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中的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贪嗔痴慢疑

2023-06-02 20:44:58 旅游攻略 投稿:等夏天等秋天

佛家与道家常说的:贪,嗔,痴,慢,疑 五毒分别代表什么,请详细点

1、贪——贪心、爱慕、执着

2、嗔——冲动、脾气暴躁、心理不平衡

3、痴——愚蠢、不用头脑、不明白事理

4、慢——骄傲、自以为时。

5、疑——多疑、疑神疑鬼、对谁都不信任。

贪:贪念一生,万物损。人的贪念有很多种类:贪美色、贪美食、贪金钱、贪物品、贪功能等等贪世间一切虚幻之物。要称得上贪,很容易,一个念头即可成贪。过分地追求自己能力之外、身体需要之外、生存需要之外、灵魂需要之外、回归需要之外的东西。

嗔:嗔指生气,生闷气,生大气,内心责怪别人,口语埋怨人、事、物等等。嗔的时候,心和肝的能量场会遭到干扰和损害。身体内部分泌出有毒的物质停留到薄弱的身躯的器官上,尤其是肝部。长期郁结会产生肝病,或者心病。

痴:世上多少痴迷事,唯有情字最要命。痴表现最突出的是情痴,尤其是沉浸在恋爱中、失恋中的人,当与自己的情人分开后,心要么完完全全活在过去,要么完完全全活在未来的期待中,几乎没有处在现在时刻。

过分痴迷对方,过分痴迷发生过的事情,过分痴迷一个人、一件事、一件物品、一个功能、一本书、一个礼物、一句话等等。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的心念长时间停留在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或者过分长时间停留在某个人身上。。

慢:所谓慢,就是傲慢,骄傲的意思。很多人都会不知不觉产生傲慢或者骄傲的情绪。这是每个人貌似利于生存的情绪。以为自己非常有能力,得到外部的夸奖,或者自己认为不可一世的感觉。但是这些都是由外在事物引起的,并非来自内在的满足。

所有来自内在的满足是不会产生慢的,只有接受、喜悦和分享。而若来自外在事物、人物的肯定,或者来自外在的分别攀比后产生的情绪,才会有傲慢的产生。在傲慢的背后,实际上是小我非常自卑,保护自己的情节在作祟,他不允许别人跨入他的雷池半步,生怕别人看穿它空虚的把戏。

疑:是怀疑正知正见,怀疑自己的大我,怀疑这些灵性存有的存在,凡是怀疑一切本源的东西都属于疑的部分。如果你仅仅是一个人怀疑,没有去批判,没有去传输,还好,如果还把这种个人的见解写到书上,讲给别人听,或者指责亵渎,那么就犯下了比较严重的疑。

其实每个人心里在完全回忆起自己本源的时候都会有疑惑,但是这些都不叫做疑,而需要做的是保持谦虚谨慎的心,对自己未知的事情留一席之地,给自己学习成长回忆的空间,这样就不会有疑惑心的产生。

扩展资料:

佛语中的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指的是五种烦恼心:

一、贪

贪指的市贪爱、贪恋,贪婪。过于贪恋物质的享受,抛不开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欲太大的人,会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贪的习气,只是程度不同,小到贪吃、贪睡、贪喝、贪玩,大到贪财、贪权、贪名、贪色,都是贪之毒的表现。贪是人的本性,要抛掉很难。就算是修习佛法的人,甚至可能会贪恋佛法,贪恋成佛。

二、嗔

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就会心生愤怒,起嗔心,然后就会发脾气骂人、打人, *** 害他人。嗔心一生,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佛教中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人一旦起了嗔恨心,就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行为。

冲动就是嗔心在作祟,一个人受了冤屈,忍不住,就用非法的手段去报复别人, *** 害别人,结果有理变没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佛法常讲“火烧功德林”,嗔心就像一把大火,会毁了所有的功德。

