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网红景点有哪些?
一、方饭亭
方饭亭,位于海丰县城北面的五坡岭上,坐西北向东南,占地960平方米。前面分五层34级台阶,台阶上面是一幅长20米、宽13米的月台,中心建一重檐攒尖顶,通高9米。
亭内后侧再置一庑殿顶小石亭,高3.9米,内竖一碑,高2.7米,宽0.9米,刻文天祥画像。该亭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方饭五坡岭时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饭亭”。
二、红宫红场
红宫红场,始建于洪武十二年(1379),坐北朝南,现保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7平方米。中国之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
三、鸡鸣寺
鸡鸣寺,俗称“半岭庵”。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距海丰县城14千米,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缙绅商户募款所建。
四、云莲寺
云莲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莲花山主峰东侧海拔800米处,初名云莲宫,始建于明末(1644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扩建,易名云莲寺。1934年,毁于战火。1993年,经 *** 宗教事务部门批准重建并登记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
五、莲花山森林公园
莲花山森林公园,位于海丰县北部的莲花镇内,莲花山脉是岭南四大山脉之一,这里是山脉主峰,海拔1377米。主峰方圆5000多公顷。莲花山主峰高耸,云雾缭绕,旁有银屏山,形成山峦连绵,峡谷陡峻,飞瀑泻潭,松林葱翠,有“雄”、“奇”、“秀”、“幽”特色。
海丰八景基本介绍
海丰八景属于汕尾自然保护区的著名旅游去。
海丰旧八景:“莲峰叠翠”、“银瓶飞瀑”、“龙津渔唱”、“丽江月色”、“万寿晓钟”、“凤河晚渡”、“长沙夜雨”、“海门潮声”。这八景展现了海丰县山水的壮秀,风光的奇媚,古迹的神幽。但这八景得名不知何时,命名者不知何人,大约山川灵秀,自然结撰,以供吟眺耳,故而名之。
北部和西北部是层峦重叠的山岭。东莲峰叠翠海丰地形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和东南部是丘陵地带。中部和南部滨海地区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块状平原。北部和西北部的莲花山脉主峰海拔1337.3米,列峰如莲,其山势微抑而起,为莲花峰。“莲峰叠翠”一景就因峰似莲花,林木滴翠而得名。
银瓶飞瀑银瓶山是莲花山脉的向南延伸,位于莲花峰之后,四时产茶,瀑布悬练,峭峙千仞,其顶绝锐,犹如建瓶,其景颇为壮观。
龙津渔唱海丰地势由于北高南低,河流均由北向南流注入海,海城东部的龙津河,发源于银瓶山,流至小金笼山(鹿境)合赤岸河大小液河之水汇为三江。龙津河过去水清且深,鱼多虾众,因而渔船穿梭网捕,时可闻鱼唱水歌。尤其是夜晚,唱韵更美,故曰“龙津晚唱”。龙津河上有一龙津石桥,始建于明代天顺七年(1463年),全长80米,它不仅为龙津河增色添彩,还为赏听渔歌和观览水景者添置了好去处。
丽江月色赤岸河在海城东郊5公里处,流经陶河港分为东西溪,东溪流入碣石湾,西溪则流至鹿境汇入丽江。丽江江面较宽,水清、波微,每当月明之夜,朗月印江心,波光潋滟,景色明媚,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富有诗情画意,故称之为“丽江月色”。
万寿晓钟万寿寺原址在海丰县城西部,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改建于县城北侧。明末清初,原户部郎中黄守谦不愿降清,其府第被充作逆产。清顺治八年(1651年),把黄府北侧改建为万寿寺。当年铸造一生铁钟,重200余公斤,上面铸有“阿弥陀佛”、“风调雨顺”、“囗囗铸造”等铭文。僧门祀佛,暮鼓晨钟,此钟每天清晨调敲响,其声响亮,遥闻十里,称颂为“万寿晓钟”。
