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的潜伏期一般为5-6年。在当今中国,癌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更是主要死因之一。其中,中国肠癌的发病速度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40岁以上是肠癌的主要高发年龄,但近年来有一个明显的趋势——肠癌患者逐渐年轻化。令人担忧的是,一项调查显示,患有腺瘤息肉的患者中,最年轻的仅有16岁,而被确诊为肠癌的患者年龄最小仅有23岁。更让人警觉的是,30至40岁的腺瘤发现率高达22.1%。
近期,吉林市人民医院的王宏光教授报告了一例引人注目的中晚期肠癌病例。这位40岁的男性患者在平时并未感到任何不适,但近半月出现了稀便和带血的大便。通过舒适无痛胃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出现了异常病变,这已经很难用肉眼判断是否是中晚期癌症。
一、谁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呢?
1.结直肠癌高发区的成年人,特别是35至40岁的人。研究表明,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因此高危人群定位为35-40岁。
2.结直肠腺瘤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研究发现,有腺瘤的结直肠癌粘膜癌变的可能性高达100倍。而初次发现腺瘤后,30%-50%的患者日后仍将发生腺瘤。
3.曾患过结直肠癌的人、血吸虫病患者、接受过盆腔放射线治疗者、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者,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也都属于高危人群。
除了以上几类人群,还包括遗传相关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如腺瘤性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二、如何进行大肠癌的筛查
1.粪便隐血试验是一项常用的筛查手段,能检测微量出血,但需注意可能存在误阳性。
2.直肠指检对低位直肠病变有帮助,尤其是大肠癌的早期筛查。
3.肠镜检查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准确的筛查手段,可以直接、全面地查看整个肠道情况,包括早期的腺瘤。
4.仿真结肠镜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诊断技术,检出率较高,但仍在研究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验证。
5.CT检查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但由于辐射性较高,不常用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6.粪便DNA检测通过检测基因变异,作为新的筛查途径也值得关注。
由于大肠癌的潜伏期较长,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建议高危人群在40岁前开始筛查。虽然大肠癌的治疗技术不断提升,但仍然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以便在病变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大肠癌的认知度需要提高,早筛查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具体的早筛指南,但人们应该树立起对大肠癌的警觉意识,及早采取筛查措施,保卫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