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2023-07-30 09:47:00 生活常识 投稿:取一盏清酒

参加完企业微信3.0发布会,感受颇多,也看到了微信用社交来降维反击钉钉和淘宝的决心,先说五个大结论:

1.3-5年内,99%的企业都会使用企业微信。

2.微信会变得QQ化,企业微信变得钉钉+淘宝化,甚至还会继续头条化。

3.微商官方化,只要你能在企业微信上沉淀流量,将比淘宝更便捷的卖货。

4.企业微信的出现,会让中国的SAAS行业变成一种与美国不同的形态。

5.微信即生态,在APP里出现过的机会,在企业微信里面会重复一遍。

一、企业微信3.0有什么改变

通过作者在现场拍的两张照片来看,

企业微信最重要的改变就是: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二、企业微信3.0如何连接企业与用户

这就需要回顾张小龙最早的一段话。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目前可以看到,TOB领域用户数最多的钉钉所处的位置,就是一个公司内部的沟通工具。

虽然钉钉可能也想扩大,也想对外,但是受限于用户属性的原因,大部分企业的客户并不使用钉钉,就连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对接,也更多的使用微信群交流。

作者为数不多的使用外部钉钉群,主要还是因为组织者并不想大家轻易的互加微信,也就是大家认为钉钉是妨碍大家走向社交了,但是2B的背后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C呀。

已经连接了人与人的企业微信,就很容易通过2C来2B了。

企业微信创造了一个可信赖的机制,去帮助企业解决信任问题,员工离职客户流失问题,交易环节支付问题以及沟通的问题。

信任问题主要基于,在微信太容易复制了,微商们分分钟看复制出一个包含多个马爸爸的微信群,只要有头像照片然后改名字就行了,所以微信上的骗局也就是层出不穷了。

你说你是腾讯的,是阿里的,以前可能靠头像,名字和发一张名片,以后就不可能了,凡是用企业微信的都带着公司的小尾巴,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解决社交中的信任问题,作者突然好奇,腾讯的对手们会不会用企业微信?如果不用,怎么证明自己的企业身份?

基于这种信任问题,所以我在开头就说,3-5年内,99%的企业都会使用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因为要便捷的解决基础信用问题,你只要用企业微信就行,整个企业链条上,只要一部分关键用户使用了,或者按照穆斯林指数,超过8%的企业使用了企业微信,大家习惯了用企业微信的表示来商业对接中证明自己的身份,整个趋势就会不可逆转。

我身边的流量玩家,最多的一个公司最多有7万个微信,分布在多个城市的几十个办公室出租屋,最多的一次封号,1天被封了8000多个号,现场简直惨不忍睹。

而很多企业,比如作者所在的企业,很多销售在拓客的时候使用的是个人微信,而当他们离职的时候,就将微信带走了,而大量的在职期间的潜在用户也带着,就算有CRM系统支撑,也基本需要重新建立联系,浪费大量时间。

这一点在零售行业更加明显,导购在店期间获得的流量(潜在用户),将沉淀在企业微信上,并且在员工之后,还可以使用分配离职成员客户的功能。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而且企业微信好友的目前是没有上限的,可以多次扩容,据作者了解暂定的的上限是25万,正规企业再也不用操心要注册几十上百个微信号,还要担心封号的问题了。

这一点也是对信用和离职员工的补充,并且防止在职人员的职务风险,使用对外收款和企业支付,规范企业的收款流程。

企业微信3.0的群从20人群拓展到100人群,可以多对一的服务客户,这种群能方便自己管理还能方便企业管理,并且客户群也可以使用“分配离职成员的群聊”功能。

企业成员可发内容到客户的朋友圈,并且企业可查看成员发表的内容,也可统一创建内容,成员确认后发表到客户的朋友圈,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二次触达”工具。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三、企业微信3.0如何帮助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微信的另一个重点是:希望在保证企业能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来使用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内外部办公各个场景的信息效率,带动生产效率的增长。

比如多人会议和视频管理功能。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日程功能,并且可以添加一个和同事共享的日程,来安排工作里的事项。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具备访问权限和支持协作编辑的微文档功能。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在沟通中,更加便捷的一些工具栏功能。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企业微信提供的基础能力,几乎解决为工作中因为沟通所需要的功能,保持着微信一贯的沟通和连接使命。

