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嫡不立贤的原因有三点:贤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标准,不容易判断;立嫡长子的标准明确,减少了内部权力斗争;第三,嫡长子往往有着婆家势力的支持,使得其势力更加得天独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嫡长子在继承权之争中显得更为科学和合理。
在历史长河中,嫡长子的地位一直是不可撼动的,因为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嫡长子通常是夫妻共同创业所生,拥有强大的势力和支持,而立嫡长子可以确保国家的权力交接更加稳定。问题出在如何确定“贤”这一标准,以及在贤与嫡长之间的选择。这个问题导致了争斗和党派之争,最终可能只有一场内战能够解决。
立嫡长子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由于嫡长子是皇帝结发夫妻所生,夫妻共同创业的结果。因此,嫡长子的地位在政治、军事、文官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使得皇帝在考虑权力交接时更倾向于选择嫡长子,因为他们有着夫妻共同打下的江山和百官的支持。立嫡长子可以确保国家的稳定过渡,而不至于引发内乱。
问题出在“贤”这一主观标准的确定上。贤并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可以是擅长治政的、擅长统兵的、道德高尚的、文学功底好的,甚至是性格好、脾气好的人。这样的模糊性使得各个利益团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解释贤的含义,从而争夺继承权。因此,立贤埋下了党争的祸患,最终可能导致兄弟之间的激烈斗争,甚至是生死搏杀。
嫡长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因为嫡长就是按照出生顺序确定的,具有明确的次序。相比之下,立贤却是主观的、难以量化的标准。对于一个人是否贤,各个利益团体都有不同的解释,因此会引发激烈争夺。而且,立贤最终可能导致选出的继承人并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底气,难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立足。
贤没有固定的标准,而嫡长却是可以通过量化来确定的。这使得嫡长具有可持续的操作性,可以避免权力交接中的内耗。嫡长的选定是客观存在的,而不需要各方通过激烈争夺来确认。因此,立嫡长子在确保政权传承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