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二将是什么人
哼哈二将,中国民间对佛寺山门前二金刚的俗称。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佛教中守护庙门的两个神,形象威武凶恶,《封神演义》中把它们描写成两个有法术的督粮官,一个鼻子里哼出白气,一个口中哈出黄气。用来比喻有权势者手下得力而盛气凌人的人(如果碰巧是两个),也比喻狼狈为奸的两个人。
哼哈二将是什么意思
原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一方面用以比喻权势者手下,狼狈为奸、仗势欺人的两个人。另一方面比喻行为迥异却能相互配合的一对伙伴。
拓展资料:
哼哈二将起源:
哼哈二将,源自于中国民间对佛寺山门前二金刚的俗称。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护法神所创作、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进入大山门,面对大雄宝殿,在山门内的两边可以看到两尊大菩萨,它们就是佛教里最著名的哼哈二将,这两位大将,他们睁眼鼓鼻,上身 *** ,体魄健壮,手持武器,为大力士与大武士模样。其神态威严,怒视凡间。 提起哼哈二将,他们的来历是这样的:他们两位原来都是佛国里的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是一种十分坚固而又锋利的古代作战武器),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
“哼哈二将”是什么意思?
是指佛寺山门前二金刚。
哼哈二将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护法神所创作、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是一种十分坚固而又锋利的古代作战武器),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
千里眼和顺风耳:
千里眼与顺风耳,宋太平兴国七年(九八二年)湄洲岛西北方的桃花山有二位妖怪出没,近居民惊恐万分,这二名妖怪面貌凶恶目如铜铃,齿像短剑,身材高大,声如巨钟,来去飘风,去似闪电,就是后来妈祖娘娘,面前的将军。
千里眼、顺风耳原为西北方金精、水精。金精具有火眼,能见千里之外的事物;水精则听力灵敏,能听见千里外的声音,二位精怪经常出没西北为害民众,后来经妈祖出面收服二人,乃成为妈祖部将。
哼哈二将比喻什么?
“哼哈二将”比喻人意思是权势者手下,狼狈为奸、仗势欺人的两个人,行为迥异而能配合默契的一对伙伴。
哼哈二将是中国民间对佛寺山门前二金刚的俗称。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护法神所创作、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哼将,郑伦,是度厄真人的弟子,他拜度厄真人为师。由于郑伦虔诚拜师,认真学法,因此深得度厄真人的钟爱,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种法术,这就是“窍中二气”。他在“警卫”中如遇盗贼,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道白光,可吸敌人魂魄,所以,任何敌人在他面前都会失败。
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若木鸡,举手就擒,置敌人于死地。陈奇也是商纣王的部将,曾受异人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
哼哈二将的历史渊源
哼哈二将原来都是佛国里的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国话讲:哼哈二将就是把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两位把门将军。左侧哼将,右侧哈将。
如果去佛寺可以在山门的两边看到两个大菩萨,这两个人怒目圆睁,体魄健壮,上半身 *** ,手中拿着武器,可以说一见到这两个凶神恶煞的大将就使得那些有坏念头的人心惊胆战,他们是守卫佛国的夜叉神,是佛寺看守山门的两员警卫大神。
佛寺的两位门神面貌雄伟,满脸忿怒,上半身 *** ,手中拿着金刚杵,两脚张开。右边的大力士怒颜张口,是发出“哈”音的“哈将”,左边的则忿颜闭唇,是发出“哼”声的“哼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哼哈二将 (《封神演义》中的人物组合)
哼哈二将什么寓意
哼哈二将比喻行为迥异而能配合默契的一对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