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今日头条精心准备的发布会对于短视频自媒体人、机构打了一针强心剂,今日头条CEO张一鸣表态:“在未来12个月,今日头条至少投入10亿元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同时给予每一条优质原创短视频至少10万次加权推荐。”
以上信息里面其实主要就俩关键词:“10亿补贴和10万次推荐”。然而现实却是:10亿补贴闻着香,能不能吃着还得看本事,而对中小自媒体作者(个人)来说,10万次加权推荐或许来的现实一点。
为何10亿补贴闻着香,却吃不着?因为这远远不够分!
在说之前,咱们先把各大平台比较火的短视频大致做一个分类:
搞笑:搞笑精选(国外精选)、剪辑配音(一风之音)、奇葩街访(神街访)、吐槽脱口秀(papi酱、唐唐脱口秀)、段子剧(陈翔六点半);
娱乐:剪辑吐槽(贱哥吐槽)、明星影视故事讲述类(壹号线娱乐)、新闻系列(娱乐早扒点)、场景还原系列等;
动漫:段子式(夯大力)、系列小故事(禽兽超人)、话题小剧(撸一雪);
美食:小清新实拍类(日食记)、恶搞系列(麻辣鸡) ;
亲子:手绘系列(三思)、两性知识科普类(飞碟说)、美食教育(小心肝TV);
网剧综艺:段子(屌丝男士)、情感话题(彬彬有礼)、两性整容(包整来了)、脱口秀类(火星情报局,这属于大型的了)……
其中,恶搞、吐槽、搞笑、情感类名列前茅,乃各大平台重推之型。
短视频行业的现状:看起来很美,实际却很辛酸。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中型短视频制作公司至少有三千家,其中包括了飞碟说、陈翔、一条、二更这样的大团队。而除去纯粹的PGC团队,剩下还有上万家糅合各种视频、剪辑筛选后上线公众平台的混子类自媒体号。
从这些PGC团队中,据了解了一家中型的团队(为了引起平台的封杀,名字暂以一贱就笑代替),他们以剪辑恶搞配音为主,以周更发布(一般pgc短视频都是周更,吐槽类的有日更),同时再加上段子小剧,每周大概有三到四个作品上传。发布平台包含各PC端视频和所有的新闻客户端。在今日头条上的数据也不错,平均单条内容在五万左右,偶尔时不时也会有五十万甚至一百万的量。但不管怎样,在平台上的收益每月却不足千元。其他平台加起来不足两千元。
以剪辑恶搞配音类作品为例,五分的视频,人工(编剧+后期剪辑两名)、配音费(200),每月如果周更四个作品,每月要耗费13000元。这还不加其他需要外拍的作品,加起来每月成本在4万左右。这还是最低成本。
4万的成本,在各大平台是收不回成本的——除了大团队大品牌(暴走这类),视频平台不会再以版权的方式去购买作品,也没有了所谓的保底。一般都分甘同味(广告分成),外加电商边看边买分成,以及打赏(如果不是大网红非常低)。
除去平台收入之外,团队有时候会接一部分的软性植入或者定制短视频。据读娱了解,大客户的都被大网红赚走了 中型乃至小型只能仰望——大型如一条的报价为10万以上,中型的在一万,较小的报价则在千八百,甚至更低。价格差距很大,有90%以上的团队甚至接不到单:由于短视频转化效果慢,价格虚没统一,很多客户对这类营销方式的理解还不完善,导致出现PGC种类多,客户太少不够埋单的现象。
一贱就笑一年总共接了五单,平均在6000左右,还是朋友极力推荐才有的结果。
短视频制作团队、公司化规模运营多数都是亏本,同时还身心疲惫。每日每周都在思考更新的问题,制作上线的作品。毕竟定好了那天节目上线,如果不按时上传,用户分散走人,就连那千元的补足都没了。
上面说了,除去专门制作PGC的还有糅合剪辑筛选的一类。这类是最可恶的,长期趴在YouTube、优酷等各大平台,各大影视剧上,收集搞笑有趣作品,然后从中剪辑成短片,发在平台上。其中今日头条这类新闻客户端的最多。这种不做视频却扒作品的自媒体号每月赚的比制作团队多多了,因为没有制作成本;更新周期快,今日头条一天能更五条,他们绝不会落下一条;标题内容诱人。这样做的账号不下万家,不仅赚钱了,还赚了粉丝和知名度。
(10点51随意截图,优酷独家版权的嘻哈四重奏视频被剪辑后被大话茂名发布,数据231万次)
