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笔顺笔画顺序
白的笔顺写法是:撇、竖、横折、横、横、
拼音:bái
释义:
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
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
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
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
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
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
8、指丧事:白事。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白米[ bái mǐ ]
释义:碾净了糠的大米(区别于“糙米”),有时泛指大米。
二、白丁[ bái dīng ]
释义:原指没有取得功名的人,现指普通百姓。
三、道白[ dào bái ]
释义:戏曲、歌剧中唱词以外的台词。
四、白菜[ bái cài ]
释义: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花淡黄色、是常见蔬菜。品种很多,有大白菜、小白菜等。
2、特指大白菜。
五、明白[ míng ]
释义:
1、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了解;清楚;明确:他讲得十分明白。
2、公开的;不含糊的:有意见就明白提出来。
3、聪明;懂道理:他是个明白人,不用多说就知道。
4、知道;了解:明白其中的奥妙。
白字的写法
白字的写法笔顺:撇、 竖、 横折、 横、 横。
汉字:白
读音:bái
部首:白
笔画:5
释义:
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2.光亮;明亮:东方发~。大天~日。
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不~之冤。
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卷。~饭。~开水。一穷二~。
5.没有效果;徒然:~跑一趟。~费力气。
6.无代价;无报偿:~吃。~给。~看戏。
7.象征反动:~军。~区。
8.指丧事:~事。
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10.姓。
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2.说明;告诉;陈述:表~。辩~。告~。
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独~。对~。
14.指地方话:苏~。
15.白话:文~杂糅。半文半~。
白字的笔画顺序
白字的笔画顺序为:撇、竖、横折、横、横
“白”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12。 用“白”作意符的字大都和白色、明亮有关,如:皎、皙、皑、皓
“白”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金文的形体和甲骨文相似。小篆的形体结构基本同金文,只是金文上部在小篆形体上变为了一短竖。隶书的“白”又将此一竖变作一斜撇。
白字由来:
按照日光说的观点,“白”的甲骨文字形像即将升起或刚刚升起的太阳,上半部分像是太阳、光源,而下半部分象征大地,整个字形就象征太阳在天际线将要升起,太阳光光芒闪耀的景象,所以“白”有明亮、光明的意思。
按照烛火说的观点,“白”也是明亮、光明的意思,只不过将甲骨文“白”的构型理解为火苗燃烧的形象。
按照米粒说的观点,“白”像白色的米粒,中间的一横表示米上的丝疵。“白”借米粒的颜色代指白色。
殷墟卜辞中,“白”有时可以表示“伯(古代爵位名)”。对此构形,郭沫若先生在《金文丛考·金文余释》中指出,“白”应为“实拇指之象形”,后来引申为伯仲之“伯”的;姚孝遂先生在《许慎与说文解字》中结合“皃”字的字源,认为“白”字应像人首形。头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白”原本也有“之一”的内涵。
白的笔顺怎么写
白的笔顺:撇,竖,横折,横,横。
【释义】: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笔顺规范:
"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
"讯"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横、竖(不是撇)。
"凸"之一笔先写上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左边的竖,然后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凹"之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出"先写竖折,然后写短竖,再写中间从上到下的长竖,最后是竖折和短竖。
"重"上面的撇和横先写,紧接着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下面两横(上短下长)。
"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
"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白字笔画顺序
白字笔画顺序:
白字笔画:5画
白字顺序:撇、竖、横折、横、横
白(拼音:bá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称白为太阳初升指状,另有一种解释为大拇指之状,还有一种解释为白色谷米。“白”的基本义指白色,由白色引申为纯洁。
白又表示明亮,进而又有了清楚的意思,由此又引申为表明、辩白。由白色还可引申为无用或或徒然。“白”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12。用“白”作意符的字大都和白色、明亮有关,如:皎、皙、皑、皓。
在明清时期,创始于唐代的武举制度逐渐兴盛。古代的武举考试不仅包括步箭、马箭和弓刀石,还有文字场等。在考文字场时,武童生们不需要作文章,只需要默写一段文字即可。如果能够写足三行,那么此卷即可称为“黑卷”,就算通过文字场考试;
反之,就称“白卷”,即在文字场考试中失败。这或可视为现在“白卷”一词的历史来源。后来,在现代汉语中,人们也用“白”表示“没有结果或成就”“没有付出”,如“白操心”“白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