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地主阶级统治。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发展封建经济,增强秦国实力,完成统一大业。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
历史上“商鞅变法”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尤其是商鞅的变法精神,在现在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从《商鞅书.更法》中,我们仍然能探寻到两干多年前商鞅的变法精神绽放时代的光芒。
整编《更法》是围绕“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以辩论的形式展开的。我们不妨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和意义。
变法就是为了爱民、利民和强国。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
商鞅在一开始就指出,变法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国家强大和爱护国民做有利于国民的事。
只要是利国利民的,就可以改变旧的制度礼法,以适应现代的制度礼法来达到这一根本的目的。所以,强国、爱民和利民是根本,遵循旧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就是变法改革的原因。
没有永远不过时的制度,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就要制定与时代和自己家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礼法才能继续维护民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强大。
《更法》中商鞅驳斥秦国保守派代表甘龙说:“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夏商周三个朝代因各自不同的制度而称王天下,春秋五个霸主国同时称霸它们各自的法度也是不一样的,夏商周三个朝代所处的时代社会环不同,它们制定出与当时环境适应的制度所以才王天下。
春秋五霸在同一个时期称,五霸的国情也不一样,五位霸主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与国家相适应的法度才能自己的国家成为能称霸诸候的国家。
国家的制度礼法必须要与时代相适应。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商鞅在驳斥保守派杜挈说到,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礼法,古时代的帝王治理国家的方式各有不同,就是因为当时的时代不同才有了不同的治理方式。
伏羲、神农所在的时代以教化方式而不以诛杀刑罚的方式治理好部族;黄帝、尧、瞬所在的时代,以诛杀刑罚的方式治理好自己的部族;到了周代文王、武王时期,也是根据当时的实际状况而制定礼法的。
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治理国家方式,现在也不能用周文王、周武王时制定来治理现在的国家。夏、商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不改革与时代不适应的制度礼法所导致的。
《更法》篇中体现了商鞅的变法改革精神,也体现了先秦法家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它清醒地看待制度礼法与时代关系和制度与国家强大、民众利益的关系。一切制度、礼法都是为了达到国家强大、爱民利民这个根本目的而存在的。
同时《更法》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商鞅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矛盾的转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原来新的制度转变成旧的、有阻、有违这个根本目的时,就要审时度势地改除,以新的、与时代相适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达到维护国家强大、爱民利民这一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