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重金属含量不足,别逗了!在很多人的意识里,Google的强项在于琳琅满目的代码,过去10年,他们把代码转换了搜索服务,于是出现了“Google一下,你就知道得太多了”;他们又把代码转换成了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瞬间野蛮生长,穷人因此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福利;他们的地图笑傲江湖,纵然和苹果连续圣战,Google地图依旧是App Store内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
这些强大而又颇具审美性的服务和产品,几乎给Google定调,但事实上,他们的重金属含量并不低,你甚至能在美国郊区发现一家属于施密特的工厂,里面装满了大型管道,就是《越狱》里那种可以拍电影的管道。
现在,Google的奇葩项目中,最大的热点无疑是“空中基站”,这种飘在天上的巨大WIFI之于移动互联网,乃至整个电信产业链都蕴含着巨大的颠覆潜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空中基站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最新的记录中,热气球覆盖了整个斯里兰卡。
另外,他们还完成一项浮动测试,用来提高这些气球所能承受的极限气压,现在最新的压力纪录是1000帕斯卡,但依旧难言成功,毕竟,高压之下任何席细微的裂缝都会变成灾难。如何找到可靠的气球,或许这才是最大的技术难点。
同其他的奇葩项目相比,Google的热气球空中基站,更符合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事实上,在5G的规划中,网络信号的覆盖面积需要有质的提升,最终要达到“无处不在”的效果,稍微懂点通信原理的人都知道,信号的覆盖面积以及通信质量决定于该地区基站的数量,这就是为什么4G理论上的速率要比3G快10倍,但在一些地区,4G信号就是没有2G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4G新增基站的数量不足。
现在,人类在迈向5G的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站资源不足,一方面是铁塔本身成本消耗过大,这个尚可以通过合并组织建立铁塔公司进行缓解;另一方面则是选址问题。众所周知,土地资源在中国堪比黄金,大家更喜欢到处盖房子,一些市中心区域房价高达7万元/平方米,这种大背景下,基站选址成了非常棘手的事情,理论上讲,小区范围内不该存在这种大型的通信设施,更何况,基站的辐射是否影响人类健康尚无定论,纵然成人可以承受,也无法保证儿童或者胎儿不惧怕这些辐射。但真正的事实是,一些运营商为了节约成本,竟然在住宅小区内建制铁塔,更奇葩的则是,他们把铁塔伪装成大树、路灯、或者空调,官方说法是为了美观,但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首先,笔者想说明一点,笔者眼中的Google绝对不是唯利是图的企业,他们展开各种奇葩的项目,没有骗投资人的钱,而是用自己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来贴补,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追求完美技术和凑合着盈利之间,Google永远选择前者,拿无人汽车来讲,Google团队在10年间完成了数不清的试验,依旧小心谨慎,未考虑量产,足以证明Google的专注、严谨和不作恶,但这并不代表,Google的热气球不要赚钱。
Google的热气球计划,最令人兴奋的市场就是那些还不能上网的市场。一位Google的高管在谈到空中基站项目时,非常兴奋,他说:现在地球上大概有45亿的人口无法接触互联网,只要争取到其中的5%,我们就能获得2.5亿用户,按照每人每月支付5美元计算,Google就能获得10多亿美元的月收入,每年则是数百亿!”乍听上去,这位高管显得有点不严谨,但对于Google这样动辄放眼全球、乃至月球的企业来讲,一旦推出优质服务,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当然,热气球真正升空之前,还需要工程师们脚踏实地,他们需要耐心地完成气压测试试验,找到更结实耐用的材料,以保证空中基站的安全性;同时,他们还要测试空中基站信号的稳定性,保证用户的通信体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空中基站要想成为主流,Google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重金属含量,还要借助于现有运营商的力量去完成宏愿,正如Android只有借助了传统的手机制造商才有了今日之成就。
其实,Google的热气球计划,给人地感觉是在冲击传统运营商,但真正的事实是,美国人的热气球本质上只是一款好用的工具,Google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包,这样他们可以节省购买频谱资源的成本,也省去了一些传统信号技术研发的费用,而这种合作模式之于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则是:全世界的无限互联网服务都可能会因Google热气球的存在而变得廉价。
文中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作为本站立场
来源:驱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