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泥鳅的 *** (养殖泥鳅的 *** )

2023-06-04 11:29:07 旅游攻略 投稿:修夏

怎么养泥鳅啊?

1.池塘建设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养殖泥鳅的 ***

养殖泥鳅的 *** 如下:

1、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围内。

2、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

3、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

4、钓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排干,采取抓大留小的 *** ,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后续的养殖和高产。

5、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其适当深度,平时较浅,热天热时可加深,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容水环境。

6、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15℃,泥鳅的食量减少时,就可以捕捞了。想要泥鳅长得好,就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喂食平台,方便观察。

养殖注意事项:

1、注意池塘的水温。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30。如果天气很热,应该给池塘加水,这样可以降低温度。

2、水质应该正常,有点绿,能见度20cm左右。如果发现水有点黑,可能是里面微生物太多了。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水质。

怎么养泥鳅才能养好?

1、想要养活泥鳅的话,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清澈一些的池塘或者一个鱼缸来养殖,这都是可以了,水质一定要清澈一些,不要过度浑浊。

2、如果是鱼缸养殖的话,下方需要放入泥土,这个泥土更好是黄泥土,千万不要有淤泥,泥鳅并不喜欢淤泥的环境,这个我们需要注意一下。

3、在养泥鳅的时候,我们需要定期换水,因为鱼缸中的水质时间久了是会变质的,不换水的话,泥鳅是很容易 *** 掉的,这个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4、在养活泥鳅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在鱼缸中适当的放入一些水草来改善水质环境,这对活泥鳅的生存是比较好的。

5、在养活泥鳅期间,我们是需要给其进行喂食的,这个可千万不能忘记了,泥鳅主要吃米糠、豆饼、豆渣、麦麸等,这些食物可以让泥鳅长得很大。

6、最后,我们在养活泥鳅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温度,温度太高或者太低都是不利于活泥鳅的生长的,一般我们温度更好控制在20°左右是比较好的。

如何饲养泥鳅

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核黄素、磷、铁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对面疔、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 饲养 泥鳅的 *** ,一起来看看。

饲养泥鳅的 ***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摇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捕捞 ***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 *** :

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食饵诱捕: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刁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病害防治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 其它 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 *** 如下:

1、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防治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 *** 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 *** 亡。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 *** :应避免鱼体受 *** ,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拌入氯霉素投喂。

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米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病鳅可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 8月份。可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米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2、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防治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 *** 亡,流行于5~8月份。预防 措施 是用生石灰清塘;防治 *** 为按池水每立方米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 *** 亡。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在鳅种放养前用8克/立方米水 *** 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米水 *** 铜和 *** 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泥鳅的品种

1.真泥鳅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2.大鳞副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 *** 近臀鳍起点。

3.中华沙鳅。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 *** 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4.大斑花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近。尾柄较长,尾鳍后缘平截或稍圆。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尾鳍基有一黑斑。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少。

5.中华花鳅。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江河。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距离相等。尾柄较短,尾鳍稍圆或平截。体侧沿纵轴有10~15个斑块,尾鳍基上侧有一黑斑。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

6.长薄鳅。分布于长江上、中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长薄鳅是薄鳅类中个体更大的一种,一般个体重1.0~1.5千克,更大个体可达3千克左右。近年来因江河鱼类资源量总体下降,数量明显减少。

7.北方须鳅。分布于蒙古及我国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体细长。须较短。尾柄皮褶棱不发达。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第2~4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常栖息于河沟、湖泊及沼泽砂质泥底的静水或缓流水体,适应性较强。数量较多,肉质细嫩,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如何饲养泥鳅相关 文章 :

1. 最正确的泥鳅饲养 ***

2. 泥鳅怎么饲养

3. 泥鳅饲养 ***

4. 泥鳅怎么养殖 泥鳅的养殖条件

5. 如何养殖泥鳅

泥鳅的饲养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无土养殖)

核心提示:泥鳅无土养殖的优点是由于鳅鱼在细砂中栖息,出售时起捕效率高,味道比泥中养出来的泥鳅好,养殖密度也比泥中养殖的泥鳅提高四倍。

泥鳅无土养殖的优点是由于鳅鱼在细砂中栖息,出售时起捕效率高,味道比泥中养出来的泥鳅好,养殖密度也比泥中养殖的泥鳅提高四倍。在混泥土制成的水池中,春季孵化的泥鳅,年底时大的个体可以长到15~16厘米。下面将浅谈泥鳅无土养殖技术。

