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的发家,被各大巨头围剿的困局

2023-07-30 08:37:00 生活常识 投稿:等待是无言的情话

今日头条的发家,被各大巨头围剿的困局

从PC到移动端的演变过程中,阿里电商场景转移到移动端是最顺利的,腾讯旗下诞生了微信,是最幸运的,而百度则是最倒霉的。

其实对于BAT三家公司都早就大而不倒了。

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系统性风险」,而技术的更新迭代就是其中最可见的一种。

移动端对于搜索引擎来说,就是个直接的颠覆。

当初百度曾一度靠收购91助手买到了移动浪潮中的最后一张船票。

现在有很多人都觉得当初百度购买91助手是个错误,但我倒觉得未必。我曾经问过豌豆荚的创始人王俊煜,一开始想做的是什么,他说:

百度做的事情一直都是内容分发,购买91助手想必也是一样的想法,所以不能说就是错的。只是殊不知最后最接近移动领域内容分发的公司,并不是做分发起家的91助手,而是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以下简称「头条」)。

在这里百度想错了什么呢?

李彦宏在之前的公开信中有给出一些答案,他说:

这两点正好对应着可能威胁百度的两家公司,第一点说的是知乎,第二点说的就是头条。

91助手和百度一样,都是主动推荐型的分发方式,是人找信息。而头条则更接近信息找人,是更适应移动端形式的入口级产品。

百度刚起来的时候要做入口,绑定的是各种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用户来说,打开手机就是打开了浏览器,所以相对应的,今日头条做的是 app 预装。

通过这种方式,张一鸣在流量红利期给头条带来了大量的初始用户。

而头条这种内容工具型产品的好处就是:首先,用户不需要过多类似的新闻工具;其次,用户毕竟每天都会对新闻和内容感兴趣,所以黏性还算比较高。

那么,最早的时候,为什么百度没有意识到头条的价值或威胁呢?大概因为百度一直享受着搜索引擎中的垄断位置。

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场景是带着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就带来了极高的用户转化结果和变现效率。

而头条的场景是用户被推荐内容,问题和答案都是被动激发的。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可以被激发一些自身都不明确的需求,而坏处是转化率会比搜索引擎低非常多。

那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百度确实都不会被头条直接影响到。因为人们但凡有了明确的需求,还是会到百度搜索。

但是,随着头条的发展,其——

所以,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在头条投放广告。而我们之前就说过,广告投入占社会 GDP 的总比例是基本恒定的,所以被动推荐的头条还是抢占了主动寻找需求的百度的广告收入。

于是,百度终于开始反击了。

从今年开始,内容分发和信息流产品变成了百度的重点产品。(据说被高价收购的「李叫兽」在加入百度之前,就是在给百度做信息流广告相关的研究。)

百度首页上有了信息流新闻,也就是有了类似头条的被动激发,也能增加用户时长。

同理的,微博也开始尝试把一些用户的首页显示,从好友更新改到了热门,也是一样的信息流产品。

不得不说,信息流产品是当代互联网人的一大发明。

一个产品和用户接触的点越多,就越容易和用户产生各种类型的互动关系。信息流产品就是这样,每一条信息都是一个单独的互动机会。

朱时雨(好像之前是百度商业分析部的同学)在《时间的刻度》这篇文章中说过:

但同时,用户对熟人信息流中杂质的忍耐度最低,所以微信朋友圈要做广告是最难的,而用户对媒体信息流的忍耐度最高,所以头条天然是个对广告主很友好的产品。

那么在各大巨头都围剿头条的当下,头条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微博 CEO 王高飞在某次电话会议里说的话正中要害。

第一,他说:

第二,他说:

最后,他还提了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

我觉得这点说得正中要害。

我们刚才有讲过,头条起家的一部分功劳是预装手机 app。那想想看,如果你现在新换了一部手机,你会最先重新安装的 app 是什么?应该是微信吧。

社交关系是最强的留存。

而社交产品这个东西,确实不是能预判或设计出来的。所以头条内部孵化了诸如内涵段子、抖音等很多产品,而外部也投资了很多初创公司,还算是个挺好的思路。

总结来看,头条新闻产品本身还是个流量生态,这在和巨头的争斗中,必然还是有很大的压力。而以抖音为首的视频产品,目前看有脱颖而出的可能性。至于社交属性能不能补齐,则就真的是看命了。

作者 | 曲凯,来源:虎嗅网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