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得知叔父朱棣的大军已经攻入皇城,绝望的朱允炆一把火点燃了宫殿,等朱棣赶来时,只找出几具烧焦了的残骸。
太监称这几具残骸是建文帝朱允炆、马皇后、太子朱文奎。
当然,这是官方记载,而民间传闻朱允炆并没有死,扮作僧人逃跑了。
不管朱允炆有没有死,都改变不了朱棣是胜利者的事实,于是朱棣登基称帝,朱明皇位由朱标一脉转移到朱棣一脉。世人说朱允炆因为削藩丢了皇位,朱棣造反是被逼的,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初朱标没有英年早逝,由他主持削藩的话,朱棣还敢造反吗?
一、朱棣为何造反?
朱棣造反归结于朱允炆的激进削藩手段。朱允炆对待削藩极其心急,上位之初便连削五王。即使是汉武帝也不敢直接一下子废除那么多藩王,而是发布《推恩令》逐步削减众王的实力。而朱允炆在继位两个月后就对周王朱橚下手,此后齐、湘、代、岷四王相继被削。
如此密集地削藩容易激起藩王兵变,再加上朱允炆本身才刚刚登基,皇权不稳,以如此快的速度对藩王下手导致朝廷人心浮动。
朱允炆对藩王叔叔们下手毫不留情,基本都是造反死罪。周王朱橚被儿子举报有异谋被捉到南京贬为庶人;齐王朱榑被告谋反,废为庶人;湘王朱柏遭人指控谋反,朝廷派人捉拿时自尽,代王朱桂以及岷王朱楩因罪被废为庶人。朱元文强硬的削藩手段令朱棣不得不反。除了朱允炆激进的削藩手段令朱棣不得不造反以外,道衍和尚姚广孝的“挑拨”也是令朱棣下定造反决心的重要因素。
姚广孝虽是和尚,但他涉猎广泛,他因“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并成为其主要谋士,后来在建文帝削藩时,姚广孝时常劝朱棣造反,在他的劝说下,朱棣终于萌生了造反的想法。
二、朱标:太子党的核心
有人可能会说,朱标也就只有“仁爱”的好名声而已,与后来朱棣的文治武功相比完全不值一提,若朱棣真的造反,朱标和朱棣两兄弟之间谁胜谁负很难预料。
这种说法极其荒谬,要知道面对铁血的朱元璋,朱标都敢大胆施行自己的治国方略,即使经常与朱元璋意见不一,朱标仍受到朱元璋的倚重,这难道仅仅是仁爱二字就能做到的吗?朱标依靠的还是对朝堂的把控力。如果朱标没有死,可能他一道削藩的圣旨过去,朱棣就主动要求削藩,为其他藩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了,造反?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