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行业最难逃35岁危机?

2023-07-30 03:29:00 生活常识 投稿:可凡儿

前两周播出的《明星大侦探—MGQ时尚风云》中,节目组设计了一个与中年危机相关的案件:

撒贝宁在这期节目中饰演一位40岁“上有老,下有狗”的杂志社时装编辑,虽然月入12w,但是每个月刨去房贷、车贷、儿子补习班费用、父母医疗保健费用以及各种家庭开支后,只能剩下1块钱。被主编无理辞退后,他由于年龄过大而迟迟找不到新工作,在家庭经济重担的支配下,对老板心生杀机……

节目中的设定确实有些夸张,但剧本却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情绪。2019年“太南了”的一系列感叹中,充满了中年职场人的辛酸与苦涩。

微博上#35岁以上职场人去了哪儿#、#35岁定律#等话题屡屡冲上热搜,随便就能收获近亿的阅读量,知乎、朋友圈、头条……到处充斥着怎么应对35岁危机的回答和文章,“35岁危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公认的专有名词。

哪个行业最难逃35岁危机?

(图片说明:百度百科收录的“35岁危机”词条)

这让还未到35岁的作者,内心多少有些焦虑:35岁的职场人就业真有这么难吗?他们都面临着怎样的中年危机?难道除了卖保险,真的就无处可去了吗?

DT财经联合智联招聘共同做了个小研究,通过招聘方与应聘者的数据,来看看35岁职场人真实的生存情况。

1.35岁真的很难吗?

首先,我们想知道,35岁真的面临一个更残酷的世界吗?

从人口结构的大盘面粗略判断,当代中年所面临的竞争,其实并不如他们的前辈或后辈那样激烈。

根据2010年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到2019年我国34-43岁的中年人口数量为1.98亿,而44-53岁人口数量为2.42亿,24-33岁人口数量为2.27亿。

也就是说,不管是曾经的,还是未来的中年人,都比现在叫嚷着中年危机的劳动力数量旺盛不少,而他们所面临的,可并不是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哪个行业最难逃35岁危机?

(2019各年龄段人口结构)

既然如此,为什么35岁危机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呢?

招聘方对岗位需求的描述,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职场的变幻风向。

从招聘需求来看,2019年第三季度所有的招聘岗位中,只有5%明确要求求职者的年龄低于35岁。

这个看起来并不高的比例,可能并不能完全说明市场的真实需求情况,毕竟从大家的日常吐槽和我们的小范围调研来看,许多公司对年龄的苛刻要求很多时候秉持着只干不说的原则,并不会明晃晃地写在岗位简介里。

但我们注意到一个变化趋势,明确要求求职者35岁以下的岗位比例,与两年前相比上涨了2个百分点,涨幅其实挺大的(60%)。这事实上表明,35岁职场人面临的境遇,确实是比两年前更难了些。

哪个行业最难逃35岁危机?

以这5%要求35岁以下的招聘职位作为研究样本,我们大致研究了下不同地方对中年职场人的友好度。

在各类企业中,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最高的是国企,而民营公司在岗位要求中对35岁的求职者其实相对温和。

而从公司规模来看,规模越大的公司,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就越高。10000人以上的超大公司在2017年就已超过6%;500-999人肩部大公司在两年前的比例还仅有2.1%,但两年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至6%。

2.哪些行业更看重35岁的年龄线?

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越来越高,其实与就业大环境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有关。

Linda在一家大数据创业公司做HR,她告诉作者:“这两年在招人的时候确实会优先选择35岁以下,甚至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尤其是18年的裁员潮过后,大家其实都不好过。一般达到35岁的职场人在公司都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而我们大数据属于新兴行业,公司的业务变化很快,在探索阶段并不需要那么多指挥官,我们更需要富有创造力、行动力强听指挥的战士。”

Linda的话意味着,是否能在35岁前找到一家托付终身的企业至关重要。

可是,在35岁就找到能够让自己奋斗一生的公司,就和20岁就找到长相厮守的老伴一样不靠谱。这时候,选对行业很关键。

作者整理了2019年招聘需求中要求35岁以下职位比例最高和最低的行业。

我们发现,在众多行业中,银行、外包服务、中介服务、保险和通信行业对年龄的限制最大。也就是说,这些行业中有相对更多的岗位只需要年轻力壮的劳动力。

哪个行业最难逃35岁危机?

