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盘缠是古代的路费。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人们在出远门办事探亲之时,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安全,因此古人将这又盘又缠的旅费叫盘缠了。
古人为什么习惯把路费叫“盘缠”?古
人把路费称作“盘缠”的原因是:古代用得起金银的是少数人,大部分老百姓都只能用铜钱来交易。铜钱圆形方孔,可以用绳子串起来,这样可以方便携带和计数,人们把用绳子串起来的铜钱称为“盘”。
古代人们出远门时,为避免遭到偷盗或者被自己弄丢,他们会把路费缠在腰上,久而久之人们将这又“盘”又“缠”的旅费叫“盘缠”。如《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怎知道时运未至,一举不中。吴秀才闷闷不已,又没甚么盘缠,也自羞归故里。”
盘缠经过岁月的打磨和分解,又派生出其他含义。盘缠也可解释为生活费。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回:妇人听言,一面哭起来,说道:“众位听着,你老人家差矣!奴不是歹意谋死了男子汉,今日添羞脸又嫁人。
他手里有钱没钱,人所共知,就是积攒了几两银子,都使在这房子上。房子我没带去,都留与小叔。家活等件,分毫不动。就是外边有三四百两银子欠帐,文书合同已都交与你老人家,陆续讨来家中盘缠。再有甚么银两来?”
盘缠也可解释为 花费、开销。如《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咱如今把他首饰头面都拿了,……这些东西咱一世儿盘缠不了。再如《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这银子买了一所房子,两副行头,租与两个戏班子穿著;剩下的,在家里盘缠。
2015年4月,在沈阳街头发生一件“老汉训狗卖艺赚盘缠的故事”。故事大致情况是:沈阳故宫外一男一女两位老人各牵着一白一黑两条小狗杂耍卖艺。两只小狗前都有一个木板做的小机关,小狗踩一下木板,木板另一端拴着的铜镲就响一下。
当着众人,老汉对着小狗问:“3乘3,得多少?”话音刚落,老汉牵着的小白狗立即抬起前爪,一下下地共敲了9下。徐老汉念了地上写的其他几道题目,小狗也都一一答对。见到这样的场景,凑上来看的人越来越多,纷纷称奇。
有市民觉得小狗只会做地上写的几道题目,便自己出题问:“4乘5等于多少?”小狗听了愣愣的没有反应过来。老汉对着小狗重复了一遍题目,小狗抬起右爪,一连踩了18下。
这时市民笑着说“咋算错了?”只见小狗刚放下右爪,又“换手”抬起左爪,接着又踩了2下。围观的人们都笑了起来,不少人掏出钱来。
老汉说,训狗从选狗时就要看小狗是不是聪明“有天分”,然后教小狗踩1下木板、再教连着踩20下木板,再教加减乘除法。比如教它3+3,它敲5下的时候,我也不打它,它敲6下的时候就给它一块肉吃,慢慢就会了。老汉又说,等过几天赚够了盘缠钱,就要带着小狗离开沈阳了。
教会小狗做简单算术题的例子并不少见,一般成年的小狗其实都可以通过训练做出简单的算术题。
但有人认为,在小狗答题时,训练员通过一些微小的手势和动作给出暗示,小狗根据不同的暗示发出叫声,而并不是通过用脑想得出的答案,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已。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