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所说的理式世界是什么)

2023-08-02 11:15:00 生活常识 投稿:等待是无言的情话

摘要: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对其老师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主要集中于对自然本原的探求,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开始从自然哲学转向道德哲学—美德即知识。在苏格拉底看来,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对德行的知识。

在讨论柏拉图之前,我们应当先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希腊哲学?希腊哲学盛行的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后来被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

他认为,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个时期的话,那么“这个轴心要位于对于人性形成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自它以来,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达到的一切。”

雅思贝尔斯将轴心时代大致确定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正是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地诞生了诸多伟大的圣贤,也同时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哲学思想与宗教。

在中国,诞生了孔子、老子,他们之后产生的诸多哲学流派,也就是诸子百家;在南亚,佛教产生;在西亚一代则是先知纷纷涌现,成为犹太教的核心;

在希腊,则是出现了荷马、巴门德尼、柏拉图等众多贤哲。

众所周知,历史和文化是具有传承性的,想要了解今天,我们就必须从昨天开始。就中国文化而言,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先秦哲学思想为后世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同样,就西方文化而言,至少从文艺复兴后,希腊哲学就成为了西方文化的基础与核心。因此,作为非西方文化范畴的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就应当先从希腊文化入手。

而柏拉图于希腊文化就像孔子于先秦哲学一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核心性作用。因此,研究希腊文化应当首先从柏拉图入手,下面我们就从理念论的角度来初识柏拉图。

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所说的理式世界是什么)

何为“理念”

“理念”一词按照我们当代人的理解不外乎是指理论、概念、思想等抽象意义上的存在。但在柏拉图看来,“理念”并非是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根据的实在。

一类事物就有一个理念,个别事物是多而理念一直是一。理念不受个别事物的影响而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就像恐龙已经灭绝,但我们对恐龙这个理念依然存在。

因此,个别事物是始终处于生灭变化之中的,它们是个别的、相对的存在,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它们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

“分有”与“摹仿”

关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柏拉图提出了两种方式:

一是“分有”。柏拉图的分有说和宋明理学家提出的“理一分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宋代理学家认为天理为世间万物之本原,世间万物虽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源于一个天理。

天理就好像天上的那颗真实的月亮,具体事物中的理则如不同江河里的月影 ,河川虽异 ,但月影相同,因为它们都来源于天上那一颗真实的月亮。

同样,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就是“分有”了同名的理念,月影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分有”了月亮的理念。

二是“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具体事物因为摹仿理念而存在。

举个简单的例子,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作桌子和椅子的,根据桌子的理念制作桌子,再根据椅子的理念制作椅子。

摹仿与分有的区别就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

综上,我们对柏拉图的理念有了较为完整的认知。首先,理念是具体事物的共相,是通过对具体事物抽象而形成的共同点,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

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没有了理念,具体事物也就无法存在。最后,理念是事物的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例如限于技术,木工可能无法做出心中设想的高品质桌椅)。

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所说的理式世界是什么)

理念的真谛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其根本目的是想为人类美德的获得寻找一条可行之路。他试图通过达到对美德的最本质的认识后,再高屋建瓴般地反观具体美德。

在他看来,这是追求美德的最根本的、最高效的方法。因此他在理念论中建立了一个“转换器”——善的理念。

善的理念尽管不是任何一项具体的美德(它要高于任何一项具体美德 ),但它显然包含美德的理念,是具体美德的最高层次的统一。

只要认识到了善的理念,就能对世界上任何东西作出价值判断,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无不合乎人类正义的最高要求。达到了这个水准,就如同孔子所言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便是圣人的境界。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