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锯子是鲁班发明的,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享有“中国木匠鼻祖”之称。我们目前使用的许多工具,如木匠使用的曲尺、墨斗、凿子、刨子、钻子。
古代士兵攻城所用的云梯,老百姓加工粮食所用的石磨,防盗所用的锁子,遮雨用的雨伞,都是鲁班发明的。最常见的工具——锯子,传说也是鲁班发明。
民间有传,有一次鲁班进山砍柴,不小心踩空。在即将摔倒之际,他下意识地抓住身边的野草,应该是芒草之类的植物。没想到芒草叶子把他手指划出一条血印,鲜血瞬间从伤口渗出。
鲁班爬起来,摘了一片芒草叶子观察一番,发现叶片上长着密密麻麻的小齿。他用叶片在手背上划拉了一下,瞬间把手背割开一条口子。
他马上明白了,是叶片边缘的小齿增加了芒草的锋利程度。鲁班从中受到启发,他思索道:如果把条形工具做成带有小齿的形状,是不是可以切断木头?鲁班经过大量实验,终于发明了锯子,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实际上,在鲁班发明锯子之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锯子的工具。
比如,在1924年,考古学家在甘肃临夏广河县齐家坪,发现了一处距今4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这处遗址因此被命名为“齐家文化遗址”,从中出土了许多石器工具,其中就包括一把10多厘米长的石锯。
从这把石锯的形制来看,是在一块薄片条形的石块上,加工出一排锯齿,跟今天的钢锯的样子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这把石锯的手柄和锯齿是一体的,并不像现在的钢锯有特制的手柄,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这把石锯的出土,恰恰证明了早在鲁班之前的1600多年,中华先民就用上了锯子。
由此证明,锯子并非鲁班独自发明,应该是一代代人在生产劳动中,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逐渐发明出来的。鲁班在后来总结前人的经验,对锯子做出了许多改进,人们才把功劳算到了他的头上。
那么,鲁班生活的春秋末期,锯条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在没有相关的文物出土之前,关于古代锯子用什么做成,大多停留在猜想阶段,随着实物的出土,才解开了谜底。
1980年,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区马乡,出土了一件长44厘米,宽6厘米,高1.1厘米,整体呈长方形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带有锯齿形刃。
经专家考证,它是战国时期的青铜锯,锯刃上有三个孔,以铆固的方式,把铜锯嵌在长方形木柄上,跟现代刮胡刀片的安装方式有些类似。握柄处被设计成弯曲的形状,便于工匠抓紧把手。
之后,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相继又出土了一些战国时期的铜锯,在结构和形状上都大同小异,有力地说明了铜锯在战国时期就已经相当普及。
考古得知,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华先民就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早早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到鲁班生活的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末期到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初期,中华先民已经使用了2500多年的青铜器,青铜冶炼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并且,在此时随着对燃料的改进,增加冶炼温度后,还冶炼出少量铁器,应用在农具、手工具和兵器上。比如,河北保定易县燕下都,河南新乡辉县相继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是对这时期冶炼水平提升的最好见证。
因此,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鲁班改进锯子后,他肯定是用青铜做的锯条,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青铜冶炼技术和制作技术已经十分完善,完全有能力做出各种各样的青铜工具。说不定,鲁班还尝试过用铁做锯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