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

2023-06-02 18:20:11 旅游攻略 投稿:九月朦胧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创作背景

《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

黄公望,字子久,生于1269年,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黄公望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中年时为一名书吏,被人诬陷入狱。出狱后,黄公望深感官场风险,不再做官,而是放浪形骸,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

历史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仍沿袭原名,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1日,分藏在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这是中国十大山水名画《富春山居图》分离几十年后首次完整呈现,此次展出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划归苍南县)黄氏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

主要成就

黄公望学识渊博,工书法,通音律,能诗文,钟嗣成说他:“公之学问,不在人下,天下之事,无所不知,薄技小艺亦不弃。”50岁才开始学绘画,曾得到赵孟的指教,陶宗仪说他“画山水宗董、巨”。

黄公望自称为“松雪斋中小学生”,重视写生,常在风景名胜地随笔摹写,其水墨山水尤为出色,创立了浅,代表作为《富春山居图》,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其著作有《山水诀》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理论著作。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黄公望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此画流传于世的有两卷,即《无用师卷》和《子明隐君卷》。

《富春山居图》其他情况简介。

《富春山居图》全篇画作笔墨最少,没有皴染,只有山,只有水,还原了自然的本真,构图上跨越第五部分,一片水沙,一段最长的留白,如同一年四季,时间流逝,岁月匆匆。画中点点枯苔小树土坡,河岸边的小桥连接着第五部分,而《富春山居图》这六个部分也像极了春夏秋冬,从前三部分的繁华葱荣、大气磅礴,到第四部分如同时间中的秋冬,静观万物,繁华落尽,肃静苍茫。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黄公望。

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元代画家。自称浙东平阳人。

黄公望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富春山居图》鉴赏

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几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张士诚在打天下,朱元璋也在打天下,元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作者八十几岁,行于富春江上的时候,也觉得朝代的兴亡,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也就有画中的渔、樵、读书人的形象,隐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纵33厘米,横636.9厘米。作为山水画史中最负盛名的经典作品之一,作者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场面壮观,视野开阔,富春山脉此起彼落,连绵蜿蜒,显现着交响乐一般的节奏感,使观者大有应接不暇之感。

作者自79岁始作此画,“而三、四载未得完备”,为充实画中内容,他常常云游在外,袖携纸笔,凡遇景物,即为摹写,终于“经营七年而成”。纵观此图画法:先将整个画面的构图,从淡墨勾出大体轮廓,然后逐一补填、充实,先着淡墨,渐次加重,直至满意为止。

特色

在章法布局上,作者将五代、北宋的全景式宏敞结构注入旷远不羁的情调,又吸收了南宋小景构图主次分明的优点,绘出“尺幅绢纸,淡山无尽”,及洗荡清空的飘逸神采。

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写意技巧,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本画有真伪两卷,皆不全,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真本已裂为长短两段,短者为卷首,藏浙江省博物馆,定名《剩山图》,伪本称“子明卷”,缺卷尾一段。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