三、痴

痴指的是愚痴蒙昧,没有智慧。世上有很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人。愚痴之人往往没有自知之明,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别人都不如自己聪明,总是以自己的观点评价事物,评判他人。

因为没有一个理性、客观的看事物的态度,愚痴之人固化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总觉得别人不可理喻。别人不理解自己,就生嗔心,自己总处在一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 *** ”的境况中。

四、慢

慢指的是待人傲慢,总看不起别人。慢源于愚痴,由于不自知,更不知别人,所以造成一个人目中无人,夜郎自大。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别人比自己强的,也会表现出轻慢不屑的态度,不服气。

五,疑

疑就是怀疑,不相信别人。有些人只信自己,连老子、孔子这样的圣贤的话都不信,看什么都持一种怀疑的眼光。

还有一些人,连自己都不信,做事情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是这样一种态度,前怕狼后怕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有疑这样习性的人,就会障碍本性,闭塞视听,做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扩展资料:

贪嗔痴慢疑,佛家所讲的五毒,从眼耳鼻舌身意中来、从色受想行识中来、

圣辉师父讲《地藏经》时说:虽然“贪”是人人都有的,但长期修行就能避免。要想去掉这五种烦恼,首先就要认识自己那颗心,让它如如不动。”也就是当欢喜和悲 *** 来临时,要清楚的觉知,不随它过喜而忘形,不随它过悲而颓废,保持中道。

贪嗔痴慢疑会对人造成心灵上的污染,是人痛苦的根源。无论是否修行佛法,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中,远离五毒,也是自身的一种修养。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中影响修行的5中星微,具体如下:

1、贪。贪即欲望。是所有生物与之俱来的本能和天性,是无可厚非的,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几乎是无法存活的,正因为有了欲望,人类不断地向前推动社会快速发展,不过掌握适度的分寸,尤为重要,因为过了头,就变成了“贪”。

2、嗔。嗔是嗔恨。就是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挫折、冤枉和苦痛的时候,只知道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甚至大发雷霆,怒火攻心,不能忍耐,没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这种人,当困境来临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怎主动去奋发图强,攻克问题,化险为夷,而是消极应对,甚至有些人向相反的方向处理,把事情变得更糟糕,在正确化解矛盾的路上南辕北辙。

3、痴。痴是愚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智商上的差异不是很大,除非有些先天性的智商问题之外。我觉得这个“痴”,也可以引申为佛家时常说的有没有“慧根”,有些人智商和情商都高,啥都可以心能神会。

4、慢。慢是傲慢。傲慢与偏见是人之常有的两种想法或看法,傲气也是人固有的特性,但当遇到一件事一个人的时候,怎么面对,就显得极其关键。

5、疑。疑是疑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说的也是一种怀疑,怀疑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上,科技发达,讯息泛滥,很多时候,怀疑就变成了一种正确处理问题的 *** ,但不能一直只停留在“怀疑”层面,而是要去“求证、求真”,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指贪、嗔、痴、慢、疑五种习性,这五种习性不是毒药,但对人的危害甚于毒药,是人各种痛苦、烦恼的根源。

在佛法中,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贪、嗔、痴、慢、疑五种心会使人造作恶业,像毒药会妨碍人的修行,故称为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

扩展资料

在佛法里面就是十善业道,在中国传统教育的仁义礼智信,很简单把病因、病缘、病果、病报,治病的药方都开出来了,确确实实能救自己,让自己远离病苦;自己能离病苦,居住的地方就没有灾难,中国谚语所谓‘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没有病因、没有病缘,你是个有福的人;如果身心有病因、有病缘,你不是个有福报的人。所以贪嗔痴慢疑要断,佛法里常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是佛大小乘经上常讲。怨恨恼怒烦,我们常讲习气、冲动,这不是好事情,这对自己 *** 害很大,要觉悟、要把它放下。

