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洞庭湖的资料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432.5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并沿延用至今。
基本信息
中文名:洞庭湖
别称:八百里洞庭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
面积:2820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中游
著名景点:洞庭湖 城陵矶
地标建筑: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
地方特产:鲤鱼、青鱼、草鱼、鲢鱼、鲫鱼、鳊鱼、鲂鱼、龟和鳖
知名产业:渔业。
茶叶
开放时间:06:30~19:00
票价:免费
所在地:岳阳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
类别:风景名胜
简介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3,968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
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国之一大淡水湖。
由于现代的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由更大时的清顺治年间到清道光年间汛期的湖面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骤减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鄱阳湖超过而成为第二大淡水湖。
近年来加强了对湖泊区域的保护,实行退耕还湖。
现在天然湖泊面积2625平方千米,蓄洪堤垸和单退堤垸高水还湖扩大湖泊面积1343平方千米,总共3968平方千米。
不过,自从 2006 年起,洞庭湖开始干涸见底东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侧,是洞庭东、西、南三湖中面积更大、保存最完整的聚水湖盆,水面积可达1300多平方公里。
这里是湿地水禽的重要栖息地,迄今为止,共记录鸟类306种,其中,国家保护鸟类共44种。
因为每年有近200万只水禽来此越冬,1992年,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西洞庭湖区位于湖南省常州市汉寿县境内,是洞庭湖区西南部分。
区内洲滩密布、江湖交错,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
彭波涌等于2003年7月到2005年6月按月对西洞庭湖区进行鸟类调查,共记录鸟类198种,其中包括国家保护鸟类25种。
由于西洞庭湖在鸟类保护上的重要意义,1998年成立了西洞庭湖保护区,并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南洞庭湖位于洞庭湖西南,是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连接通道。
1997年建立了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主要原因有二︰(一)季节性降水量变化;(二)三峡大坝截流,减少了上游而来的供水。
形态描述
洞庭湖区西缘在石门以东,东缘以湘江断裂为界,南缘在桃江以北,北缘在荆江以南,大体上是一个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
北部广阔的冲积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北部平原由荆江南岸向南倾斜至南洞庭湖滨,高差为15—20m,故造成北水南侵之势。
洞庭湖底部高程西高东低,西洞庭湖的七里湖、目平湖,其湖底高程分别为29—31m,南洞庭湖高程多在26—28m之间,东洞庭湖高程为22—24m,故使西水东流。
洞庭湖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上的断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延续至喜马拉雅运动。
盆地断陷的同时,四周山地隆起形成东面的幕阜山,西面的武陵山,北面的墨山和南面的雪峰山。
白垩纪为盆地发展扩大时期,差异升降运动在盆地内形成北、东向凸起与凹陷,在凹陷内普遍沉积上白垩统分水坳组和戴家坪组,洞庭拗陷盆地基本形成。
早期喜马拉雅运动以断块运动为主,表现为凹陷区范围缩小,但凹陷深度增大,如渐新世河口组仅在沅江新河口一带有其沉积,其它地区为上升剥蚀区。
第四纪以来,洞庭拗陷盆地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积,成为湖南省第四系分布最广、厚度更大、沉积层序最全的地区。
厚度一般100.0~334.0m,最厚501.0m,沉积类型有河流相、河湖相、湖相、盐湖相及泥石流相。
存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陆的演化过程,相应拗陷盆地解体,形成断拗盆地,如早更新世早期,在目平湖、澧县、沅江等凹陷成湖;中期湖侵扩大到汉寿、常德、安乡、湘阴等地,出流经由安乡经澧县凹陷排入长江;末期凹陷转为缓慢上升,湖泊萎缩一部分成陆,加之气候转向炎热干燥,形成封闭型盐湖,堆积了巨厚的石膏层和白垩层。
早更新世晚期,目平湖与沅江两凹陷相连,湖面扩大;赤山凸起成为两湖间的孤岛,湖水从南县、鲇市、藕地口排入长江,系第四纪湖面更大的兴盛时期;随着湖盆转为上升为主,湖水退却,出现洞庭平原地貌景观。
中更新世,洞庭湖盆地发育为河网交积的湖沼盆地,占阳桥、澧县、目平湖和沅江至湘阴等凹陷曾一度相互贯通,由于周边山地强烈上升,湖盆向心状水系发育,大量砂砾搬运入湖,构成河流相-湖相的沉积体系,此时,湖水有两处出口,一处由岳阳君山经广兴洲入长江;另一处由安乡佘家台经澧县进入江汉盆地。
晚更新世,目平湖凹陷和沅江至湘阴凹陷的部分地区再次活化,并以0.26~1.009mm/a的沉降速度下沉,并在赤山西部形成常德、安乡河湖盆地和东部临资口、黄茅洲和北大市河湖盆地,但其范围已大为缩小,形状复杂,此时湖水由南向北流,并在团山附近有东、西水系汇合,在石首一带注入长江。
