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为大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无后为大

2023-05-27 18:13:22 旅游攻略 投稿:软馨吖

无后为大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无后为大”的正确解释是:没有对长辈尽到后代的责任。孟子的原意,并不是说不生孩子就是不孝,最不孝的其实是没有对长辈尽到后代的责任。

出处:《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意思:不孝顺的事有三种,其中以不能尽到后辈的责任最为严重的。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担心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没有禀告如同禀告过了一样。

“无后为大”的误传

后汉代赵岐在《十三经注》中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将“无后为大”曲解成为: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并且将其列为第三种不孝。而后人误以为这是孟子说的话,实质上是汉代人赵歧的个人理解,而孟子为赵歧无端地背上了黑锅。

正因为这种误传,而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曲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更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为了孝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无后为大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无后为大,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hòu wéi dà,意思是没有循守后辈之责,是更大的不孝。

成语解释

没有循守后辈之责,是更大的不孝。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白话释义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种,没有后人是更大的不孝。”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舜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他的王位是尧禅让给他的,因此也让舜称帝于天下。舜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奠定了我们的华夏文明。

在《孟子》里面有记载:“舜不告而娶。 ”小时候的舜遭到了父亲和后母的不待见,但是他仍然十分的孝敬自己的父母。

后来的舜名声渐渐的扩大,很多人对于他的德行也非常的信服,尧帝知道后,认为舜帝可以担任自己的接班人,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结果舜领着妻子回到家之后,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这也是《孟子》里面为什么说“无后”的历史典故。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确解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正确解释是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更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译文: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舜在没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就娶了自己的妻子,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就是无后的解释,君子还是应该事先通知父母才对。

释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直译为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造句

1、对老一辈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2、中国有句谚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能说明问题。

3、历史上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不孝的行为很多,但是没有孩子,没有人继承地位、姓氏,这是最严重的事项。

4、为了繁衍后代,我必须在合适的年纪结婚生子,不想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5、按照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海瑞抱恨终天的憾事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原文出处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注意:这里的“后”的繁体字写法是“後”,在古代这是两个语义根本不同的字。

译文: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有三种,其中以不能尽到后辈的责任最为严重的。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担心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没有禀告如同禀告过了一样。」

扩展资料

观点争议

观点一:“无后”是“不尽后辈的本分”

把“无后”解释为“不尽后辈的本分”,最早的说法大概出自李守力在2007年1月21号发表的博文:李守力《孟子》新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博文写:【我们分析原文不难发现,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了解到的含义。我认为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取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后辈的本分。

但君子认为舜做到了禀告的本分(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和敌意,所以不便禀告。况且尧作为帝王是天下人民的父母,完全可以代替舜的父母)。”】

此后几年,李守力这种看法被有的报纸的小文章转述,但没提到观点的来源。再后来,江苏卫视著名节目“非诚勿扰”知名主持人孟非也转述(也没提及观点的来源),导致网上议论。

观点二:“无後”通假于无后,是目无尊长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天津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伦理学更高刊物《道德与文明》2020年第5期发表了刘霖映的论文《“不孝有三,无後为大”之“後”当释为尊者》 。内容摘要:【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带有事例式定义,“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即,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无後”的做法。

东汉以来学者们释“後”为“子”或“後人”,并对舜例的“无後”增加否定词“惧”,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这破坏了原文和孟子的解释,颠覆了儒家三孝观的取向,曾子和孟子都视三级孝序的首位为对家长的尊敬问题。

其实,周代“後”和“后”可通假,周朝礼制里“後子”在诸子里地位独尊,一般是嫡长子;夏商国王称后,而周朝礼制称王为天子,尊称其妃为后,这会导致避讳。古“后”字是司之反写,基本语义是主、君,扩指尊者,它和君字都象形着发号施令,《尔雅》训曰“后者君也”,《说文解字》释曰“君者尊也”。

孟子之“无”有时指目无,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因此,“无後”应该通假于“无后”,指无主(无君,无尊),即目无尊长,在家事语境中是目无家主(家君,家尊)。这种训义可联系三孝观而圆通地解释舜例及“为大”,并旁通《诗经》和《孟子》它处所谈的相关话题。】

刘霖映论文对各种旧说法进行了清理,之一部分末尾对“无后”释为“不尽后人的义务”的说法提出过简单而明确的否定:【有的 *** 文章说“无后”是“不尽后人的义务”,可是不孝就是不尽后人的义务,“为大”在逻辑上无解。】

论文第五部分提出了不孝章的全文新译是:【孟子说:不孝有三级,目无尊长居首。舜不禀告家长就娶妻,(在礼节上或行为现象上)是目无尊长。(但是,了解舜的一贯孝性及其家庭关系当时形势高度恶劣的)君子认为(舜在特殊情况下不告而娶)犹如(人们在正常情况下)禀告(而娶一样合适)。】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但其中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更大。意思并不是指没有生育后代是更大的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典出处是《孟子·离娄 上》。上下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整句话的意思:中华民族的领导者先贤舜,在娶妻的时候,没有事先向父母进行汇报。这一做法被视为是没有做到一个后辈应有的本分。

但实际上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再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所以舜虽然没有预先禀告自己父母,但在有德行的君子眼中,舜的做法还是和向父母事先禀告了是一样的。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存在着误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鼓励和规劝后辈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无后为大的正确解释

“无后为大”是汉语成语,拼音是wúhòuwéidà,意思是没有后代是更大的不孝,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最早的《孟子》注释文献,它解释:“于礼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继承祖祀的子在古代社会指男子,就是“子女”并称里的子。后世长期继承他的说法。后解释为子,是解释为某个类型的后人,所谓传宗接代。

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无后为大读音:wú hòu wéi dà

词语释义:

旧时认为没有子孙后代是最为不孝的事。

详细:

不孝:

1.不孝敬父母。

2.父母死,子于丧中自称不肖子。清初士大夫改称不孝。亦用作往来书信中的自称。

认为:

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子孙后代: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扩展:

无一不知(wú yī bù zhī)

词语释义:

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样样明细

详细:

丰富:

①(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物产丰富ㄧ丰富多彩 ㄧ丰富的知识。

②使丰富: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ㄧ通过实践,丰富工作经验。

标签: # 为大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