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世界是什么?是谁提出来的?是老子提出来的吗?
中国在5000年的文明途径里,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百家学说,以孔子的儒家为国人所用达2000多年,孔子说的世界在一个君的领导下,君爱臣民,臣民拥护君王的世界大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世界到处调理规矩,百姓生存安定天下得以太平
前提达到这种效果必须人人贤德
什么叫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也即世界大同,意即世界无国家之分,无贫富之差,无战争争斗之忧,人人享受同样待遇,这种现象类似原始社会,也指人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皆称世界大同,但这种现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它不符哲理,也违背了客观规律
孔子所指的大同世界是指什么时代。西周?先秦?还是什么
大同世界是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不是特指什么时代。
《礼运大同篇》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当广大而不偏私的圣人之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止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的去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这便是大同世界。
[注释]
《礼运大同篇》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因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缘故。
礼运:大家皆在“礼”的道路上走,“运”行不息。人人知道明礼,从不明白处,载运到明白处。
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蓝图,所以孙逸仙先生将此篇从《礼记》中提出来,极力提倡“天下为公”。简单地说,大同乃是你我一样,没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分别。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极乐世界。
大道之行也:大道,就是共同遵守,而去行持的一个法则。这个光明大道,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并非私人的道路。你修则你的大道光明,我修则我的大道光明。这条光明平坦的大道,直接通达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自然大公无私。若能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这是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因他愿恢复尧舜“禅让”的政治。
选贤与能:选举国家元首时,要选贤而有德者,要选有才干,有智慧,有办事能力的人,这种人能为人类谋幸福,能为国家图富强。
讲信修睦:对于邻国讲信用,互相不欺骗,和睦相处。言顾行,行顾言,没有欺诈行为。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家与家之间要和睦,国与国之间要和睦。大家讲道义,不讲利害,自然无战争。
故人不独亲其亲:因为这样大公无私的缘故,所以人人相亲相爱。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顺他人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事奉自己父母的心,照样去事奉他人的父母,令他人的父母也得到快乐。
不独子其子:不单独慈爱自己的子女,也要慈爱他人的子女,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教育自己子女的心,照样去教育他人的子女,令他人的子女也得到学识。
使老有所终:设备完善的安老院,好好照顾老年人,令他们快乐,享受天年。无挂无碍,无烦无恼,无疾而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壮有所用:年轻力壮的人,一定要在社会服务,尽其所能,贡献于国家。不可领失业救济金,或福利金,否则成为国家的大包袱。应该努力工作,维持社会的秩序,不可游手好闲,殃及国家。
幼有所长:年幼的儿童,必须好好教育他们,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忠于国家,如何忠于职守。在这种教育长大,将来一定是优良的公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幼年丧父母为“孤”,老年丧子女为“独”,有残废的人为“废”,有疾病的人为“疾”,这六种情形是世上最痛苦的人。
皆有所养:令这些不幸的人,生活得到安定,精神没有威胁,生命有保障,国家设立种种机构,收养他们,治疗他们。
男有分:男人有男人的本分、地位、责任,为国为家,要尽应尽的义务。不可好吃懒做,成为不良份子。
女有归:妇女有所归宿。相夫教子,作个贤妻良母,这就是女人的责任。各人安居于己之岗位,不错位、不滥权,不可男女互相争权,男主外,女主内。各有所主,各有所守。中国主张男女有别,为避嫌疑,男女不交谈,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为维持礼教,男女保持距离,所谓“叔嫂不授受,长幼不并肩”。
货恶其弃于地也:“货”,指一切粮食和一切物资,“恶”是不愿意的意思,“弃”是糟蹋、浪费、损失的意思。不可以将粮食糟蹋,不可以将物资浪费。好像现在粮食过剩的国家,不可以抛到大海中,不可用火焚掉,那是暴殄天物,将来必受报应。
不必藏于己:有物资要互相交换,不必藏私,认为奇货可居,以待善价。更不可操纵把持,应该以货易货,公平交易,这个国家没有,那个国家有,可以交换。利己利人,何乐而不为!如果不肯这样做,那就是“货弃于地藏于己”的行为。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力是能力,所学的本领技能,不是自己专用,而是要为世界人类服务,所谓“学以致用”。
不必为己:不为己谋。无论何事,不为自己打算,而为众生着想。要有“舍己为人”的精神,这是做人起码的道理。
是故:因为这种种的缘故,所以大家坦白率直,在世界上没有的勾心斗角的思想,没有明争暗夺的行为。
谋闭而不兴:谋是计谋,关是关闭。计谋没有了,把争夺欺骗的门关上了,不会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段骗钱,这种不正当的行为,也不会兴起了。
盗窃乱贼而不作:明抢为“盗”,暗偷为“窃”,“乱贼”是造反的人。因为不公平,你有他没有,才发生盗窃事件。如果人人生活安定,丰衣足食,盗窃自然消失。人民皆因饥荒而搞革命,弄得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也就是乱贼。如果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乱贼自然消灭。
故外户而不闭:到了这种境界,没有内忧,没有外患,人人奉公守法。那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是谓大同:这就是大同世界。人人不自私、不自利。人人公平,人人和乐,天下太平。
大同世界是什么?孔子时期就渴望大同世界,人类什么时候能实现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重在相同,人的言行就好相同,相同的对的多,不同的错的多,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换言之,好的国家是相同的,不好的国家各有各的不好。
人类从有人时就象接力棒式的交流着的,人类各时期有各时期的世界大同,你问世界大同何时能实现,我说世界大同早已实现了,理由是人类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社会制度人的言行都有趋同性。
社会制度和人的言行关健在适宜,合时宜的世界大同才是好的世界大同。
你问世界大同何时到来?你其实现在就生活在世界大同之中,人就象钟摆,二百多年前人已发现靠近的钟摆竟同节奏的摆动着,人与人也好合节奏,人群中有同歩共振的力。
世界大同不是人与人完全相同的,人男女有别,年龄有别,区域的气候条件有别,人为了更好的生存,言行也在从对的程度上有别。
社会应是个百花园,千万朵花各展其美才好,做官的、工人、农民、军人、教师、学生等应各合其劳作情形去展示各自的美。
康有为先生畅想的大同世界是怎样的,与古代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区别?
康有为的大同世界是明确的,但是古代不同学派,不同人物的大同社会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古 *** 论中有着很多大同社会的描写。但是这种太多了,我就选一个《礼记》中大同社会的与康有为的大同世界作比较。这两者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资本的区别。
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 决定了脑袋,阶级就局限了他的思想,虽然他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但是还是还是比较明白资本的力量的,毕竟当时的时候资本主义确实比较强大。所以他提出的大同世界于《礼记》中记载的大同世界不一样,区别就是对于资本的不同。
《礼记》中所记载的大同社会就是天下至公,天下都讲究信任,讲究和平,人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门,但是这个时候讲究的是自给自足。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世界就不同,他不讲究自给自足,讲究的是把天下都收为国有,实行彻底的公有化制度,认为天下的天下的矛盾产生很多都是因为贫富,阶级的差距,所以他推行彻彻底底的公有制度。
不过与《礼记》中的大同社会相同的是他们都提出了天下之公的概念,《礼记》中的天下之公是说,人们讲究品德,讲究信誉,推贤举能,也就是说选举出贤才,推举出能人,人们做到路不拾遗的地步,强调的是人的自我品德修养。康有为提出的天下之公,是通过制度来体现公平的,《礼记》中公平是通过人,康有为是通过制度。