并且企业微信还是保持着克制,因为他把大量的服务的机会给了合作伙伴。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四、企业微信3.0的行业案例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打磨,企业微信已渗透50多个行业,重点行业前十大客户的80%都在使用。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作者刚好咨询了一些正在使用企业微信的朋友,他们给我的反馈是,微信团队会沟通需求,帮助企业实现功能,并且其他软件都存在这学习的成本,而企业微信简单容易上手,更重要的事,企业再也不用内部管理一个APP,客户交流一个APP了,因为两个APP直接,有时间连文件都不能快速的转发。

正如企业微信团队所说,客户在哪里,企业就在哪里

从2016年开始,不断的提倡开放、无界的腾讯,在企业微信上也继续践行着。

企业微信为合作伙伴开放3项独有能力:连接微信、小程序、企业支付,以及13类390个接口,为合作伙伴提供8项支持,并且有5大合作模式。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发布会上上也展示了一些标杆合作伙伴,比如为零售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华阳信通,以及服务了超过3000家中大型零售企业。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五、企业微信3.0对运营人有什么变化

这一次的升级,可以看出微信不欢迎许多过分打扰用户的手段,而愿意帮助能够服务好客户的企业用好微信。

1.增效,过去一个微信5000人,还要使用工具,现在企业微信官方提供群控、数据管理功能,将极大的提高运营人的效率,这就要求未来运营人必须走向精细化,数据化。

2.减员,各种技术的完善,管理半径的提高,一些企业几百上千人的社群运营团队可能会被减少,“运营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产品和技术把他们淘汰了”。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3.很多过去的爆粉方法会过时,当你注册企业微信后,微信名字会带上企业的小尾巴,那么在一些行业实名制或者高端群里,以前靠编造身份混进去的爆粉引流方法就失效了,偷流量的这件事,越来越难做。

4.未来微信生态里面的打击外链和“诱导分享”,裂变海报都会面临打架,因为企业微信不能主动添加用户,只能由用户扫码添加,但是好的事,灰产在别人裂变的时候,截流这种事可以避免了。

5.关于企业微信的群,作者已经有朋友进行测试,目前还有限制。

他也这样说到:

从截图来看,企业微信群后台目前看到的数据统计还是比较简单的,更多的数据统计还是放在了另外栏目的配置选项里面,个人觉得对比第三方工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数据统计不是及时的,需要延时到第二天才看到;群活跃度百分比数据统计没有,单个群成员发言数统计也没有等都是可以优化的方向。

目前企业微信超过7个之后就会被限制。

现在一个企业主体可以申请5个企业微信,在政策没变的时候多申请几个企业微信号屯着。

5.诸如快捷回复、消息群发、添加后打招呼、渠道名片等,就属于常规功能了不再展开。

六、企业微信3.0对TOB行业有什么影响

2.早期没有和微信进行合作的厂商失去了先发优势,一定程度上会有些难受,毕竟现在已经有服务商拥有72万企业用户和800万活跃用户。

3.微信的基本功能包含的视频厂商,文档协作等厂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4.面向微信的辅助工具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5.目前企业微信对各种SAAS是划分了行业的,就像我前面的提到的零售行业的华阳信通和汽车行业的雷霆思创,因为企业微信团队相信,TOB的服务是有较大的行业差异的,他们相信有行业积累的团队提供的工具更有行业特征, 因此做泛行业,通用型的SAAS在企业微信生态可能会比较难。

6.大家回到了同一起跑线,用的是相同的能力和平台,销售不再是决定性因素,产品能力很重要,市场营销能力变得更加重要,毕竟在企业服务的应用市场中,大家只需要点一下,就可以开始试用,决策成本变得越来越低。

7.TOB行业的销售方式和销售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以前他开拓的资源都是自己的,未来如果都沉淀在企业微信上,从意愿上会抗拒。

8.面向大量2C客户的企业,比如零售,教育等公司,会最早使用企业微信,并从中收益。

9.对于中小企业或者负面品牌形象的企业,他们的销售在微信生态将会越发的困难。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微信3.0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获得客户朋友圈与客户群能力,需要满足条件才可开通,具体的参考指标如下:

1.验证主体信息

2.企业注册>7天

3.每天登录企业微信的员工人数>50

4.成员添加的客户数

5.经营情况:给客户发消息的成员人数、客户回复率、线下添加客户占比、添加客户通过率等。

关于企业微信3.0的思考,就到这里了,欢迎与作者交流。

企业微信3.0给运营人、TOB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作者:邹叔 个人号:zouyanga4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