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徐蚌会战指的是我国哪里,徐蚌会战

2023-06-02 14:43:58 旅游攻略 投稿:宁七月

徐蚌会战

淮海战役, *** 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 ***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 *** 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 *** 总共 *** 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 *** 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更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名 称淮海战役地 点淮海地区时 间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参战方中国人民 *** , *** 军结 果 *** 胜参战方兵力 *** :60万加40万民兵

*** 军:80万 *** 亡情况 *** : *** 亡十余万

*** 军: *** 亡及被俘55万主要指挥官刘伯承、 *** 、陈毅、粟裕、杜聿明、刘峙、黄百韬敌我损失比4.06:1相关影视作品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共军指挥官刘伯承 *** 陈毅 粟裕 谭震林国军指挥官杜聿明 刘峙 黄百韬 邱清泉 黄维重要城市徐州、商丘、蚌埠、连云港、萧县 纪念遗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纪念遗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常说的徐蚌会战指的是我国哪里

“徐”指的是徐州,蚌指的是蚌埠。

徐蚌会战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战役, *** 称“徐蚌会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 ***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 *** 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 *** 总共 *** 亡13.4万人。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分为三个作战阶段:

之一阶段(11月6日至22日),歼灭黄伯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的黄伯韬兵团发起进攻。

7日晨,黄兵团自新安镇地区沿陇海铁路西撤,华东野战军立即展开猛烈追击、截击。在追击黄兵团的作战中,第9纵队“潍县团”2连1排 *** 员范学福等10名勇士,用身体架起一座人桥,保证追击部队顺利通过10米宽的沂河,创造了“十人桥”的壮举。

8日,第3绥区副司令官、 *** 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3个半师共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为人民 *** 迅速截断黄伯韬兵团的退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11日,华东野战军将黄兵团合围于碾庄圩及其周围约18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激战至11月22日,全歼被包围于碾庄地区的黄伯韬兵团。黄伯韬自杀身亡。

中原野战军于11月15日攻克宿县,隔断了徐蚌联系,孤立了徐州,并将由平汉路东援的黄维兵团阻止于宿县西南的南坪集地区。

第二阶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中原野战军于11月25日将黄维兵团合围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各7.5公里的区域内。

27日,黄维集中4个主力师向东南方向突围被击退,其第85军第110师师长、 *** 地下党员廖运周在突围中率部起义。

华东野战军于12月4日将由徐州撤退的杜聿明集团合围于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一带,并于6日歼灭突围的孙元良兵团,仅孙元良率少数人脱逃。

鉴于淮海战场态势,总前委决定采取“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的方针,首先集中兵力吃掉黄维兵团,挟住杜聿明集团,看住由蚌埠北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

至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协同下,将黄维兵团10万余人歼灭于双堆集地区,生俘黄维。

第三阶段(12月16日至翌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首先为配合平津战役,淮海前线人民 *** 根据中央军委部署,暂停对孤立无援、陷入绝境的杜聿明集团的军事攻击,进行战场休整和政治攻势。

成批的 *** 军士兵向 *** 投诚,20天内即达1.4万余人。当华北战场上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华东野战军于1949年1月6日,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至10日将其全歼,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化装逃脱。至此,淮海战役结束。

战役期间, *** 中央华东局、中原局和冀鲁豫分局全力组织支前工作。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日夜活跃在战场上。

支前民工共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8539只,汽车257辆,向前线运送 *** 1460万斤、筹运粮食9.6亿斤,向后方转运 *** 员11万余名,有力地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徐蚌会战国军必败的具体因素?

一、三大败笔

1、黄百韬西撤误时

如果快速西撤,与徐州集团会合,则共军作战难度会大很多。

2、二是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不敢北上

如果积极北上,国军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五个兵团全军覆没。

3、蒋介石严令杜聿明南下

如果杜聿明从西线撤退,则徐州集团大部可保全。

二、直接原因

1、黄百韬被歼

(1)顾祝同乱指挥,让黄百韬在新安镇等海州的44军2天,没想到粟裕行动会如此迅速;

(2)黄百韬着急,急昏了头,没有在运河上架浮桥;

(3)刘峙惊慌,没等黄百韬到达,便令李弥从曹八集撤回徐州;

(4)何基丰、张克侠起义。

国军一方自上而下都还没有进入良好的决战状态。东北的溃败,使国军在心理上非常紧张。

2、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犹豫

(1)刘汝明不想加入徐蚌会战;

(2)顾祝同瞎指挥,惊弓之鸟。

共军全部主力已经被吸引在徐州附近,哪还有兵力南下蚌埠?刘、李两兵团犹豫,是因为顾祝同担心淮河和长江防线。顾祝同此举太短视!徐州主力丧失,淮河和长江防线还有什么意义?