凤河晚渡凤河渡是惠、潮官道的必经路口,为官办渡,由官府出钱造船,雇用渡夫,宿于渡口,使过往行人早晚有渡,且免交渡费,故称“凤河义渡”。清代咸丰元年岁次辛亥(1851年)孟秋,竖一石碑于海丰县赤石镇深涌村凤河渡口,上刻“凤河义渡”四字,并附刻“贵客往来不用给钱”。此处河面宽阔,西侧山坡上葱松翠绿,沿河竹影倒悬水中,每当夕阳西下,彩霞相映,山光水色绮秀清丽,亦称“凤河晚渡”。
长沙夜雨长沙,是指汕尾市城区马宫镇长沙村。长沙犹如半岛突伸海中,与海丰县梅陇镇的梅尖村隔一小海峡相望。长沙三面临海,海滩尽是微沙,夜里风卷微沙,扬起的微沙继又纷纷落下于屋顶、船蓬和焦叶等,令人误认为雨声,大有“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的意境,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故称“长沙夜雨”。
海门潮声后门镇一名海门,海滨多是岩岸,岸边多礁石,故潮汐涌来,拍击岩岸与礁石,大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意,其潮声雄亮伟浑,煞有气势,故有“海门潮声”之称。
赤石村位于哪里
赤石村位于赤石镇的中心,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村委会设在赤石圩,山地面积9663亩,耕地面积2620亩,其中:水田1352亩,旱地338亩,其它临时性耕地930亩。赤石村辖福田、桥仔头、马头岭、赤一队、赤二队、赤三队、金石寨、三江楼、新厝林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90人。赤石村是镇 *** 所在地,是全镇整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村民以种植水稻、番薯、葛薯为主,兼以种植蔬菜、西番莲、柑桔等经济作物。家禽主要以养鸡鸭为主。交通方便,全村基本实现村道硬底化。水利资源丰富,有小Ⅱ型长坑水库一座,总库容17万立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新厝林古寨和金石古寨两座。
赤石村附近有水底山旅游度假区、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海丰莲花山、铜鼎山旅游区、彭湃故居等旅游景点。有虎_金针菜、高螺牡蛎、梅陇莲藕、印真茶、敌仔姜醋汤等特产。
海陆丰的老故事,湮没了半个世纪之久的赤石镇围屋古村
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汕尾海丰赤石镇的新厝林古寨围屋,位于原海丰地区,现汕尾海丰县赤石镇西侧一公里处。自驾车走广汕公路汕头方向,快到鲘门之前约五-六公里,见路标左转拐进131县道不久就到达赤石镇,或者深汕高速鲘门出口下来往回走五-六公里见路标右转拐进131县道往赤石镇。这个古老的围屋就紧贴在镇子的西边,也就是县道的左手边,右边就是赤石镇。
石镇新厝林古寨围屋,是海陆丰地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围屋之一,再往里走还有两三个围屋,相对保护的就没那么完善。画面中左上角就是另外两个围屋的其中之一。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年仅八岁的林瑞吉和胞弟瑞伍与父母失散后,被江湖戏班收留后随戏班一起,辗转漂泊,来到当时的海丰西部重镇赤石墟.;成年后防御山匪海盗,打造出这个新厝林古寨围屋,也被称为赤石墟之一寨,寨子为正方形围墙而建,围墙四角及寨门上均设有岗楼,寨墙上设有枪眼、炮洞,整个村寨犹如一座军事堡垒。
古寨围屋始建至今历经百年风雨,岁月侵袭,但仍然屹立不倒,风韵犹存。难得可贵的是如此有 历史 的一个地方,当地没当景点开发,不用门票,大家可以如探亲访友般前往浏览参观。
随着深汕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新厝林古寨围屋也将焕发出新的面貌迎接各方游客。
羊蹄岭联系方式是什么
羊蹄岭联系方式:0660-3363804地址:广东省海丰县赤石镇和梅陇镇的交界处
羊蹄岭景点简介:
位于广东省海丰县赤石镇和梅陇镇的交界处。
羊蹄岭山峰之状酷似杨桃瓣,明代以前称“杨桃岭”。因岭高峰峻路险,亦仿佛似羊蹄,故清代又称“羊蹄岭”。该岭是古代粤东诸县交通惠州和广州的官道要冲。《重修羊蹄岭庵祠碑记》中记载:“夫斯岭之峻,盘纡几十余里,中陟旁泻,令人目眩足缩。寒则海风吹簌,盖笠欲飞;暑则汗淫淫下,石为之湿。”《移建羊蹄岭庵碑记》中也有“迂回交峻,望极云宵”和“四顾皆山、峻峰叠峙”的记载。