佛教什么是贪嗔痴慢疑

1 “贪”是在顺境出现。

2 “嗔”是在逆境发作

3 “痴”则在不苦不乐时出现,引发人们胡思乱想,甚至想入非非。

4 “慢”是傲慢,瞧不起人、自以为是,这是大烦恼。

5 智慧开了,才能断“贪嗔痴慢”。

6 “贪嗔痴慢”这个烦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是与生俱来的,是你生生世世累积的。

7 如果你没有“贪嗔痴慢”,你不会到人间来。

8 你要是没有“贪嗔痴慢”,你不可能在六道轮回,你早就出三界了。

9 菩萨修六度,度什么?就是度三毒烦恼的。

10 布施度悭贪;忍辱度嗔恚;般若度愚痴;傲慢也是嗔恚里面所摄的,所以烦恼归纳起来称之为“三毒”。

11 今天的社会环境,浊恶到极处,这是众生自私自利、贪嗔痴慢而变现出来的。

12 凡夫天天搞贪嗔痴,这是修三恶道,很勤苦地在修,这是生 *** 根本!

13 悭贪心所造之业,招来饿鬼道的苦报。

14 嗔恚心所造的业,感受地狱的苦报。

15 愚痴的心所造的罪业,招来畜生道的苦报。

16 放下贪嗔痴,三恶道就没有了。

17 迷惑颠倒的人才会有贪嗔痴慢的习气。

18 世间人贪图享受,享受一定会增长贪嗔痴慢。

19 世间人的享受,有喜怒哀乐、七情五欲、贪嗔痴慢,这个享受不正常!

20 从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喜悦,里面没有贪嗔痴慢,没有七情五欲,这才叫正常的享受。

21 我们对一切境界不起七情五欲,保持心的清净平等,对境界一切了了分明,该做的,我们尽心尽力去做,做得圆圆满满,这个心就是清净心。

22 心清净,与净土相应,才能够生净土。

23 贪嗔痴慢重的人,一切时、一切处,横结恶缘。

24 你要是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分别、起执着、起贪嗔痴慢,就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就造业。

25 天灾人祸,是从贪嗔痴慢中来。

26 “贪心”感水灾;“嗔恚”感火灾;“愚痴”感风灾;“傲慢”感地震。

27 贪嗔痴是罪根。

28 贪嗔痴的反面是戒定慧。

29 于一切境缘中,转贪嗔痴为戒定慧。

30 戒定慧本有,贪嗔痴本无;本有的决定可以现前,本无的决定可以放下。

31 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32 贪嗔痴慢这个念头起来,不怕!为什么?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它怎么会不起来呢?当然会起来的。

33 如果我们在境界里面,起了贪嗔痴慢,要立刻警觉到我们的佛性又迷了。

34 如何能常常保持觉而不迷,这是真正修行、真正的功夫。

35 贪嗔痴慢一起来,你就立刻提起佛号,用佛号代替它,你能这样念佛,这就叫功夫得力。

36 无贪、无嗔、无痴,是三善根。

37 具足三善根,必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38 用自己的意念,调整自己的身心,把贪嗔痴三毒化解。

39 断贪嗔痴慢,免疫能力就会增强。

40 觉悟的人,心中决定没有贪嗔痴慢。

41 觉悟的人,心一定是清净的、平等的、慈悲的。

42 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要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

心;见色闻声不要起妄想,不要起贪嗔痴慢的念头。

43 这个修,实实在在不容易,说得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不容易怎么办?你就老实念佛,这就是个妙办法!

44 我们接触外面境界,不动念则已,动念马上转过来念阿弥陀佛就好。阿弥陀佛也是一念,用这一念止住一切妄念!

45 具体一点地说,修行修什么?首先把你的欲望舍掉。贪嗔痴慢,要把这个舍掉。

46 千万不要以为欲望不能舍,别人都在追求,我们怎么能舍掉?

47 佛为什么叫我们舍尽这一切欲望?有道理。我们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搞生 *** 轮回,就是欲望在作祟,没有欲望就没有轮回了。

48 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一点都沾不得,沾了就是生 *** 轮回!

标签: # 贪嗔痴慢疑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