、新罗、吐火罗、郭康等国修建,发现了欧洲图案、古希腊石柱等,堪称世界上国际水平更高的石窟
龙门石窟有2860多处碑刻,被称为古代碑林
代表作:《龙门二十篇》、《双壁龙门》(褚遂良《义阙佛龛碑》、宋真宗《龙门碑》)
这是中国书法的杰作
龙门石窟在哪里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更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更高峰”,其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朝代,断续营造长达500余年之久。我国三大石窟有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里夏季炎热多雨,温度较高,更高温度可达40℃。如果前去游玩的朋友,应做好防晒、防雨措施。在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风景宜人是形容不来的。
龙门石窟简介
龙门石窟分为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从西山石窟开始,到白园结束,同一个景点内逛多久无所谓,但是出了这个景点就不能再进,凭门票一个景点只能进一次。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内有潜溪寺、宾阳中洞、宾阳南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摩崖三佛龛、禹王池、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看经寺、千手千眼观音像龛、西方净土变龛、二莲花洞、四雁洞、香山寺、白园、青谷、乐天堂、诗廊、 *** 书法廊、墓体区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简介
龙门石窟,一个佛教洞窟复杂位于城南13公里处洛阳在中国的河南省,形成了一些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最显著和精致的表示。这些石窟始建于公元 493 年,历时大约五个世纪,连同里面雕刻的雕像和铭文,为了解北魏晚期和唐朝的政治、文化和艺术环境提供了一个窗口期间。溶洞被雕刻在龙门山和象山陡峭的石灰岩峭壁上,相望一公里,形成了伊河流经的山谷。该遗址外观为天然门,历史上称为伊阙或“伊河门”。在皇帝杨的的隋朝建立一个帝国的宫殿在洛阳在其南大门7世纪CE对准现场的悬崖开始,名龙门或“龙门”投入使用(龙担任的皇帝权力的象征)。
布局
现场的崖壁上共刻有石窟、壁龛2300余座,佛像10万尊,大小从几厘米到17米多不等,碑刻2800多处,是中国更大的此类建筑群。大多数洞穴雕刻在伊河西侧的龙门山上。那里的石窟和壁龛的密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在远处观看时,它们使悬崖表面呈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蜂窝状外观。西侧的石窟用于祭祀 *** 者,而东侧的象山石窟则是各派僧人的聚集地。
现场的悬崖峭壁上雕刻了2300个石窟和壁龛,10万尊佛像和2800多个铭文。
社会的反思
在偏远的山坡上雕刻石窟作为佛教寺庙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做法c。公元前 3 世纪。佛教随着石窟雕刻的实践,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影响了公元5世纪中叶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附近云冈佛教石窟的形成. 公元493年,云冈石窟的雕刻功臣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转而在龙门开凿石窟。
古阳洞最古老的石窟中,许多塑像都是跟随孝文帝到洛阳的皇室成员发誓要建造的。洞内有1000多个壁龛和800多块铭文,是龙门最丰富的洞窟之一,反映了北魏晚期的雕刻和文字风格。中央释迦牟尼佛像两尊菩萨(修道者),面色阴沉,身形纤细,与早年云冈的宽肩造型形成鲜明对比。固阳洞内附在雕像上的铭文包括被指定为北魏书法典型形式的 20 个铭文中的 19 个,对于确定每件作品的起源至关重要。
北魏灭亡后(公元 535 年),石窟雕刻放缓,直到唐朝(公元 618 年)的形成——这是一个以重要文化成就为标志的稳定繁荣时期的开始。在此期间,北魏的苦行风格让位于写实、戏剧和错综复杂的风格,龙门60%左右的石窟都是这种风格形成的。其中更大最壮观的当属奉贤寺洞。雕刻在后壁的中央洞内一尊巨大的毗卢遮那佛像,因其静逸优雅,微微笑,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毗卢遮那像的两侧是一组弟子和菩萨,还有一组雕刻在侧壁上的天王和守护者,形成一个半圆形。鉴于每座雕像都有明显不同但同样富有表现力的个性,站在群体的中心,面对佛陀,是一种真正令人敬畏的体验。该石窟于公元 675 年完工,是由高宗皇帝和武则天皇后(中国之一个在位的皇后)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而捐赠的。
通过为那些有足够财力的人提供供奉佛像的能力,以将功德传给指定的受益人,通常是皇帝或父母,龙门的雕像艺术最终达到了精神目的。这些人物的赞助人代表了广泛的社会阶层——皇室、宫廷官员、军事将领、僧侣、修女、工匠、外行——其中许多人在捐赠时附有铭文,描述了他们 *** 委托的动机和 *** 。通过选择图像的主题和风格,并通过铭文传达他们的故事,古代捐赠者留下了一个千年前该地区社会的生动写照。
著名的洞穴
除了固阳洞和奉贤寺洞外,还有几处特别值得一提。北魏迁都洛阳后不久雕刻的宾阳三窟(北、中、南),是玄武帝为纪念其父孝文帝、母文昭皇后而赠的。与固阳洞中的人物不同,宾阳洞中的人物是早期的北魏风格,与云冈石窟中的人物风格更接近。药房洞的工作始于北魏和唐朝之间的时期,包括雕刻 140 份唐代医方——从霍乱到癔病的实用疗法。这些疗法在公元 10 世纪传播到 *** ,揭示了医学科学 到了唐朝才有所进步。
万佛洞是在奉贤寺建成后不久完成的,是为纪念高宗皇帝和武则天皇后而建造的,据称有 15,000 尊小型坐佛像,雕刻在覆盖数壁的小壁龛的巨大网格中。洞穴的主要赞助人包括一位女性宫廷官员和一位宫廷小教堂修女。东侧更大的石窟——观景寺洞,与许多其他大型石窟不同,没有成群的大型佛像雕刻。取而代之的是一排真人大小的罗汉(那些在通往觉悟的道路上走得很远的人)围绕着洞穴的周边延伸,每个罗汉都有独特的表情,以其他唐朝发现的令人回味和高度详细的风格雕刻时代石窟。
保存
人们只能想象唐代龙门石窟的辉煌,成千上万的新近完成的雕刻被涂上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不幸的是,一些自然和人类的力量已经削弱了,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被摧毁,原始艺术家的意图。造成损坏的自然原因包括酸雨腐蚀、风暴露造成的磨损以及石灰石的自然裂缝,植物生长和渗水加剧了这种裂缝。
尽管有证据表明雕像的破坏在公元 13 世纪已经开始发生,但在公元 20 世纪初发生了大规模的抢劫。抢劫者将较大人物或整个较小人物的头和手交给北京和西安的艺术品经销商,后者又将它们卖给外国艺术品收藏家和博物馆。该遗址的修复工作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开始,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公元 1971 年奉贤寺洞的整修工作。为了防止倒塌和水灾,雕像被加固,恢复了原有的排水渠道,在石窟上方建造了屋顶,并为雕像添加了防水材料。2000 年,该遗址被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如同历代朝圣者到龙门拜佛或供奉佛像一样,这些石窟让现代游客有机会更接近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并站在惊叹于人类的能力和决心。
洛阳龙门石窟介绍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门票价格90元,开放时间07:30~18:30。
数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的特点
特点:龙门因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此处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更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0.02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
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脸部 *** ,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组雕像,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幅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更高成就。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有哪些景点
龙门石窟有哪些景点? 龙门石窟景点有:奉先寺、潜溪寺、宾阳洞、万佛洞、莲花洞等。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更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更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
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之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
宾阳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