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因为飞蛾在晚上飞行的时候,只能根据月光来辨别方向,只要飞蛾与月亮保持着固定的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然而一旦有了灯光的干扰,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灯光距离飞蛾很近,所以飞蛾本能的会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灯光不停地打转,若是遇到蜡烛,那飞蛾便会扑火了。
飞蛾扑火,意思是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为什么飞蛾扑火会被烧伤甚至烧死,还是一如既往地重复这一行为?
蛾的历史要比人类久远得多,它们的趋光性不会是因为人类的灯火而出现的。在人类诞生之前,夜晚最明亮的光源只有月亮。也许飞蛾的趋光性与月亮有关?
最早这么想的是德国昆虫学家冯·布登布洛克,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提出假说称,蛾在夜间飞行时,很可能利用月亮作为导航工具。
由于月亮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在蛾飞行时,月亮和它的相对距离没有变化,在空中的位置看上去是不动的。
因此蛾可以利用月亮进行定位,例如在飞行时让月亮始终位于右前方45度的位置,就可以让自己的飞行轨迹保持一条直线。
对蛾来说,月亮就等于夜晚里最强的光。如果它们见到某盏灯比月亮还亮,就会把它当成月亮用来定位。但是灯与蛾离得很近,在蛾飞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地发生变化。
蛾试图让灯的方位保持不变(例如让灯始终位于右前方45度的位置),其结果就不再是沿直线飞行,而是一条围绕着灯的螺线,盘旋而来,逐渐接近光源,最后“砰”地撞上灯,或“哧”地被火烧着。
所以,飞蛾扑火是因为它们在夜晚的视觉器官比较强,后来因为人造光源的出现,让它们在夜晚的飞行出现了混乱,很多有趋光性的昆虫也是这样。
飞蛾扑火并非是自杀行为。飞蛾在扑火的过程中不是笔直地撞向光源,而是螺旋式靠近,本意是绕过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