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绛县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历山、庞泉沟、芦芽山、蟒河、五鹿山、太行山大峡谷、应县木塔。
一、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慧亏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
二、云冈石窟
云冈前滚神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三、悬空寺
悬空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四、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备敬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五、八泉峡
八泉峡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长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中段,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专线北侧,流程11公里,流域总面积60.3平方公里,其中旅游开发可利用面积0.5平方公里。该峡谷集江河峡谷、石灰岩地区干旱峡谷和溪流峡谷诸般景致为一体。
山西运城绛县旅游景点晋文公墓
晋文公墓,在山西省曲沃与绛县交界的安屿镇的下村侧,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在外逃亡19年后归国即位,励精图治,使晋国成为实力强大的霸主。
周家庄遗址(第一批省保)
地址: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东
位于中条山脉西侧山前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南临涑水河。遗址50年代发现,现存面积10万平方米。发现的遗存、遗迹有灰坑和墓葬两种。遗物主要是陶器。陶系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泥质陶以素面和彩陶为主,夹砂陶则以绳纹最常见,彩陶颜色均为黑色,花纹的体裁一般采用连续的弧线三角或勾叶纹构成图案。器型有鼓腹盆、双唇口尖底瓶、壶、敛口罐或瓮等。从出土陶器的质地、颜色及形制特征看,具有典型的仰韶庙底沟文化类型的特征。
长春观
地址: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
据清光绪版《绛县志》记载,创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历代均有修缮。现仅存元代建筑玉皇殿和清代建筑三清殿。玉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施四根粗木柱,木柱上承粗圆木通额,通额上施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补间施一朵。大殿结构简洁,用材硕大,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
乔寺碑楼(第三批省保)
地址:绛县东山底乡乔寺村
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为功德碑楼。坐北朝东,单体建筑,平面长方形,碑楼石砌台基长17米,宽2.60米,高1.50米,楼身约高15米。楼身六间,单檐歇山顶。正面五碑室七通碑,序由乙未科探花乔晋芳撰,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楼体上部四面均为仿木斗栱砖雕,三踩单翘,龙形耍头,有椽飞,并雕有人物、花卉。保存完整。
东华山
东华山,又名子华、小华山,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南条山之上。当年小沉香在西岳华山“劈山救母”,神斧劈下之时,只听得“轰隆”一声,天崩地裂,石块飞溅,其中一块迸落到绛县东南的中条山上,就成了今日的东华山。
东华山来历之说当属神话,人们之所以称其华山,主要还是因为它与西岳华山有许多相似之处。东华山游览区方圆二十多里,主峰海拔一千七百余米,奇峰九座,峻岭十八,山势巍峨,山道险峻,颇具西岳挺拔的气势。阎王嘴是东华山著名的险道,在这里攀援直上,举步如登云梯。眼前古壁陡峭,耳边山风呼啸,鸟鸣深涧,松涛澎湃,令人惊心动魄。老弱妇孺望而却步,不少青壮也临梯踯躅,其险路恰如西岳一般。惊心崖是游览区的最后端,俗称“断头崖”,这里深涧陡然截断山梁,崖壁直立,犹如鬼斧神工,俯瞰深谷,头晕目眩,与西岳“回心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华山险似华山,但更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华山庙院位于东华山之顶,院内大小庙宇达十二处之多,诸如菩萨庙、娘娘庙、药王庙、财神庙,应有尽有。这里历年香火旺盛,各路香客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十至二十的庙会期间,这里更是贡品如山,祷声如潮。前几年,今人又在华山庙院的下方新建了十二生肖神像,独成小院,平添小景,亦可一游。
沸水风景区
沸水风景区位于绛县北侧,南跨绛县,北临曲沃、侯马,东望翼城,西瞰闻喜,是一处山青水秀、风物优美、胜迹独特的旅游佳地。
到了景区,我们先到紫云寺,这是一个清代建筑,紫云寺坐东朝西,山门坐落在坡度为32度和48级台阶之上,据说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农历四月初八)。寺内殿宇嵯峨、庙堂古朴,碧瓦朱檐、雕梁画栋。大雄宝殿内横世三佛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释迦牟尼端坐其中,似从沉思中醒来,右边的药王佛微启唇角,像在传递着祛病强身的秘方;左边的阿弥陀佛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感。这里香火不断,游人络绎不绝。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途中曾在此借住一宿。
太阴寺
太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至534年),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都曾进行过大修。
原建筑气势磅礴,碑刻林立。北殿民国五年被烧毁,现北殿是从附近整体搬迁来的一座家庙。现存南大殿,建筑风貌为金代遗构。太阴寺坐南向北,属于阴向,因而得名“太阴寺”。寺内存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据元代碑文记载,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龛西侧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阴寺、补雕《赵城金藏》时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时雕刻的还有三士佛像。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的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太阴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雕印场所。龛内有明洪武五年绘制的一组吊唁壁画。同时绘制了南北大殿内的巨幅壁画。可惜的是殿内极为珍贵的金代壁画与三士佛像的头部,在民国十二年被地方乡绅勾结古董商卖给了荷兰帝国。
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一九八六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云寺
紫云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境内“十大景”之一“沸水濂波”的紫云岭上,系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古老佛寺。东南与中条山相望,西北与紫金山相承。南依绛县、垣曲,北靠曲沃、侯马,东临翼城、沁水,西跨闻喜、夏县,占地2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至美,气候宜人,佛事兴盛,绵延不断,是晋南一带著名的佛教圣地。
紫云寺历史悠久。据记载,始建于北魏,每逢佛节,常有“紫气缭绕”、“紫云映日”之瑞,故寺以“紫云寺”名之。唐宋时期,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寺前沸水淙淙,寺顶佛塔巍巍,寺内香火袅袅,松柏绕寺,花林扶疏,移步换景,古朴典雅,引无数善男信女虔诚朝拜,其势蔚为壮观,素有“紫峰凝秀”之称。此匾额至今尚存。明代诗人张浩曾以《紫云游》为题赋诗赞曰:“青山迢递万盘来,金殿平临日月开,倚剑漫跨龙虎观,吹箫别起凤凰台,松风谡谡灵旗动,桂月萧萧鹤驭回,此地游仙真有梦,何须泛海向蓬莱”。
绛县文庙
地址:绛县城内振兴西大街文庙路1号
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正德、嘉靖、万历年间进行了重修、扩建,清顺治六年(1649年)被毁,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
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