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手表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家长和老师都在寻找适合学生用的能对孩子起到监护作用的产品,GPS定位儿童手表手机能对孩子起到监护作用。
儿童问题在全球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每年针对儿童的安全问题国家都会制定一些相应举措,但仍旧不能够避免儿童走丢等问题的发生。伴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儿童智能手表也在市场大潮中崛起。
2017 年下半年,德国联邦网络局宣布禁止销售儿童智能手表。
技术标准
2017 年 3 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儿童智能手表比较试验的基础上,联合多家单位牵头制定国内首个儿童智能手表标准《深圳市儿童智能手表技术标准文件》。2017 年 11 月 1 日,该标准意见征求会在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进行,共有 25 家单位的 40 多位专家及儿童智能手表的生产厂家出席。
《深圳市儿童智能手表技术标准文件》填补国内空白。例如,材料安全方面,该标准就包括了镍释放量、邻苯二甲酸酯(DBP,BBP,DEHP,DNOP,DINP, DIDP)、多环芳烃 PAHs、特定可迁移元素、皮肤过敏和刺激、偶氮染料和偶氮、游离甲醛等 7 项指标。测试标准还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多以欧盟先进标准为主。例如,辐射危害测试采用了欧盟标准 EN 62209-2,相比国标测试,欧盟这一标准更适合儿童智能手表的测试,更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另外,标准还设置了防水指标,要求达到国标 GB/T4208 IPX5 的水平,这样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洗手、下雨天等特殊情况下手表的正常使用。
《深圳市儿童智能手表技术标准文件》是第一个由消费者组织牵头制定的地方标准,非常契合当下的消费需求的。来自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小天才、华为、360、小米、阿巴町、读书郎、搜狗、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等 25 家单位参加了此次意见征求会。
相关事件
续航时间
分析儿童智能手表的电池,基本上都是采用锂电池技术,而现阶段在锂电池领域尚没有太大的技术突破,电池续航时间延长意味着体积增大,而作为智能手表,体积已经限定得非常有限,所以电池续航时间就成为了它的一个瓶颈,谁能在有限的体积下带来更长的续航时间,谁就能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安全隐患
近 2015 年来,儿童走失、被拐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我国打拐风暴也从未间断过,虽然打拐效果显著,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仍然时有发生,赵薇、黄渤、佟大为、张译、郝蕾等主演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在影院热播,引发了打拐话题的热议,10 月 31 日,江西上饶市弋阳县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致 2 名幼童死亡、1 名幼童重伤,这一让人震惊的消息让儿童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随着可穿戴市场的兴起,关于儿童的智能穿戴市场也自然成为了各大厂商竞争的对象,淘宝、京东等网站上面的儿童穿戴产品价格从便宜的两三百元到贵的六七百元不等,但产品仍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一家淘宝店里,某品牌的“远情”智能手表 20 天就卖了 800 多个。但是智能手表的作用真的有这么大吗?一个幼小的生命就靠一款智能穿戴产品就能安全吗?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给孩子的智能手表设定一个范围,让孩子跑出家长的视野之外,虽然家长很快就收到了预警信息,但显示的孩子定位和最终找到的位置相差了 1 公里多,但从这一点来说,可穿戴的 GPS 定位功能就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其次是电池,众所周知,前市面上不管什么样的可穿戴产品,电池的低功耗续航问题一直是智能产品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没有哪一家公司真正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佩戴智能安全手表并非上上之策,儿童思维开放,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一旦戴着智能手表进学校上课,很容易分散孩子的学注意力,甚至会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相信这也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给孩子的造成了另外一种“安全隐患”。
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沈一兵也说过:“一孩子比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可能会把这样的手表当成玩具,一旦真正发生危险,求救效果会打折扣。另外,高科技的东西也可能会失灵,功能不完善,甚至在使用时按错键弄巧成拙。”
“首先父母自己要具备应有的防范能力,学会处理危急事情的必要手段,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渗透安全教育,提醒孩子遇到陌生人或走丢后应该如何处理,学会一些自救办法,这才是最重要的。”沈教授说。
儿童被拐、走失事件频发,家长们为孩子配备这样的智能手表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能盲目地保护,要想做到让孩子真正的“安全”,笔者觉得还是要依靠教育为主,从小让孩子学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遇到危险如何应对等!教育孩子加强防范意识,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才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