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龟的一般是寓意长寿、长长久久。龟是属于吉祥四灵“龙、凤、龟、麟”之一,而且又是仁寿的象征。《礼记》把龟、龙、凤、鳞称为“四龙”神物,是避邪挡煞、消灾避害、镇宅纳财之宝。
龟出现于中生代三叠纪,比人类早出现约二亿二千多万年,当原始初民还处于蒙昧状态,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束手无策时,生活中常受到山水之阻、寒暑之苦、食物缺乏以及疾病之灾,当他们看到性情温和的龟能够水陆两栖、不惧风雨、耐饥耐饿,并且有硬甲护身,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神物,因此,在原始的自然崇拜中,龟成为了若干氏族所崇拜的图腾。中华民族对龟的崇拜源远流长,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天文、地理、政治、军事、风土民情乃至人的意识形态中,龟被赋予了多种象征含义。
1. 有先知之能,卜知未来吉凶
“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史记·龟策列传》
古时设有一种官位叫“龟人”,祭祀或者有重大决定的时候,在龟人的指导下,人们烧龟甲,根据龟甲上的裂纹来判断吉凶,或做出决定。并在龟甲上刻下占卜的内容,由此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何谓四灵?鳞、凤、龟、龙谓之四灵。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
“四灵”之中,只有龟是实有之物,其他“三灵”都属虚构,而且龟在龙之上。龟能卜知吉凶,懂得人情世故。
“牛蹄、彘颅亦骨也,而世弗灼。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岁久矣。” ——《淮南子》
龟长寿,所以人们认为龟认识世间万物,并能占卜未来吉凶。
2. 免祸消灾,象征长寿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庄子· 秋水》
“神龟寿五千岁,灵龟寿一万岁。” ——《述异记》
“寿蔽天地,莫之其极” ——《史记· 龟策列传》
自古以来,长寿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和愿望,龟的寿命很长,因此被作为长寿的象征。时至今日,闽南及台湾省内,人在六十岁生日的时候,要做一次龟寿,寓意与龟同寿,并且在以后的每十年或者十二年都要做一次龟寿。龟寿时的贺品是使用面粉制成的龟形食品,在龟的头部染上一点红色,称之为“红龟”,龟寿期间子女亲邻要向寿星献上红龟,寿星也要向大家分赠红龟,寓意大家都能像龟一样长寿。中原及长江下游地区,人们为了祈求孩子健康长命,在孩子的后脑勺留一绺长发,像是龟的尾巴,俗称“乌龟梢” , 又叫“八十毛”或“百岁毛”。
3. 代表财富,预示祥瑞
“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州龟,八曰王龟。”—— 《史记· 龟策列传》
“青黑缘者,天子之葆龟也。”——《史记·乐书》
“家,卿大夫也。大夫卑轻不得宝龟。” ——孔颖达
“政平民豫,岁稔时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风轮蹍汉,毛舟沉河,玉龟出沼,鸣凤在阿。”7——《 北齐邢子才甘露颂 》
“谁能得到八种名龟中的一个,就能成为千万富翁。”古人把龟当作最公正和现实的财神,比后来的赵公元帅,年长两三千岁。在古代,龟是国家宝物,天子才能拥有,连大夫地位都不够,不能藏宝龟,后来逐渐演化为龟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宝和货币的原有功能早已不存在,但其财富与地位的意象却得以传承。每逢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时神龟就会显现,预示祥瑞。
4. 力量与坚固的象征
“蠵龟, 赑屃, 赑屃者有力貌。今碑趺象之”。——《本草纲目·介部》
“赑屃, 形似龟, 好负重, 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天禄识余·龙种》
唐宋时期的石碑碑座很多都雕成龟的形状,叫龟趺, 到了明代龟被列入“龙生九子”之内, 名叫“赑屃”仍旧驮碑。赑屃是我国东南沿海产的一种大海龟, 名叫蠵龟。
“军后须殿捍,故用玄武。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孔颖达
“战国时,大将之旗,以龟为饰,概取前列先知之义。中军以龟为号,其八队旗分别绘天、地、风、云、龙、虎、鸟、蛇” ——《宋史· 志· 兵》。
意思是在交战双方的营垒中,中军帅府的旗帜为龟的图案,其他八队均要听从号令。战争中将士们形成一个坚强的信念: 只要有龟旗在,战无不胜。龟成为无可替代的军胆、军威。在军事装备方面,用以挡矛的盾、护头的盔、防身的甲,即铠甲之甲,均取龟甲之形或之义。一般士卒的战衣,均以黑色龟纹,取龟不死、常胜之义。
由于龟有坚硬的甲壳, 坚硬耐冲击,因此又是坚固的象征。也衍生出抵御外敌,常胜不败的寓意。古代处于军事要地的城池有的就修建成龟形, 如建于明朝洪武三年( 1370 年) 的山西平遥古城就是按照龟形修建的, 被称为“龟城”。平遥城共六个城门, 南面一门是龟头, 城门外左右各有一井是龟眼。北门的外门向东弯曲, 象征龟尾向东甩。东西两边各有两个城门, 其外门都向南, 象征四腿向前爬行。
5. 和谐中庸,淡泊世俗
“佛告诸比丘,当如龟藏六。自藏六根,魔不得便” ——《阿含经》
“龟玉毁于椟中” ——《论语· 季氏》
“龟能土蛰,鹤能天飞,使人为须臾之蛰,有顷刻之飞,犹尚不能,其寿安可学乎?——《抱朴子》
中国古老的“儒道释”三大教,无不和龟文化结合。儒家向以崇龟为正统,作为“先儒授教之术”的《尔雅》,将龟分为十类加以颂扬。道教是龟崇拜的积极倡导者,他们的练功运气、绝谷不死等法术,就是从龟的行为仿效演化而来。龟与世无争,也成为佛教徒的一个信条。
结语:
龟,这种古老的生物,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龟文化也源远流长,内涵深厚。其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生命实体, 已经上升到人的精神领域。从有形的具象崇拜到无形的意象崇拜,再由龟的象征意象塑造有形事物并赋予人的祈求和愿望。人们在它的身上注入了人的思想意识, 以至包括现代人们对龟的误解在内, 早已形成了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也会和龟的寿命一样, 将流传千年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