全新世,澧县凹陷大部上升成岗地,临澧占阳桥凹陷自晚更新世以来,也上升成为陆地,赤山凸起继续抬升,形成平原、岗地地貌。
发展到全新世后期,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整个湖盆为河网交错的洞庭平原,当时只在君山西南侧有一方圆130km的小湖。
后据《水经注》记述,北魏时洞庭湖始有扩大,为“广圆五百余里”的一个大型湖泊。
《全唐书.赋洞庭》一文中曾有“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拨地形高”的记载,北宋范仲淹所撰的《岳阳楼记》中描述为“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直至清代的《洞庭湖志》中仍是一个“横亘八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的大型湖泊。
千余年来湖泊演变不甚明显,但从16世纪初至今的500多年间,洞庭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剧变时期。
荆江北岸原有分流口先后湮废和人为堵闭,江水南迫,使南岸除太平口外又先后增加了调弦、藕池和松滋3大溃口,形成荆江水、沙大量倾注南下入湖的局面,从此成了承纳荆江水、沙的唯一场所,导致湖盆急剧萎缩,使历史鼎盛时期6 000.0km2的一个完整水系分割成东洞庭湖(包括漉湖与湘江洪道)、南洞庭湖(包括东南湖、万子湖和横岭湖)、西洞庭湖(包括目平湖、半边湖)和七里湖4个湖体。
生态环境
湖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温润气候,据沿湖17个气象站的多年资料统计,年均气温16.6~17.0℃,1月平均气温4.1~4.5℃,极端更低气温-14.7℃,7月平均气温28.7~29.2℃,极端更高气温43.6℃。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 686h,无霜期263~277d,降水量1 305mm,4~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4.9%~69.7%,年降水日数147d,其中年降雪日数12d。
蒸发量1 288mm,干燥度0.8。
湖区季风盛行,6~9月多NE风,冬季为NW风,平均风速2.5m/s,更大风速29.0m/s,年大风日数10d以上。
夏秋季湖水上涨易成渍涝灾害;冬季寒潮入侵,常有低温、阴雨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
地带性土壤,丘陵区主要为红壤,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陆生植被以樟科、壳斗科和土兰科为主;平原圩区为耕作土,以栽培作物为主;滨湖为沼泽化草甸土,以洲滩草甸植被和湖沼水生植被为主。
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集水面积25.7×104km2,补给系数105.7。
主要入湖河流有湘、资、沅、澧4水和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堵闭)4口以及滨湖约50 623.0km2的区间径流来水,据1951~1987年资料统计,4水、4口多年平均年入湖水量3 034.0×108m3,其中4水1 648.5×108m3,4口1 129.2×108m3,区间来水255.9×108m3,湖面降水量31.7×108m3,合计年入湖水量3 065.7×108m3;汇水后由城陵矶出流注入长江,年出湖水量3 021.0×108m3,湖面蒸发量31.3×108m3,工农业用水与蓄水变量13.4×108m3,合计年出湖水量3 065.7×108m3,水量收支平衡。
近40年来,长江上游和4水流域水土流失的加剧,湖盆及4水入湖河道日益淤塞,加上70年代实现了下荆江的裁弯以及80年代葛洲坝枢纽工程的蓄水运行等,入湖径流总量出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即调弦堵口后与下荆江裁弯前的1959~1966年,下荆江裁弯期间的1967~1972年、下荆江裁弯后的1973~1980年和葛洲坝运行后的1981~1987年比原自然状态下的1951~1958年的入湖径流分别减少14.8%、18.0%、23.3%和28.6%。
而同期4水和4口的入湖径流量所占入湖总径量的比重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即4水入湖径流所占入湖总径流量由1951~1958年的47.7%剧增至1981~1987年的60%,4口却由43.8%减少到30%。
入湖径流的年内变化,同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呈一致趋势,主要集中在汛期的4~9月。
洪水具有补给途径多,组合关系复杂,峰高量大和水情突变等特点,湖区洪水发生时间,与长江和4水水系降水时空分布息息相关,其中南部的湘、资、沅、澧4水,处在同一季风气候区内,江河水量的唯一来源为季风降雨,每当
洞庭湖景区著名景点有哪些?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位于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素有“湘北门户”之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主要景点有洞庭湖、岳阳楼、灵雾山、君山岛、张谷英村、屈子祠、汨罗江等。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古称云梦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东、南、西洞庭湖构成,以气象万千、水天一色著称,号称“八百里洞庭”(见图7-27),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洞庭湖
