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养殖技术,田螺养殖技术

2023-06-02 22:19:28 旅游攻略 投稿:宁七月

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技术如下:

养殖水体:它的适应能力强,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即可,稻田、池塘、河渠都可放养。

种螺放养:选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饲养管理:要保持水体肥度,隔断时间放适量的厩肥、牛粪、鸡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满足生长需求。

日常管理:严禁流入化肥、农药污染水源,及时清除水中的杂草、草根。

田螺的习性

田螺用鳃呼吸,营底栖生活。自然界中,它们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质清新的浅水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的地方。田螺为杂食性动物,喜夜间摄食,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腐殖质、水中浮游生物等为食,也喜食人工投喂的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

在干旱季节,它会将身体的软体部分都缩入壳里,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在冬季的时候,它会钻入泥土中,不吃不喝不动,处于冬眠状态;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它会将头足伸出壳外,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来在水底摄食生长,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7度。

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技术是:

1、种螺选择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2、淤泥充足

田螺对养殖环境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因为田螺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我们只需要将养殖场建立在无农药、无污染的地方,田螺就可以正常生长,养殖地点可以使在稻田、池塘等水体,但是我们需要保证有充足的淤泥,因为田螺是喜欢在淤泥里生活的。

3、定期换水

田螺抗病性好,对外界适应性强,但为了夺得高产,便于改换水质和便于,仍然需要设立进,排水口和安装防逃网。进行定期换水,如若是活水,效果更好。

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田螺的养殖技术

选择场地:选择水源充足、向阳透风的池塘,设置进出口并安装防护网。 科学放养:选择鲜活的种螺养殖,每平米养120个左右。 喂食 *** :把鱼肉、豆饼和米糠等食物,泡软后喂食。 日常管理:养殖期间每周换水一次。

田螺如何养殖

1、选择场地

田螺适应性较强且疾病少,在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有腐殖土壤的地方都能够养殖,选择养殖地时,要挑选水源充足,向阳透风的池塘,在养制地设置进出口,安装防护网,以免田螺逃跑。

2、科学放养

田螺应该选择鲜活的种螺养殖,水温控制在20度左右时投入池塘中,需要控制放养的密度,每平米120个左右更佳,且在每平米需要同时养4-5尾左右的花鲢,有利于维持平衡,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喂食 ***

田螺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物,也会食用浮游生物,养殖时可以用鱼肉、豆饼和米糠等食物作为饲料,但要先泡软后才能喂食给田螺,以免田螺无正常的取食。

4、日常管理

田螺养殖期间需要注意换水,长期不换水会导致水中的细菌滋生,应该每周换水一次更佳,在换水时,换水量要控制在养殖地水深的30%左右,且在繁殖的季节要保持池水的流动性,在春秋季节可以进行微流水养殖。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主要摄食器官为齿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田螺食性杂,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也滤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30℃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 *** 亡。对于干旱和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低于8℃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待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田螺对水中溶氧很敏感,当水中溶氧量降到3.5mg/L时,它们摄食不振;1.53.5mg/L时,开始 *** 亡。

生理习性

田螺耐寒而畏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0℃会钻泥,超过40℃会被烫 *** 。田螺食性杂,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可自然繁殖。田螺的寿命一般为雌性四五年、雄性两三年,仔螺前三四个月生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2年后基本不再生长。

繁养方式

繁殖特点

田螺雌雄异体,两性异形,区别田螺雌、雄的 *** 主要是依据其有触角形态雌性田螺两个触角左右对称同形;雄性田螺两个触角不对称,右触角短而粗,向右内弯曲特化成交配器官(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自然水域一般雌多雄少。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成熟的卵在输卵管顶端与 *** 相遇受精,受精卵在母螺的子宫内进行胚胎发育。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分批产仔,每年3~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接着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交配行为一般在白天进行,交配时间长者可达12小时,仔螺大多于夜间产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初生仔螺壳高4~7mm,生长一年后,性腺发育成熟。在生殖期,雌螺子宫中常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仔螺。

人工养殖

养殖场的选址

田螺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生物,疾病较少,只要水资源丰富清洁,排灌方便,本地绝大多数的稻田都可以经改造后进行田螺养殖。但是富含铁和硫的土质的稻田是不宜进行田螺养殖的,因为富含铁的土质其铁含量较高,养出来的田螺外壳如铁锈般不好看,肉质也有可能如铁锈一样。同样富含硫的土质养殖出来的田螺有硫磺的臭味,消费者肯定对其有很大的排斥心理,不利于田螺产品的销售。因此养殖场址的选择应避开富含铁和硫土质的稻田即可。

稻田的改造

为了提高产量和便于管理,养殖田螺的稻田至少需要667m2以上,多个小块的稻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联合饲养,共同投入,由专人管理,利润平分。稻田田基加高至80~100cm,由于稻田泥土松软,水分含量高,因此泥土铺上田基必须大力夯实,防止漏水,有条件的农户可以用水泥砖砌好田基,水泥抹面,这样保水性较强,也更利于今后的养殖管理。田基面宽度约50~100cm,方便人员走动和放置养殖物资。

