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
说到玄奘,未必人人知晓,但是说唐僧则很少有不知道的。
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师傅是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师傅也是唐僧,唐僧就是那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唐朝的和尚。
而这个唐僧的原型就是唐代著名的僧人玄奘。
玄奘是个传奇,一个创造了奇迹、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的奇异僧人。他的出身是个传奇,他的经历是个传奇,万里赴天竺,历经磨难,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圣僧,是个传奇;
他回国后,19年间翻译经文1335卷,1300多万字,数量是鸠摩罗什等三大译师翻译经文数量之和,占唐代新译佛经总卷数的二分之一以上,这又是个传奇。
玄奘的故事感人至深。与其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对佛陀的虔诚,不如说是他对梦想的一种追求。
阅读黄强新著《玄奘》,我们对玄奘会有一种新的认识,了解到为什么玄奘放着受人尊敬、地位崇高的寺院住持不做,执意涉险西行?
面对西域诸多国家盛情邀请,宁愿舍弃备受信众顶礼膜拜的僧官职位,丰厚供养,依然远渋险阻?即使是皇帝还俗邀请,玄奘依然婉言谢绝。
确实,在世俗名与利面前,有多少人可以抵挡住诱惑?又有多少人可以甘心忍受青灯黄卷的寂寞?肉体凡胎的玄奘,凭什么压住胸中蠢蠢欲动的心魔?
玄奘在接受剃度,托身佛门人时,就说过“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意思是继承如来家业,发扬光大,普度众生。
于是为民求法,探求佛教的真谛,解除佛教中的疑问,成了他的心愿。
纠正佛教翻译舛误,让中土信徒能够读到原本佛经,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奉献,这也是玄奘精神的所在。
舍身求法,探求真理,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为了让更多的信众,得到佛学的真谛,玄奘选择了一条艰辛西行求法之路,他付出了他的所有热忱,获得了世人的尊敬。
黄强的新著《玄奘》,不同于玄奘的小说,随意拔高玄奘形象;
也不戏说,编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真实。此书不溢美玄奘西行,以及归国译经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实地描述玄奘的个性及其细节。
阅读《玄奘》,我们感受到了大漠的炎热、寂寞、荒凉;翻越冰川,我们触摸到寒冷、冷漠与死亡。
与玄奘同行,我们体会到了玄奘的仁慈,宽容,他可以牺牲自己,却不允许退后半步,放弃西行。在一颗仁慈的内心深处是坚韧与强大,为了信念,为了梦想,什么都打不垮他。
玄奘肉体圆寂了,但是他的精神不灭。玄奘身背负笈篓,穿越茫茫大漠,翻越冰雪覆盖的雪山的形象却留在了人们的心目中。
玄奘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梦想,而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玄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