3、杜聿明被围

(1)蒋介石被共军假象迷惑;

(2)蒋介石还是舍不得黄维。

三、深层原因

1、军队战斗力

国军战斗力弱于共军,士兵并不清楚为何而战。

2、军事将领的素质

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协同不力。

黄百韬急、刘峙惊、顾祝同瞎指挥。

3、蒋介石的战略意图

蒋介石的战略意图不清晰,犹豫、多变。退守淮河不坚决;留守徐州不主动;放弃徐州目的不明确。

四、结论

国军的失败本质上是政治原因。

蒋介石战略意图不清晰,关键是因为政治与军事错位。 *** 在政治上早已处于劣势,但军事上还处于优势。如此, *** 进攻没有底气,防守又不甘心。

高级将领的政治素质本来就是政治问题;军事素质失常,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形势导致的。

士兵的战斗力,归根结蒂也是政治原因。共军士兵为土地而战,国军士兵又为何而战呢?

介绍一下"徐蚌会战"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政委兼代司令粟裕奉 *** 中央军委之命,向驻守徐州以东的黄伯韬第七兵团发起进攻,并设法策反驻淮河南岸的第三绥靖区(司令冯治安)

所部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皆为西北军系统,当时掌握两军军权的皆为副军长-何基澧(五十九军),张克侠(七十七军),两人皆有″起义″意图,尤其是何基澧,他是 *** 口中″打响八年抗战之一 枪的人″,在抗战中期,何曾赴延安,从此变成 *** 的同路人,对於这次起义,他是很积极去策划,冯治安虽力图阻止,仍旧挽不回三绥区两万九千馀人的投降,从此徐蚌战场北线门户洞开,粟裕乃以十四个纵队之力围攻黄伯韬兵团

黄仓皇撤退,又得不到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的援助(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与黄有宿怨,硬是不肯出兵相救,其馀部队见状,也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不出兵),只得孤军力战

然而在过运河的时候,因渡桥只有一座,黄又忘了叫工兵架浮桥,致使共军从後追上,所部四十四军及一百军皆有重大 *** 亡

待勉强渡河,已是 *** 亡惨重,然主力二十五军仍维持基本战力

其后七兵团进入碾庄圩固守待援,该地有原十三兵团修□的防御工事,相当坚固,使共军动弹不得,也大大的出乎 *** 的判断,无奈七兵团 *** 逐渐枯竭,共军又以工兵挖土机一步步清除工事,使包围圈终于越来越小,11月23日,共军终於攻入七兵团司令部,司令黄伯韬自杀,七兵团五个军(二十五,四十四,六十三,六十四,一百)十万人被歼灭

此役耗时17天,大大超出 *** 预估的一星期,黄伯韬因此博得 *** 的敬重

(附记:黄的遗体後由部属冒险运出,送回南京,蒋介石为其举行国葬,并追晋黄为陆军二级上将

) 在十月底时,蒋介石即有结合华中,徐州两大剿总之力,与共军在徐淮一带进行决战的意图,并已任命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为国防部前进指挥所主任,统一指挥徐淮一百四十万部队,白原先答应,并派遣主力第十二兵团北上前往徐州驰援,但随即变卦,不仅拒绝上任,并将武汉江防部队的船只全部开往北岸,禁止任何部队登船,蒋气急败坏,原徐州剿匪总司令一职,只得交给刘峙,造成日後战败的原因之一