但也有计算机行业、检验检测、IT服务、学术科研和教育培训等行业,在招聘需求中对35岁以上的职场人相对比较宽容。

如果看一下这些行业给大家的固有印象,我们可以认为,在招聘中更看重35岁年龄线的行业,多属于大家印象中的传统行业;而在要求35岁以下职位比例最低的队伍中,新兴行业的比例会更高些。

从岗位来看,商超、保健、银行、房地产、社区等技术门槛较低的基础类岗位,在招聘中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最高。

总结下来就是,工作内容更简单或对知识性技能要求更低的岗位,会更偏爱年轻人,毕竟人到中年,精力和体力都无法和年轻人相比。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与其去招一个成本更高的中年员工,不如多招几个应届大学生,年轻力壮,生产力更强。

哪个行业最难逃35岁危机?

而要求35岁以下职位比例最低的10个岗位中,IT、软件、硬件开发、IT管理、互联网产品、IT运维等互联网/技术岗位占去了大半,这都是对专业技术、创新性要求更高的行业岗位。至少从招聘需求来看,他们并不会太多强调年龄。

显然,这与我们的日常感受并不一致。

35岁话题中最常被吐槽的,恰好是这些不那么强调年龄的岗位从业者,而那些在招聘需求中有更多年龄限制的岗位,存在感并不太强。

这到底是为啥?

3.为什么35岁的你觉得“太南了”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一个行业或岗位对年龄的限制少,并不意味着中年的求职者就会获得青睐。

35岁求职者的优势在于有更多经验与技能积累,而劣势在于体力和精力不够充沛,只有在更需要经验而非体力的岗位,中年职场人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即使我们默认那些并没有对35岁划线的岗位都不需要干体力活,也并不意味着在这些岗位上,经验、积累和阅历就会有比较大的增值效果——如果年龄buff不能增效,用人单位自然会聘请更年轻、薪资要求更低的求职者。

所以,关键点在于,中年职场人是否进入了自己具备优势的行业。

根据智联招聘2019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互联网、房地产、教育培训、专业服务、计算机软件等行业,挤下了最多的35岁及以上求职者,而行政/后勤、销售业务、财务/审计/税务、人力资源和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等则是他们投递最多的职位。

哪个行业最难逃35岁危机?

我们计算了各个行业和岗位中简历投递数量与最终录用数量的比值,命名为竞争指数,以此来衡量应聘竞争的激烈程度。

我们发现,互联网、房地产、计算机软件、IT服务的行业竞争都格外激烈,而从职位来看,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的竞争指数更是一骑绝尘,97个人参与摸奖,只有1个人能获得offer,另外财务/审计/税务、人力资源、行政等职位的竞争指数也挺高。

这就意味着,上述岗位中,中年职场人不仅要和同龄人竞争,还要和年轻人竞争。

那么,在这些岗位中,中年职场人能获得年龄加成从而脱颖而出吗?

我们统计了各个职位要求工作经验10年以上的岗位数量,数量排名越靠前,则意味着这个职位对经验和阅历的需求度就更高,中年职场人也就相对更有优势。

哪个行业最难逃35岁危机?

从结果来看,要求工作经验10年以上岗位数量最多的职位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向的,包括占比最多的高级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各类管理岗;一类是专业向的,包括土木建筑、财务审计、医院医疗、机械设计等等。

前面提到的竞争激烈的财务/审计/税务、人力资源和房地产相关职位,对工作经验的需求度都排在前列,中年职场人在这些赛道上握着更多本钱。

但相信你也注意到了,挤满了35岁以上求职者的互联网/IT/技术相关职位中,对于工作经验的需求度并没有那么高。虽然这是个典型的高薪赛道,但年龄并不会给中年求职者带来加成效果,如果薪资要求还比较高,实在很难竞争得过除了经验、什么都有的年轻人。

我们总结上述分析,被35岁危机困扰的核心问题可能在于,“理想”的薪资和岗位期望与“现实”竞争力存在分歧,而互联网、IT服务、计算机软件等行业的分歧更为严重。

38岁的陈斌曾经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现在和朋友经营一家外贸公司,他也认同有些中年求职者理想与现实不匹配的问题:“见识过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中年求职者,他们对薪资的要求都很高,但被问到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又讲不出个所以然,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划。”

同样经历过35岁的他,认为并不存在什么35岁危机,没有能力每个年龄段其实都有危机:“足球运动员到了30岁一般都要大幅降薪,我觉得35岁的普通职场人应该要接受这个事实。你不接受,社会的毒打会让你清醒的。勿骄勿躁,努力提升自己,同时做好期望管理,少听媒体瞎bb。”

这话说得挺残酷,但从“35岁危机”中脱困的最好办法,确实是找到问题根本那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实实在在地缩短它。

当然,对于已经有了家庭羁绊、要努力维持生活品质的中年人,这又是另外一个要不断感叹“太南了”的过程。

写到这里,我们突然想用《黄金时代》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作者:陷入焦虑的DT君 来源:DT财经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