稻田改造完成后注入30cm深的养殖用水,用生石灰40kg/667m2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子及杀灭寄生虫等,顺便检查田基是否有漏水的情况。生石灰消毒保持7d左右可以放水,放水完后重新注入20cm深的新水。

田螺的放养

1、施用有机肥

田螺放养前3~4d先在池子里投入适量已经熟化的有机肥,如鸡鸭牛猪粪等,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30~50kg,主要是培养池子里的有机微生物,有利于田螺的生长及食物饵料的供应。第5天可以投放500~1000尾/667m2小规格的泥鳅苗,作为试水鱼和搭配养殖鱼类。以后视田螺的生长及池塘水质情况继续施用有机肥。

2、田螺种的购买

田螺种可以从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或专业的种苗供应场选购。应选择壳颜色淡褐色,外壳完整,无缺损或砂眼的鲜活种螺。按8~10万个/667m2的投放量进行购买种螺。

3、种螺的放养

种螺购买回来后应尽快投放到池塘中,但也要注意温差,特别是池塘水较冷时,应将池塘水与田螺桶装水进行混合,温差接近时就可以投入池塘养殖了。在本地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上,池水温度维持在15℃以上时就可以进行螺种的投放。

日常管理

保持池塘水质鲜活,可在池塘里种植水草或水浮莲,供田螺栖息。夏季可在池塘边种植牵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阴。平时注意检查田基有无漏水或老鼠洞,严禁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污水直接排入池塘。由于田螺喜欢攀爬,因此更好在田基上用细网 *** 反向的防逃网。日常的饲料投喂可投发酵的有机肥,如鸡鸭猪牛粪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鲜的菜叶、瓜类等,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2~3d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田螺的快速生长周期为4个月,每年的5-9月生长发育最快,产量也更高。在夏季气温较高时可加深水位至40~50cm。当池水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田螺会钻入稀泥冬眠,此时池塘也必须保持10~15cm的水深,可定期换水,每10~15d换水一次,在池塘中2/3的位置铺上一层薄一点的稻草起到保温的作用,有利于田螺安全越冬。

田螺的正确养殖 *** 有哪些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田螺的 饲养 *** ,希望对你有用。

田螺的饲养 ***

施肥投饵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

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更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 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 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 编织 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因此,长江以南3月~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 植物类 、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 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收获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人工养殖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病虫防治

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田螺科, 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报道的也不多。

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 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 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更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 种植 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 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更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 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采取混养方式。

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 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 厩肥、 鸡粪、 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 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的特征

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 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 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 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的血液颜色较为特殊,为白色。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 中国圆田螺等。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顶尖,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 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生存环境。

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或者在水库边上,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有很多 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 血吸虫的寄主。

田螺的 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小后生因为父母双亡,不得不每天到河里捞些小鱼来当饭吃。有一天他下河去捞鱼,可是捞了一天除了一个田螺他什么也没有捞着。小后生把这个小田螺拿在手里就要放到热水里煮的时候,突然间他觉得这个田螺也很可怜,于是他改变了主意,把它放进水缸里养起来。

田螺怎么养殖 田螺养殖 ***

1、养殖环境。田螺的养殖环境比较简单,因为田螺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将养殖场所设立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便能正常生长。养殖场所可以是稻田、池塘等水体,但是要保证有足够的淤泥,因为田螺喜欢生活在泥土中。如果是养殖在池塘中,可以在水面上放置一些水莲等水生植物,周围可以种植一些蔓生蔬菜。这样不仅可以为田螺提供足够的天然饲料,还能适当的遮阳,降低水温,防止田螺产生热害。

2、饲养管理。养殖田螺的时候要保证足够的肥水,定期的追施肥料,田螺养殖就跟种植一样,需要大量的肥料保证生长。人工养殖的环境下需要投放大量的饵料,但是田螺的食性很杂,对营养的需求很低,用一些米糠等粉质饲料便能满足田螺生长所需。然后根据天气变化与田螺的进食情况,合理的控制饵料投放频率,并且田螺的重量决定饵料的投放量。当温度超出15-30度的范围时,可以少投甚至是不投放。

田螺养殖管理 ***

3、日常管理。对养殖水体做好防控准备,避免水体中流入农药或者是受到任何污染,注意田螺天气的危害,例如鸟鸭等,天敌会捕食田螺,造成田螺的产量下降。将池塘周围的杂草要处理干净,处理杂草的时候一定要“拔草除根”,避免再次生长。保持池塘的水位波动不大,尽量控制在30cm左右,浮动范围不得超过3cm。保证水温在田螺的生长范围之内,水中有足够的溶氧量。并且为了维持水质,应该定期的进行换水,做好田螺的越冬管理。

4、收获运输。田螺的养殖是持续的,一年的饲养后,基本上初期投放的田螺已经达到了上市的规格,我们要以“捕大留小”的原则进行捕收。将未长大的田螺留在池塘继续生长,并且不可将所有的母田螺捕捉,为以后的种螺做好准备。捕捉田螺的时候要选择在适宜的温度进行捕捉,温度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运输时注意避免田螺受到损 *** ,可以用木桶等容器进行盛装。并且保持一定的水位,不可让田螺受到太阳直射。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