羊蹄岭关隘古道,原开凿于宋代,三国时因战乱阻塞不通,两晋至宋代时有“绿林好汉”据此岭为巢,致使该古岭道时通时塞。明代景泰年间, *** 砌筑驿道,在岭巅建庵,旁建置一小亭,明代万历年间,海丰县令陈汝凤重修之。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冬,藩司粮宪台徐养仁出巡潮州府,跋涉此峻岭,心悯行役之苦,捐资修葺庵亭,并面谕海丰县令范逢春总理完成此事。
《重修羊蹄岭庵祠碑记》中对上述诸事均有记载,还记曰:“中建庵三楹,供观音大士;前覆小亭,设僧施茶。旁构祠,祀关夫子,置戍丁数人,以卫不然。复于磴级植树,俾息肩喘。”又记曰“今使险者担之,劳者息之,渴者润之,凛而栗者温之。咸得登高纵览,豁其襟眸。不特此也,行部柞拔,伏莽不兴,于《周官》司险之道得焉。又非仅展舆马,通商旅已也”。
这一碑刻长宽各为1.55米与0.99米,碑文之为范逢春撰写,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竖于羊蹄岭原庵址。而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两广总督鄂大人到海丰视察,指出羊蹄岭“皆山峻峰叠峙,又为惠潮孔道,势居险隘,置之城塞,设讯防守,移庵于他所,设险安民”。乾隆五年(1740年),海丰县知县李光华奉旨择地移庵,在岭巅原庵址建筑关城。
庵移至岭西卷蓬,离旧址五里许。《移建羊蹄岭庵碑记》中记重建之庵道:“山抱而水潆,幽然高结,静虚可乐,又何让乎西竺、南华之胜哉?!”又记曰:“仍于山坡结小亭,设茶汤,俾行人少憩渴饮清凉。行见暮鼓晨钟,十万烟云有路;青灯明月,三千世界无尘。:令而后,黎乐业,万汇繁昌;望宝刹之巍峨,庆关山之巩固”该碑记为李光华所撰,其碑刻长宽各为1.27米与0.58米,乾隆六年(1741年)竖于羊蹄岭重修庵前。当时有驻兵,前后连建5关,气势雄伟。
汕尾市亿记海鲜美食附近旅游景点
汕尾市亿记海鲜美食附近旅游景点如下。
1、红海湾遮浪半岛,旧称汕尾湾,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沿海一个半封闭的海湾,东临碣石湾,南依红海湾,三面环海,海上交通东往汕头70海里,西至香港82海里,有中国观浪之一湾之称,滨海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具有独特的亚热带海滨风光,成为每年海边休闲游的大热之地。
2、汕尾水底山温泉庄园,位于赤石镇明热公路,距离广州2小时,环境清幽,拥有森林,潭,河,谷珍贵自然资源,拥有粤东极大的温泉地区,适合于度假。
3、陆河室外梅园,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罗洞村,是粤东地区更大的连片梅园,每逢大寒前后,上万亩梅花争妍怒放,清香飘远,煞是壮观,旅游资源丰富。
赤石镇的旅游资源
端午节,凤河两岸村庄经常举行龙舟赛,附近居民扶老携幼,观赛助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夺锦者巡河游街,演戏庆贺。午时,穿红戴绿的妇女从凤河里担取 “午时水”,据说贮用一年不会腐臭并可治病;男人带孩子到河里洗澡,据说洗后一年不会生疮毒。家家户户从河边采摘回榕树枝,插在家庭大门或窗口,谓“插青”,还有的在午时用艾叶薰蚊。据说薰后一年无蚊。中午客属家家吃粽球、糍粑,尖米语区户户煎水糍色,福佬人人包菜馃。赤石端午古风,歌声里回荡着历史的音符。宋末元初,辽金犯边,中原人民大举南迁,粤东相对安定的环境及大量的谷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流亡士兵与群众,顿时潮惠两府人口剧增,各有六、七万之多。尤其是南宋末年,元兵攻陷临安,数以十万计的江、淮、闽、浙军民从福州转入广东的潮、惠沿海诸府避难,地处杨桃岭驿道西侧的赤石地区地广人稀,水源充沛,成为流亡群体的择居点,一度建寨置村近两百座,人口逾三万,带来了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奠定了赤石的民系基础。天南地北的移民,带来了原住地的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让赤石成为民间艺术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