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几点到几点?
三更半夜的三更是23点至凌晨1点。
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另外古人还将夜里的时间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扩展资料:
1、一更夜从黄昏始(19—21点)
一更在戌时,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
2、二更定昏人不静(21—23点)
二更在亥时,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半夜三更什么时候
三更指的就是子时,子时是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
按道家学说。由于古代每个夜晚分为五更天,一更便是戌时,亥时为二更,子时就是三更,直到寅时五更结束。子时对应的是晚间11点到凌晨1点,属于一夜中的一半,所以古人便将子时称为“半夜三更”。
古代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因为古人休息较早,所以半夜时都熟睡了,那时的半夜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深夜了。
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 或 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古代晚上的时间为什么叫做“更”
其实是因为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夜晚时间还称为“鼓”。
所谓“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因为我国古代计算时间,并不像现在用时分秒,将全天共分为12个时辰。为方便计算,每个夜晚共有5个更次。
晚上8:00放到古代便是戌时,到了戌时,更夫开始正式工作,敲一遍锣,两下梆子。晚上10:00便是亥时,更夫敲两遍锣,两下梆子。到了午夜子时,便是三更天。直到丑时、寅时又分为四更、五更,敲完五更后,更夫收工回家。
除了夏季,春秋冬三个季节,每天凌晨5:00~6:00还会敲一次梆子。因为这三个季节日出时间,相比较于夏季有所延长,更夫还得额外“加班”一个小时。
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
1、子时:作为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于零点换日。对照:北京时间23时~01时。
2、丑时:作为第二个时辰。丑时被称作鸡鸣。对照:北京时间01时~03时。
3、寅时:作为第三个时辰。据说,寅时是老虎最威猛的时刻。对照:北京时间03时~05时。
4、卯时:作为第四个时辰,破晓时刻,此时的太阳才微微露脸呢。对照:北京时间05时~07时。
5、辰时:作为第五个时辰,又名食时,孩子们吃早餐的时间到了!对照:北京时间07时~09时。
6、巳时:作为第六个时辰,快到中午时分,蛇会常常躲避在草丛中。对照:北京时间09 时~11时。
7、午时:作为第七个时辰,顾名思义也被称作中午。对照:北京时间11时~13时。
8、未时:作为第八个时辰,午后,可以小憩一会儿。对照:北京时间13时~15时。
9、申时:作为第九个时辰,也被称作夕时,猴子会在此时不停叫唤。对照:北京时间15时~17时。
10、酉时:作为第十个时辰,太阳悄然落山了。对照:北京时间17时~19时。
11、戌时:作为第十一个时辰,因为天还没有黑,万物处于朦胧中,所以被称作黄昏。对照:北京时间19时~21时。
12、亥时:作为第十二个时辰,夜深人静,所有人都静静地睡去。对照:北京时间21时~23时。
更在古代代表时间,是个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代表两个小时。
更字有两种读音:(一、gèng)①又。例: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②复,还。例:而西人更有油画。③再。例:劝君更尽一杯酒。④更加。例:今日拒之,事更不顺。⑤另外。例:愿足下更虑之。(二、gēng)①轮流更替,交替。例:使将士更休。②更换,换。例:使史更敞衣。③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二小时。例:夜夜达五更。④经过。例:更二万年三万年而革亦可也。⑤更改。例:改了姓,更了名。
在历史上“半夜三更”指的是什么,这个词是怎么流传的?
现在很多人把三更半夜才睡觉的人称之为“夜猫子”,但你知道“三更半夜”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有什么说法吗?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
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词却是源于两个人,一个是“陈三更”,陈象舆,一个是“董半夜”,董俨。
他俩都是宋太宗时的大名人。
《宋史·赵昌言传》:
“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这里是说,宋太宗时期,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赵昌言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离,常常相聚在赵昌言的家里谈至深夜,还不忍散去。
当时人们就戏称陈象舆为“陈三更”、董俨为“董半夜”。
古人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
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
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
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红楼梦》在大观园里过元宵节那一章中说:
“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这就是“更”、“鼓”用得最为明显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
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
所以贾母这时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贾府的元宵节闹到“四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
“三更半夜”能成为人们的一个常用俗语,还不得不提宋朝的夜生活。
宋朝的夜生活对比前朝各代而言,是相当自由和开放。
夜市闹到“三更半夜”在唐朝是根本行不通。因为在唐朝,城市生活是实行宵禁的。
唐朝的《宫卫令》规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
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律令,要笞打二十下。
到宋朝初年,这些律令就全部废止了,宵禁也被完全解除,宋人可以通宵达旦地过自己喜欢的夜生活了。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这些都为“三更半夜”一词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还有,我们现在把时间说成是“几点钟”的“点”,也是来源于古代的“更”。为了把时间分得更细些,古人又把一更分为五个“点”,一“点”约等于现在的24分钟。
当然,这个“点”不是“小”的意思,这里的“点”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形状就像小铜钟,中间凸起,两边有孔,更夫用绳子穿到孔里把“点”系在手上,报时的时候用手打“点”就可以了,时间久了,“点”也就成了一种计时单位。
现在说“打点”一词也是来自这里。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汉语成语的产生,都有其自己的历史背景。没有宋代经济的繁荣,没有宋代夜生活的开放,也就没有“三更半夜”的今天。
半夜三更的意思
半夜三更的意思:三更: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是午夜十二时左右。
【拼音】[ bàn yè sān gēng ]
【解释】三更: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是午夜十二时左右。泛指深夜。也作“三更半夜”。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一回:你若忘了时,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我不给你老人家开门。
【近义词】三更半夜、夜深人静、深更半夜
【反义词】 *** 、日上三竿、大天白日、红日三竿
半夜三更造句
1、半夜三更的,你出去干什么。
2、当我到达那里是已是半夜三更。
3、都半夜三更了,你还要上哪儿去?
4、古人读书经常到半夜三更还不睡。
5、他们说他过去经常在半夜三更外出。
6、现在已是半夜三更,你们别吵好不好。
7、半夜三更的你溜进别人家院子里想干什么?
8、周扒皮半夜三更学鸡叫,被长工们发现后打了一顿。
半夜三更
半夜三更: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垂涎三尺: 涎:口水。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红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火冒三丈: 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几次三番: 番:次。一次又一次。形容次数之多。
狡兔三窟: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 *** 多。
两面三刀: 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屡次三番: 许多次。形容反复多次。
绕梁三日: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一唱三叹: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一日三秋: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一问三不知: 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勇冠三军: 冠:位居之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之一。
约法三章: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再衰三竭: 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白璧三献: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八难三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避军三舍: 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避君三舍: 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鼎分三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半夜三更的三更是几点?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第二天凌晨一时。也就是23:00—次日01:00
重点词汇:半夜三更
[成语解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典故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译文:深夜时分,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叫乱喊。
[近义词]深更半夜、三更半夜
[反义词] *** 、大天白日
[常用程度]常用
[感 *** 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泛指深夜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深更半夜
[成语解释]指深夜。
[典故出处]当代·巴金《秋》:“这样吵下去有什么意思?深更半夜,还闹得四邻不安的。”
[近义词]三更半夜
[反义词] ***
[常用程度]常用
[感 *** 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深夜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半夜三更是几点
1、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古代的时间为12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而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有四十刻,首尾共有五个节点,统称为五更。
2、从很早开始就有三更半夜这样的成语,这里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是古代表示时间的名词,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之间的这段时间,除了三更之外,还有一更、二更、四更等等。
3、古代的时间并不是现在的24小时计时法,而是12个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时辰则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