景区著名景点有君山、香炉峰、三江口、团湖等。湖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君山。君山别称洞庭山、湘山,风景秀丽,是洞庭湖之中面积不到1km2的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故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名句
岳阳楼:矗立于城西古城台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相传其前身为三国东吴大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谈扩为楼阁,并定名为岳阳楼(见图7-28)。
岳阳楼
宋庆历四年滕子京重修,请好友范仲淹撰写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孟浩然、欧阳修、陆游等名人。都曾登楼抒怀
汨罗江:发源于湘赣边境山区,流贯汨罗,入湘江。相传爱国诗人屈原怀沙自沉汨罗江。此处建有屈原祠、屈原墓、招屈亭、濯缨桥、独醒亭、望爷墩等供人凭吊。每当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殉难日,汨罗江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赛,现已演变为“岳阳国际龙舟节”。
西洞庭湖湿地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
西洞庭湖湿地开放时间:8:00——16:00
西洞庭湖湿地景点介绍:
西洞庭湖江湖交错,水域辽阔,属国家五级(极品级)生态旅游资源,有湿地面积2.696万公顷,湿地区内有植物865种,鸟类2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0多种,鱼类100多种,数万亩自然芦苇林,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地。是亚热带内陆湿地的典型代表,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国家湿地公园。
西洞庭湖区域被称为中华湿地之都,沧浪文化之源,是“中华诗词之乡”,涌现了屈原、李白、刘禹锡、杨幺、帅孟奇等著名历史人物。已开发水乡民俗文化村、洞庭水上人家、沧浪屿、林海观鸟台、杨幺水寨、帅孟奇纪念馆、洞庭野味食府、情人岛港、龙王湖庙、龙阳八景等
常德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
小伙伴们到湖南常德旅游知道有哪些比较好玩的旅游景点吗?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话,就一起来看看下文为小伙伴们推荐的一些必去旅游景点吧!详情介绍请看下文。
1、西洞庭湖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汉寿县境内东部的西洞庭湖湿地,由沅、澧汇聚而成,有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沼泽地貌特征,西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碧波万顷,浩无涯际,素以气象万千、美丽富饶闻名天下。这一带港汊迂回,丘峦突兀,湖外有湖,湖中有岛,渔帆点点,芦叶青青,鱼跃水底,鸥鹭翔飞。春秋四时景色不同,一日之中千姿百态。
2、桃花源现在的桃花源景区内开发了桃仙岭、桃源山、桃花山、秦人村等景点,景区面积达到了150多平方公里,同时还有沅江风景线、战国彩菱城遗址、热市温泉等可供游览。如果你对那些新建的亭台楼阁不感兴趣,也至少可以享受到宁静的田园风光,那里的自然风光还是不错的,临沅江,靠群山,古树修竹遍面,《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境尚可寻觅。
3、柳叶湖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座落在湖南省常德市城区东北的城乡结合部位,北枕太阳山,南临沅水、有城乡之情郁,有山水之美景。1994年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16.93平方公里。柳叶湖东临洞庭湖,西依武陵山,远与闻名暇迩的世界奇观武陵源相呼应,近与人间仙境桃花源、山灵水秀的花岩溪、夹山寺连成一片,为长沙、南岳、岳阳、韶山和张家界旅游热线之交汇点。
4、壶瓶山壶瓶山位于湖南西北部,是湘鄂两省分界山,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主峰高达2098.7米,被称为湖南屋脊。壶瓶山山顶四周高,中间低,形如壶口,故名壶瓶山。
5、常德诗墙中国常德诗墙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全长4公里,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时代风采》、《千古绝唱》八大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1530首。诗词用书法形式表现,由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1213名书法家书写,真、行、隶、篆、草集于一墙。其间刻嵌43篇精美的中外石壁画。
西洞庭湖景点有哪些
介绍一个;岳阳-汨罗公路;一站叫做界岭;南是大荆;北是岳阳界;上水好;进村有个叫做贺公大屋村;好一排神仙境地;村住10元;吃腊肉;辣椒;辣鸡婆;房主猛燕子 老倌的;曾是我的房东;我在那住了半年没住够
这里是极夏阳光为您解答
洞庭湖景点介绍
洞庭湖景点介绍
导语: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洞庭湖景点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洞庭湖景点介绍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江南,湘北,那片向北倾斜的凹形地貌上,一泊湖水以天下为怀,一座阁楼以天下为标。北宋范仲淹用一篇散文将岳阳楼树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座地标,而湖区百姓以千百年来的劳作将洞庭湖建造成天下粮仓。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洪水期间的湖泊, *** 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洞庭湖区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呢?较为权威的划分是,范围包括岳阳、益阳、常德,长沙、湘潭、株洲和湖北荆州共7个市。洞庭湖区又分“纯湖区”和“四水尾闾区”,其中,整个长沙城区,就属于四水尾闾区。而我们此次《环行洞庭湖》报道的`岳阳、益阳、常德三市中,还有汨罗、桃江、桃源、临澧不属于纯湖区,也在尾闾区之列,而岳阳的平江、益阳的安化、常德的石门,还并不属于洞庭湖区。