类似的像《屌丝男士》、《爱笑会议室》等等等的一些经典作品经常被扒出来取个好标题,轻松上百万、十万次的阅读。
“今日头条上的短视频每天拥有10亿次播放,其中74%的视频时长在5分钟以内”这样的数字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类账号贡献出来的。
然而再看短视频制作团队,由于成本太高,平台收入太低,例如一贱就笑团队已就在去年停止运营,转型其他类别——同类似的情况不再少数。
至于个人,偶尔出于兴趣,弄个原创视频出来还行,想规模化每天产出,个人原创视频的难度,一个人拍摄都完成不了,更受限于设备、创意、技术等难题,想批量产出,还要保质保量,难如登天。所以个人自媒体除了搬运就是挖坟,高级点的搞个**,外国各大网站没日没夜的趴,再有点技术基础的,会点前后期制作的,什么AE、PR做点二次剪辑,只要资源OK混点生活费还是可以的,(上面嘻哈四重奏的截图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回过头看今日头条的10亿,看起来数字很大,很诱惑人快速来舔短视频这个行业的嘴。然而头条号现在有30万个头条号,这个还不谈未过新手期的,公司团体不必多说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账号,即便是个人,爱人、父母、七大姑八大爷加起来,人均有两三个号也是正常不过,现在风口正劲,很难想象一年后,别说一年,就是半年后,两个月后,该有多少今日头条专注视频领域的账号?
再刨掉papi酱、一条、二更这些自媒体的大牛,还有陈翔六点半、关八这些在垂直领域的绝对大佬,然后还有保守估计数以千记的公司、团体以及一些制作达人的一些优质、伪优质账号,能分给普通自媒体创业者的真的不多了。
当然这里要强调一下,今日头条能拿出10亿来补贴这个辛酸的行业,良心不错。
普通自媒体人:十万次推荐也许更现实一点
如今,在大家都看到短视频十个甜头的时候,众多机构、公司、个人纷纷入局。然而,进来后的短视频现象是内容大同小异、种类结构无太大变化。结果的导向则是内容品类太多太杂,结果就是,内容太多了,平台不够了。
以周为单位的各个频道排期都是满的,好的内容从原来的一期两日推荐变成了一日推荐,而那些中等甚至一般的则半日推荐,轮流滚动下去。
当内容泛滥了,平台就开始“傲娇”当大爷了,此时播放平台就把门槛抬高,瞬间就挡住了一大半人——举个例子:有一个欢欣鼓舞的团队刚完成作品,拿样片过审,以为就能霸屏收获美美的播放量,结果,PGC审片人一看,回了一句:“片子‘很好’,但我只能给你落到频道,位置不固定,看内容推荐。”
这还是客气的,如果遇到一天审片百部的工作人员,你等到的就是:“你这片子我们不要!”
如今,今日头条的十万次加权推荐,算是一股新火,给了短视频从业人员一剂镇定剂——加权推荐的作用有三:促使播放量增高,收益增大;扶持现象级作品,树立短视频行业独角兽;做大数据,为融资做准备。
谈到融资,现在的VC和天使投资人,他们在看内容类bp时除了注重团队、股权构架之外,更注重数据的紧凑型、用户的成长。而在短视频内容上,不会单独看某个平台,会整合型调研,其中PC端优酷平台,移动端美拍的数据最佳。今日头条的数据如果单独作为融资的论证,可能效果不佳。
目前对于十万次加权推荐今日头条没有给出具体定义——难道是在视频十万次之后再进行一次推荐吗?如果是这样,中小型团队又要再次雪上加霜。
今日头条着力的十亿补贴和十万次加权推荐对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值得鼓励。但是,在这些推动背后,加强自身的内容造血能力才是当下自媒体人最应该关心的问题,靠搬运与扒资源二次再造的日子会越过越难,所以加强内容的可持续性也许是中小型自媒体人最应该关心的问题!
我是自媒体小白(QQ:717091709),一个挣扎在自媒体贫困线上的文字民工,欢迎您加入我们的自媒体小白交流群:544372990,进行交流,自媒体之路,孤独而冷漠,凛冬将至,抱团群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