前期准备

1. 养殖池与鱼巢设计

养殖池为闲置的养鳖池,硬化水泥池结构,养殖池规格为长15米、宽10米、深1.0米。养殖前对进水口、出水口进行简单改进,将进水口移至池壁上方,并在进水口处接一直径为6~7厘米的PVC塑料管,使进水管向养殖池中间延伸约40厘米,同时在池底排水口上安装网罩,防止泥鳅逃跑。

人工鱼巢用废旧的自行车外胎,将收集的废旧自行车外胎洗净,用30~4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以20~30度角倾斜均匀摆放在池底,摆放密度为5只/㎡。废旧自行车外胎作为鱼巢,柔软性强,遮光性能好,虽然轻便但可以自然沉于水中,可为泥鳅提供隐蔽性的栖息场所,是比较理想的人工鱼巢 2. 鳅种来源与放养

(1) 鳅种苗放养

种苗放养前10天,养殖池加水30厘米,将20千克生石灰加水化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消毒。3天后施基肥肥水,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鳅种在下塘后就可摄食到一些天然饵料生物。

种苗放养时间为5月17日,放苗时对暂养的野生鳅苗进行最后挑选,操作 *** 是,在较大容器中配制4%的食盐水,将野生泥鳅苗倒入盐水中浸泡4~5分钟, *** 病的泥鳅苗会剧烈蹦跳,体质差的泥鳅苗会发生昏迷、软弱无力,淘汰这类个体,将在盐水中正常活动的泥鳅苗进行放养,通过食盐浸选法共放养泥鳅种96 千克,放养密度为80尾/㎡。

(2) 种来源

泥鳅苗种为2009年3-5月收购的野生种苗,购买野生泥鳅苗时,尽量选择人工诱捕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健壮活泼、无病无 *** 、无畸形,体色以桔黄色或青灰色为佳。野生种苗的挑选 *** 为:将泥鳅苗放入塑料盆中,加入半盆水,用手按一定的方向螺旋式划动,形成漩涡,体质差的泥鳅苗在漩涡的中间,体质好的泥鳅苗逆水能力强,在盆的边沿,去除中间的泥鳅苗,将边沿的泥鳅苗留做种苗,种苗规格大小为6~10克/尾,体长5~8厘米。

泥鳅养殖池中娇艳的水葫芦花

A、多孔木块或混凝土块 大小、厚度、间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叠后铺排在水中,从底往上排。

B 、水质 由于泥鳅无土养殖整个生长时期全部在水中,要求水质肥爽清新,不要有异味异色。夏天生长旺季,且气温较高,要经常加注新水。如果有微流水不断流动更好。

C、草隐蔽 池中放水草(水葫芦等),漂浮在水面,为泥鳅遮阳隐蔽,夏热时节不仅可以吸收强紫外线对泥鳅的直接照射,还可调节水温;水草根系发达,不仅给泥鳅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还可净化水质,改善饲养泥鳅池内的整个生态环境。水草覆盖面积占水面的 2 / 3 左右。

因此,可以直接用水草放在水中进行泥鳅的无土养殖,特别是大规模养殖时,对泥鳅的生产过程易管理,易操作,管理适当。其泥鳅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将有很大的提高。

无土健康饲养泥鳅技术

1、孔木块或混凝土块

大小、厚度、间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叠后埔排在水中,从底往上排。

2、孔塑料泡沫

每隔5~7厘米钻直径2厘米左右的孔数个,每块塑料泡沫大小不定,厚度以15~20厘米为宜,重叠为立体,加以固定。让其浮在水面以下,不露出水面。

3、草隐蔽

池中放水草(水葫芦等),漂浮在水面,为泥鳅遮阳隐蔽,夏热时节不仅可以吸收强紫外线对泥鳅的直接照射,还可以调节水温;水草根系发达,不仅给泥鳅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的场所,而且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饲养池内整个生态环境,水草覆盖面积占水面的2/3左右,

湖南农学院曾谷初等曾做过泥鳅饲养池隐蔽物设置模式试验,在饲养容器中进行了放泥土15~20厘米、多层木板架、水草隐蔽物和无隐蔽物对照组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情况的隐蔽物条件,对泥鳅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哟较明显的影响,其中一用水草作为隐蔽物的养殖效果更佳:更高成活率为泥土的1.07倍,为多层木架的1.14倍,为无隐蔽物的1.46 倍;更高增重倍数也是水草的更高,为泥土的1.10倍,为多层木板架的1.37倍,为无隐蔽物的1.42倍:更高产量还是水草的更高,为泥土的1.33 倍,为多层木板架的1.45被,为五隐蔽物的4倍;

可以直接用水草放在水中进行泥鳅的无土养殖,特别是大规模养殖时,对泥鳅的生产过程易管理,易操作,泥鳅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将有很大的提高。

标签: # 泥鳅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