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某个总监在 2016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上发表演讲后引发广泛讨论。几乎是一面倒的负面评论。不过,也有人留言说:人家那么大公司,招人肯定很严格,没有两下子能进去吗? 还有的说:可能只是演讲不行,没准儿人家管理能力强。这样的留言都可以理解,在一些人心里,因为这么一个事情否定一个人,不公平啊,大公司里都是人才,不可能有滥竽充数的。
我曾在大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对现有的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有一定了解,今天简单说一下这些公司用人方面的一些事实和真相,通俗一点说,潜规则。不特别说明的话,以下所说的大公司,都是指大型互联网公司。
中国新近崛起的大公司里,相对而言,公平性要好很多。一个人有能力,在这个机构里,确实有很大的机会施展手脚,有机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但,这些大公司里同样存在国企和外企那样的裙带关系。有的公司会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有针对性的进行约束,比如夫妻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但是,中国社会强调人际关系,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大公司根本避免不了。裙带关系意味着寻租,你要有寻租的空间人家才会来寻。大公司要比中小公司有更大寻租空间,薪水福利都不错,于是,就避免不了这种事情。
大公司可能比一些外企好一点,外企其实是泛滥成灾,这几年外企普遍不行了,但这些人出来之后去哪里呢?新起来的大公司是最好的去处。公司用人招聘即使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但面试毕竟都还是人的主观意见,这就有操作空间。
如果你在一个大公司里,觉得公司某个人能力不配其岗位,专业水平不足,但聪明一点的你呢,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别去挑人的毛病,没准儿那是某个总的亲戚朋友。
今天看到一句话说得很好,「平台是能力的放大器」(刘爽语)。但大公司的人往往会低估平台的价值,而高估自己的能力。有句刻薄的话说「离开了大公司,你什么都不是」,大公司里,机制完善,个人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很容易看到一个特别大的结果,但如果天真的以为得到这个结果是因为自己的能力,那就有些过于自大了。
公司和个人,是相互成就的。不少人从大公司出来,带着各种光环,但那光环其实用不了多久就会褪掉。那些喜欢追逐光环的投资人也往往会走眼。也正因如此,不少人一辈子都不想离开大公司,或是试图进入规模更大上升势头更猛的公司。
一个大公司,即使各种产品烂成了渣,也依然有很好的产品经理;即使产品各种设计再不好,也还是有设计天才;网站再不稳定,也还是有架构牛人。但是,这就需要管理者去发现他们,给他们空间,激发他们的潜力,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是乔布斯发现设计天才乔纳森 · 伊夫,而当时乔纳森 · 伊夫已经要离开苹果公司了。
让一些能力不行的人在内部上位,就会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内心受到伤害,他们最后忍不了就会离开,正如「死海效应」所说的那样。或许他们到了其他地方也没有机会再发出光芒,但不可否认,他们还是牛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就是优秀的管理者。除此之外,要有好的机制保证千里马能跑出来。
过去很多例子都能证明,大公司在上升的时候,那些员工看起来无比忠诚。公司一有点负面,他们勇于维护公司形象秀价值观的劲头会吓人一跳。但是公司一旦走下坡路,他们跑路的速度堪比那个著名的香港记者。而且,颇有意思的是,这些人跑路之后,会聚集到下一家大公司里,依然会搞之前的重复套路。
职场上要小心这群人,到哪里你都惹不起。
大公司里当然会有滥竽充数的人,我惊讶的是有人居然不相信这一点。小团队里面胡乱吹竽还好,再跑调也影响不到多少人,如果是一个大团队,那破坏性就大了。
滥竽充数的人如果被发现并被开除,其实是能引起很多人恻隐之心的,会突然觉得当事人好可怜,人家以后怎么找工作?这辈子是不是就毁了?其实你多虑了,这类人基本上还能找到更好的机会,至少会比你我的机会多。
也请诸君多用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去想一下那些专业的,认真吹竽的人,不合格的人混在队伍中对他们是否公平?
大公司里并不都是美好,其实大多数人在一个大公司里,都是在做布朗运动。可是,他们赚的多呀,毕竟,这是个谁赚钱多谁成功的社会。
作者:Fenng 来源:公众号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