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朱棣于1424年7月份去世,朱高炽于19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被称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1425年五月,已经重病的朱高炽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
朱棣,一个没有皇位继承权的人却抢了侄子的皇位,但也就此开创了自己的永乐盛世,为什么一个如此强大的人却不能决定自己的继承者呢,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朱棣的皇位的由来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朱元璋很欣赏的一位皇子,可奈何当时的太子是朱标,朱棣自然也只能老老实实当他的亲王。意外的是多病的朱标登基没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朱元璋本来也有意让英勇善战的四子朱棣当太子,可受到现实原因的限制,首先就是朱棣年龄排行老四,怎么也轮不到他。
另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对孙子朱允炆很看好,认为朱允炆仁厚一定能治理好国家,当个好皇帝。
于是按照世袭制只能让年幼的朱允炆当皇帝。朱允炆因为年纪太小,当皇帝必然有很多人是不认可的。
其中就包括朱棣,其实朱棣也只是想要做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奈何朱允炆为加强中央集权,听取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削藩”建议,削废五王,这些亲王们逼得将要沦为庶人。
朱棣这边有位和尚,同时也是他的谋士,姚广孝。为他出谋划策,让他本来就想当皇帝的心蠢蠢欲动。一不做二不休1399年8月6日燕王朱棣起兵反抗。
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向南京进攻。史称靖难之变。
后来朱棣提前这件事总是总结为是侄子逼他,和尚(姚广孝)怂恿他,这可能也是为自己谋夺皇位的说辞吧。
这次靖难之变最大的疑团就是建文帝的下落,找不到建文帝也是朱棣的心头病,甚至郑和下西洋有一部原因就是为了寻找逃走的建文帝。
朱棣的私心
关于朱棣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之位,他有自己的私心,他一直都看好的都是汉王朱高煦。
比如当时靖难之役,朱棣让朱高炽留守在北京,把朱高煦带在身边,足以看得朱棣对他的喜爱,朱高煦也不负朱棣的期待,在战争中总是能拯救朱棣于危难之间,让朱棣很是感动。
反观朱高炽,身材肥胖,体弱多病,爱好打仗的朱棣对朱高炽的身体素质以及他的性格都是很不喜欢。但是朱高炽也不争不抢的,不爱出风头。
再看看朱高煦是如何把朱棣对他的好感给败没的。朱高煦跟着朱棣打仗已经让他觉得自己在众皇子之间高人一等。再加上想让他当太子的呼声很高,便更加自信,觉得太子非自己莫属。
朱棣是皇帝,如果轻易被人猜到自己的想法岂不是很没有威严,他最后选择了宽厚仁爱的朱高炽为太子,这让朱高煦很意外。
于是朱高煦也就撕下了伪善的面具,不断地在朱棣面前说朱高炽的坏话,最终被朱棣厌烦,被打发到偏远之地。
朱棣选择朱高炽的原因
朱棣如此看重朱高煦,为何最后还是选择了朱高炽?其中的原因很是耐人寻味。可以说,朱棣自认为英明神武,本身看不起这个残疾的儿子,但又不得不选择他,这其中有三个因由,皆很尴尬。
首先就是因为朱高炽是长子,立长不立幼一直是皇家的传统,虽然朱棣违抗了朱元璋的圣旨,把自己的侄子推翻,但是朱棣不能违抗老祖宗的传统。
如果立朱高煦为太子,明朝的言官就是用唾沫也能淹死朱棣。因此他不能冒这个险。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高炽非常受朱元璋的疼爱,在朱高炽很小的时候,朱元璋就把他接在身边,朱棣作为儿子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如果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那就等于认同了朱元璋,那么这些元老大臣们自然也会跟着认同,人心也就稳了。
其次就是立朱高炽为太子是沾了朱瞻基的光,朱瞻基也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朱棣非常喜欢他这个大孙子。在朱棣还在犹豫朱高炽和朱高煦立谁为太子时。
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让朱棣欣然同意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瞻基为何能得到朱棣的喜爱?有传闻称,在朱棣还是燕王时,王府里已经有三个儿子后,再无男丁,然而朱瞻基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了,被看作是大吉的征兆,更有说,朱棣做过一个关于权力的梦。
梦里朱元璋赐给他一个大圭,圭上写着八个大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醒来的朱棣还在思考梦的含义时,就被报告,朱瞻基出生了。
慌忙去看孙子的朱棣发现,朱瞻基与自己十分相像,于是暗自把朱瞻基当作了后世的接班人。
在朱瞻基的成长过程中,都是朱棣在悉心教导,希望他能成才,朱瞻基也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成为了一代明君。
当然还有一个隐藏原因就是关于武治还是文治,朱元璋在世时就思考过,他凭借武力将江山打下来,但是国家治理还是需要文治。
战场上有将军,一个国家需要的是会领导会管理的人来治理,这也是朱元璋选择朱标的原因,他看中了朱允炆的才能。
朱棣也是一样的道理,汉王朱高煦像他,和他一样英勇善战,但是国家还是得需要朱高炽这样的文人 。
可以说,是朱高炽的身份、子孙帮助其登上了皇位,而与其本人的才华、性格无关,朱棣也是无奈之举。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让朱棣放弃朱高煦的正是因为朱高煦自己,他气高自傲,以李世民自居,谁都知道李世民是怎样的人物,难道朱高煦要推翻自己的父亲?这一点就让朱棣对他没有信任。
而且,朱高煦就因为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而怂恿狱卒将这位大才子活活冻死,这样心狠的人完全置大局于不顾。
解缙一个元老大臣,朱高煦完全不顾朱棣的面子,就随意处死一个老臣,属实太张扬太狂妄了。
就在朱棣对朱高煦有诸多不满时,又有大臣弹劾朱高煦多种违法之事,朱棣严查之后发现朱高煦简直藐视法规,一怒之下想要贬他为庶人,最后还是身为太子的朱高炽求情,朱棣才肯作罢。
甚至朱高煦在朱瞻基为太子时还试图截杀过朱瞻基,后者没有立即处罚他,反而是给予他优厚待遇,但是朱高煦仍不知足,直接选择起兵篡位。
当然最后不敌国家军队而投降,朱高煦最后的结局是被活活烤死,他的儿子们也都被杀掉。落得一个绝后的悲惨结局。
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会觉得都属于自己,得不到也要毁掉,朱高煦就是这样被捧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