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而且素称鱼米之乡,滨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可见鱼之多。湖南全省商品粮的40%、商品棉的90%、商品油的50%,商品鱼的70%都来自洞庭湖畔。洞庭湖湿地面积,占我国亚热带湿地的1/4。洞庭湖区苎麻产量占到全国的1/3。洞庭湖区从1969年开始发展淡水珍珠养殖,目前年产量占全国的80%,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的小白额雁,冬季主要在洞庭湖区一带越冬。
对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观赏到。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常德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常德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如下:
1、桃花源风景区。
2、柳叶湖。
柳叶湖因湖面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是五万年前形成的一个天然湖泊,属于西洞庭湖的一部分。坐落在湖南常德古城东北,东临洞庭湖、南临沅江、西依武陵山,北枕太阳山,总面积16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8平方公里,是集山、水、田园、城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被誉为“中国城市之一湖”和“城市环抱的水上天堂”。
3、夹山寺。
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夹山景区核心景点,距石门县城8公里,寺周围山水环绕,景色秀丽。唐代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会大和尚获赐领众僧开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誉,规模宏大有“骑马关山门”之称。夹山寺闻名于世的另一因缘是碧岩禅学缘起于该寺。
4、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风景区。
西洞庭湖湿地公园坐落于湖南汉寿县东部地区的西洞庭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西洞庭湖湿地公园由沅澧两江聚集而成。洞庭湖衔群山,吞湘江,碧波万顷,横无际涯,因此蔚为壮观,闻名遐迩。
5、常德诗墙公园。
中国常德诗墙位于常德市沅水防洪墙外侧,是”三山三水”之沅江风光带的主体景观,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获”吉尼斯之最”。
6、壶瓶山生态旅游景区。
壶瓶山,“新潇湘八景”之一、湖南十大山岳景观之一。位于湖南省常德石门县壶瓶山镇北端,为湖南极北之界山,神秘的北纬30度穿行而过。壶瓶山为湖南石门、湖北五峰、松滋、枝江、宜都等县诸山之祖。
7、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
花岩溪景区位于常德以南六十公里的地方,与桃花源相近,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雪峰山余脉九龙山北麓,鼎城、安化、桃源三县交界处,是国家AAA级旅游度假区,在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8、城头山遗址。
城头山古城筑造于常德澧县澧水北侧的一处平原低岗,考古学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古城城墙进行解剖研究,研究发现,城头山城墙经历了4次筑造,层层叠加,从一期到四期,分别建于距今约6100年、5800年、5000年前。城墙内建筑院落逐渐兴建起来,有的建筑还有多个套间,多组房子,多个灶台,房屋排列有序,包含功能完备的生活区、祭祀区和墓葬区。专家推断,城头山早在6000年前已经是统领一方的政治中心,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古城,有“城市之祖”之称。
9、太阳山森林公园。
太阳山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北部,距离常德市中心武陵区约15公里,华中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其中的太阳山主峰是武陵山脉向东延伸的最后一座高峰。太阳山,耸立于柳叶湖北岸。从宋代开始,这里就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这里景色优美,宋代大诗人周必大游阳山时写下的“秦人溪畔 *** 山,万木参天六月寒,写向汤休诗集里,老僧要作画图看。”
10、太浮山。
太浮山又名独浮山,亦名彰龙山,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汉代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闻名于世,故改名叫太浮山。位于临澧县城西南部12公里处,石门县城东南部约30公里,绵亘于石门、临澧、桃源、鼎城四县交接部,有“鸡鸣四县”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