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多数人对“微信炸群”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它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流行,至今也经常有人中招。
记者以普通顾客身份随机联系了其中几个商家,其中一个商家得知记者想要了解微信炸弹,大方的表示可以送一个试用。随后,该商家发来一个文件名为“笔记”的文档,“这个就是卡手机的代码,你转发给哪个手机,哪个手机就会卡死。”而当记者试着打开这个文档时,微信当即就停止运行,任怎么点击也没反应。
为了测试该文档是否具有炸群的功能,记者退出微信后重新登录,然后邀请两位朋友新建了一个“测试群”。建好后,记者将商家赠送的文档发送至这个“测试群”中,一位朋友点击这个文档时,微信卡死,无法点击微信上任何按钮。另一位群中好友刚刚点开微信,还没来得及点开这个文档,手机就当即卡死。只有关闭微信后删除会话才能继续运行。
有商家告诉记者,“微信炸弹”一般有图片、字符代码、分享页三种,“直接发代码是比较初级,类似于分享页的小页面和动图是相对高级”。
该商家还透露,近来代炸的价格已经有所下降,以前需要200多元代炸一小时,现在只需要几十块钱,“以前还有‘隐身’技术,人在群内,却不会有人找到,现在已经被屏蔽了,当时很流行这种,被炸了都找不到是谁捣的鬼。”
就微信炸群一事,律师表示,由于目前出现的“微信炸弹”还不能算黑客手段,很多是恶作剧,但对于此种恶作剧如何定性,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如通过“微信炸弹”进行要挟,甚至索要钱财,那就涉嫌敲诈勒索,可以报警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微信运营商业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应对,比如限制功能、账号封停等以净化网络环境。广大网民在使用群聊软件过程中发现,也可直接向微信运营商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