後杜聿明虽出任剿总副总司令,但毕竟是副手,无法任意调动部队,造成日後用兵时机不当,白白遭受损失

十二兵团北上後,即全力凭藉其全美械机械化武力开道,共军中原野战军只是稍事抵抗即撤退,使十二兵团产生轻敌之意

然而司令黄维毕竟曾是北伐名将,很快察觉其中有异,於是先将部队驻扎在安徽蒙城,并请示上级应变措施

但南京统帅部没有回应,黄维不敢再延误时机,於是继续北上,终於落入了共军的包围圈

十二兵团全机械化,非常不适合在华中黄□区作战,而这正是共军预先看出并加以防御的,於是一面以小股部队拖延其北上速度,一面布好包围网,最後果然被其料中,黄部陷入重围

黄维原欲组织突围,不料自愿打头阵的八十五军一一零师师长廖运周为 *** 地下党员,藉打头阵之名率部起义,黄受此打击,不敢再轻言突围

由於战事吃紧,黄维向南京要求副司令官胡琏到任以解救全兵团官兵

胡琏在责任心驱使下赶赴战场,接下了指挥作战的重任,由於全军上下都听胡琏的话,对於黄维则是爱理不理(众所属意的司令即为胡琏,但因白崇禧反对而作罢),黄维心里也明白,於是也把希望放在胡琏身上

但是局势已定,黄维在七兵团被歼时仍继续北上,致使整个调度出现大问题,即使胡琏来了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十二兵团就只能坐困双堆集

12月6日, *** 中央军委下令总攻,′双堆集包围网日渐缩小,黄维甚至使用毒气以遏止共军进攻,但仍无力抵挡,12月15日,黄维不顾总统及参谋总长顾祝同的阻止,执意率部突围,终遭彻底击溃,黄维及第十军军长覃道善,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被俘,十四军军长熊绶春战 *** ,胡琏则负 *** 逃出,全兵团四个军十二万馀人被歼

在第七兵团被歼灭的时候,驻在徐州的二,十三,十六兵团即匆匆地向东撤军

共军也组成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来全权指挥淮海战役(成员:陈毅,粟裕,谭震林,刘伯承, *** )

数十万的部队在调动著,竟然撞在一起,双方在潘塘展开战斗,共军一来也有损失,二来这战不在预定中,所以主动撤军

国府即以“潘塘大捷”称之

但随後的战斗,就让国军吃了骨头了

当时徐州剿总的战略是全力南进,以与十二兵团会师,但怎么打就是打不通,等到十二兵团被灭了,徐州剿总也没地方去了,乃匆匆驻进陈官庄青龙集地区以待战局转变

但这一路上损兵折将,十六兵团擅自单独突围竟遭全歼,司令孙元良化妆逃出;到达青龙集时,徐州剿总已是气力放尽了

此时(12月底)共军突然停止进攻,只是包围而已,要等过年吗?当然不是,而是 *** 为避免过早歼灭华中国军致使华北傅作义集团南撤而做的指示

不过共军过年的气氛倒是很浓厚,与包围圈中的国军和原徐州城居民形成强烈对比,共军光是用食物,就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国军投降,整个士气早已荡然无存

1949年1月6日, *** 中央军委在评估之後决定下令总攻(华北局势已控制住,傅作义已无力南撤,且渡江战役不能迟过四月中,若错过则需等九月〔长江水位高低的问题〕,故需趁早进攻)

杜聿明根本无力反击,阵地不断失守,到了1月10日,战役结束

杜聿明被俘,二兵团司令邱清泉自杀(後也被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十三兵团司令李弥逃出,至於剿总司令刘峙,根本就一直待在蚌阜的总司令部,把责任一股脑儿地丢给杜聿明

总计此役共歼灭国军一个剿总,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共五十五万馀人,此役造成国府江北之地几乎全失,造成了南北对峙的情势,更造成了蒋介石的隐退,国府高层的大地震

局势至此,大陆的失守已经是毋庸置疑的

常说的徐蚌会战指的是我国哪里

淮海战役,是国共两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 *** 称为徐蚌会战

这次战役范围广大,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抵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跨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贯穿津浦、陇海两条铁路

始自1948年11月6日,终于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

为何 *** 称淮海战役是徐蚌会战

*** 叫淮海战役, *** 叫徐蚌会战

但实际上,双方既未在所谓淮海主战,也未在徐蚌主战

因为双方在战前,都未想到战斗开打后会变成一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

淮海战役,最早是粟裕在向中央军委提出在江淮地区大一场大战时提出的名字

因为,之前, *** 的战略是让其南下江浙,而粟则认为南下途中要 *** 数万人,不如在原地打大战更合算

但毛并未被说服,要求其先按其意见打打看,让其消灭数万敌人,看看在原地打的实力

没想到,粟是天才,按时超额完成指标

于是,其向毛提出了淮海战役的想法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